南昌国际数字互娱嘉年华启幕 市民共享VR盛宴
中新网南昌10月15日电 (朱莹)草坪音乐节、凤凰飞天秀、星空招聘会、汉服秀……14日下午,作为2023世界VR产业大会的特色亮点活动之一,南昌国际数字互娱嘉年华活动启幕。位于江西南昌市红谷滩区的中国南昌虚拟现实(VR)产业基地门前大草坪,市民共享VR盛宴。
图为南昌国际数字互娱嘉年华活动。主办方供图
现场共设置了VR体验区、游戏互动区、互动音乐区、传统文化展示区、观影区五大主题区,看表演、赏音乐、体验各类VR设备,甚至还能找工作,为观众倾情打造一场规模盛大的“一站式数字互娱嘉年华盛宴”。
活动现场,不少年轻人涌向嘉年华VR草坪音乐节区域,现场大屏正对VR技术进行展示,并邀请不同主题风格的乐队,进行科技感十足的音乐大秀。在VR体验区域,通过在现场放置四小型VR体验设备,六台AR体感设备,让青少年现场简单体验VR科技带来的乐趣。展示区域,还提供传统文化展示和洪漂人才荟VR专场招聘。
图为南昌国际数字互娱嘉年华活动。主办方供图
南昌是世界VR产业大会的永久举办地。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嘉年华活动通过利用现有VR场馆和空间,将世界VR产业大会主会场行业焦点、世界VR产业博览会产业亮点、南昌VR主题乐园文娱热点进行串联,融合商贸文旅元素,创新体验模式,让市民更加直观地我认识VR、体验VR、主动宣传VR,让市民真正成为世界VR产业大会的受益者和宣传员。
据了解,此次嘉年华将从10月14日,一直持续到10月22日,每天17点到22点。(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东极北极间首次实现直飞
- 剔透精品纷呈 “百年手艺传承”展现法国百年玻璃烧造工艺
- 尺素金声丨一年损耗浪费食物4.6亿吨,反食品浪费从小事做起
- “碳”路先行|“能源强国·‘碳’路先行”网上主题宣传活动专题上线
- 坐飞机的“不良反应”你感受到了吗?
- 中国打造“绿色供应链” 跨国企业参与兴趣浓
- 广州野外消失40多年 红领绿鹦鹉回归现身海珠湿地
- 上海消保委2023年受理消费者投诉41万余件 涉及医美等多个方面
- 文艺、出版等专家学者探讨藏族作家达真新长篇小说《家园》
- 网络弄潮“说书人”
- 著名画家张锡武在天津逝世 享年96岁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福建福安举办连家船民上岸节:展现搬迁上岸的美好生活
- 韩国法院批准对尹锡悦的拘留令 尹锡悦回应
- 美国新泽西州发生枪击事件 一名女议员被枪杀
- 浙江已培育农创客超6.8万名 “90后”“00后”占比过半
- (乡村行·看振兴)就地取“才” 江西赣县“职业经理人”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 江西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保基金监督 举报最高奖励20万元
- 潘松挺:传统的消费品领域仍有大量需求
- 北京大兴区委书记王有国:重点打造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 流浪动物救助困局:基地人去楼空,狗狗都去哪了?
- 热门推荐
-
- 全国人大财经委:推进企业破产法修法进程
- 西藏自治区文旅产业投资推介会长沙举行 签约项目金额6.6亿元
- 试点先行,谱写畲乡景宁发展新篇章
- 身边的暖镜头,为这些勇敢可爱的人点赞!
- 甘肃文创非遗市集和特色美食亮相天津
- 人工智能商业化提速,如何平衡创新与治理?
- 2024(第三届)电力建设数智化大会聚焦行业数智化转型
- 珠江流域启动“压咸补淡” 确保珠三角供水安全
- 年夜饭盆菜有新变:鲜制盆菜火爆 快手菜增长快
- 原创儿童歌剧《阿凡提之真假阿凡提》将于七月上演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石楼托管农田27万亩 零散“巴掌田”变整片“增收田”
- 尹锡悦支持者冲击韩国首尔西部地方法院正门 警方下令驱散
- 北京2023-2024年度“南水”调水量创历史纪录
- 美西方持续拱火俄乌冲突 匈牙利总理直言“战争解决不了问题”
- 腊月风和意已春:古代诗人怎么过腊八节
- 上海大规模老小区快速实现拆除重建“两轮双一百”签约 将迎来新生活
- 华南塑料贸易集散中心项目在东莞启动
- 强对流预警!京津冀等20余省区市部分地区将有短时强降水天气
- 【何以中国】文脉颂中华·国潮少年派|“雕”出文化底蕴,“刻”下时间足迹
- 时评:“隔夜臭肉”须以看得见的方式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