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人何以幸存?感谢远古“表亲”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张佳欣
从某种意义上说,尼安德特人(以下简称“尼人”)仍“活”在我们体内,因为在我们的每个细胞所保存的“祖传DNA”中,它们很可能“亦有贡献”。
包括丹尼索瓦人(以下简称“丹人”)在内的人类的远古“表亲”,曾经与我们早期智人祖先一起生活。他们在共存期间有了后代,因此这种“混血”基因得以延续。
利用新兴的、先进的技术来拼凑古代DNA片段,科学家们发现,人类从远古的表亲那里继承的特征现在仍然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育能力、免疫系统,甚至影响着身体应对新冠病毒的能力。
我们“体内的尼人”
古人类的物理遗存,例如骨头或牙齿可以告诉我们大部分信息。此外,科学家在古代DNA方面的发现也源源不断。
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斯万特·帕博开创了一个研究领域,他首先拼凑了尼人的基因组。在发现和解释古代DNA方面的进步,使科学家能够看到基因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变化,甚至有可能计算出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从人类远古表亲那里继承了多少遗传物质。
研究表明,一些非洲人几乎没有尼人的DNA,而现代人的欧亚人群有1%—2%的DNA来自尼人。在世界大部分地区几乎检测不到丹人的DNA,但在从新几内亚岛延伸到斐济群岛的美拉尼西亚人的DNA中,丹人的DNA占4%—6%。
科学家表示,尽管只有10万尼人曾经存在过,但他们基因组的一半仍然存在,分散在现代人中的各个角落,这也足以切切实实地影响现代人类。例如,尼人的DNA与格雷夫斯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英国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人类进化研究员克里斯·斯特林格表示,从非洲走出来的智人通过与尼人和丹人混居,免疫系统得到了快速修复,这在5万年前是个好消息。但今天的结果就是,一些人的免疫系统过于敏感,有时会自我攻击,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
2020年,斯万特·帕博团队证实:感染新冠后发展为重症的风险是由从尼人那里遗传到的大约50kb(千字节)长度的基因组片段所引起的。2021年,他们又发现一个能够减轻新冠重症的基因片段,也是从尼人遗传而来。
智人幸存有多种原因
西班牙《国家报》稍早时间刊文称,在过去,现代人的演化故事总是被说成是一种成功的、英雄般的过程,例如智人如何崛起,如何克服表亲的“不足”。但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当智人离开非洲时,尼人和丹人已经存在了数千年。智人的行为复杂性并非独一无二。最近研究表明,尼人会说话,会用火做饭,会制作艺术品,有复杂的工具和狩猎行为,甚至还会化妆和佩戴珠宝。
现在,有几种理论认为,智人之所以能生存下来,与其较强的远距离旅行能力有关。
尼人适应寒冷的气候,而智人在热带非洲出现后,也能够迁徙到各种不同的气候环境中。同时,尼人和丹人面临着恶劣的生存条件,比如反复的冰河时代和极低冰盖可能将他们的活动地点困在小范围内,基因崩溃的风险更大。
此外,智人的身体也有优势。与相对瘦弱的智人相比,矮胖的尼人需要更多的热量,因此尼人更难生存和迁徙,尤其是在食物稀缺的情况下。
到大约3万年前,地球上所有其他种类的原始人都已经灭绝,留下了智人作为最后幸存的人类。
进化关乎“交流与融合”
尽管如此,每一项新的科学发现都表明,我们应感激“失散”多年的远古表亲。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古人类学家约翰·霍克斯说,人类进化并不关乎“适者生存”,而是关乎“交流与融合”。
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研究人员希望从越来越微小的古代生命痕迹中提取更多信息。科学家甚至在现代人的遗传密码中发现了“幽灵种群”(其化石尚未被发现的群体)的证据。即便没有化石,今天的科学家也可以从古人类曾经生活过的土壤和沉积物中获得DNA。
科学家们希望在世界上更多的国家建立生物样本库,找到更多证据来证明我们与远古表亲在多大程度上交流与融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的雨果·泽伯格博士说,因此,我们或许不应该把他们定义为一群“陌生人”。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苏州一房间内藏有1亿元现金?官方回应:谣言
- 中国质量协会:2024年电视行业用户满意度指数显著提升
- 戍边人的明月与故乡 《边境书》新书首发
- 今年贺岁档电影票房已突破15亿元
- 美军曾在菲开展秘密行动抹黑中国疫苗? 中国驻菲使馆发声
- 铁路应急小队跨越千里匍匐除冰保安全
- 俄官员:美方组织所谓“民主峰会”意在建立永远以其为核心的世界秩序
- 从图书馆“搬”到网络平台 数字技术让古籍“触手可及”
- 34岁的武汉动物园能否外迁重建?
- 重庆直飞河内客运航线推介会在渝举行
- 美国政府离“关门”又近一步?众议院版本法案遭否决
- 宁夏银川:打赢治欠冬季“攻坚战”筑牢农民工权益“保护墙”
- 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 15朵新晋“梅花”湾区绽放
- 重庆发布暴雨Ⅲ级预警 西部地区暴雨、局地大暴雨
- 商务部:中国对锑等相关物项出口管制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地区
- “五一”假期全国九成城市商圈热度同比提升 中西部增幅明显
- 乳业低碳发展启示录:除了种树,我们还能做什么
- 江苏睢宁上演育秧“擂台赛” 以“技”兴农竞风流
- 韩国执政党拒绝与在野党建立合作机制
- 共觅新机遇 2023中国—东盟可持续发展合作大会开幕
- 热门推荐
-
- 一部元杂剧在欧洲的传播“拼图”
- 39个项目签约 浙江文旅产业与金融机构“双向奔赴”
- 70城最新房价公布 北京上海成上涨“领头羊”
- 中东部地区继续吹冷风 第20号台风“潭美”生成
- 俄亥俄列车脱轨后,愤怒的居民就健康危险寻求答案
- 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在廊坊启幕
- “宁德造”汽车乘船“出海”前往墨西哥
- 中新健康丨服用后致人死亡?小林制药陷保健品安全风波
- 西部低空之城空域实验室在重庆梁平揭牌成立
- 遇见福建:永定“助餐+”让长者食堂扩面提质
- (十四冬)借势“十四冬” 内蒙古优质农畜产品“出圈”
- 巴以在约旦河西岸交火 以人质家属要求政府达成停火协议
- 冷空气深入华南致大幅降温 台风“万宜”携风雨来袭
- 多国调整政策 一“放”一“收”为揽才
- 通广西最大侨乡高铁五一假期铺轨不停歇 预计年内通车
- 今年上半年湖南违法占用耕地同比下降逾36%
-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一夜总会发生火灾 致29人遇难
-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聚焦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 新措施保供稳价!国庆假期“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有保障
- 《中国电影史》英文版在西安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