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以科技创新赋能新时代文化建设
作者:方力(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党组书记);刘光宇(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中国将更好发挥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加强同全球各地的文化交流,共同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文明交流互鉴,践行全球文明倡议,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9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3北京文化论坛致贺信。2023北京文化论坛以“传承优秀文化 促进交流合作”为年度主题,当日在京开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治国理政实践中,始终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其中,关于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一系列思路举措开辟了科技创新赋能文化建设的路径,拓展了技术在文化领域的应用场景,使得我国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迈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有待我们充分把握文化科技融合发展趋势,全面提升文化科技创新水平。2023北京文化论坛设置“科技赋能:发展机遇与风险应对”平行论坛,为我们探讨以科技创新塑造文化建设新格局提供了重要的交流平台。
以科技创新保护和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如今,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我们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力量。从三星堆博物馆依托三维扫描和3D打印技术研究性复原青铜重器,到敦煌研究院利用数字孪生等技术复原打造的“数字藏经洞”,再到各大博物馆策划推出云展览、云课堂、云讲解活动,都践行着以科技创新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北京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发展中心,在此方面亦有长足发展,取得了很多标志性成果。当前,各种思想文化在全球范围交流交融交锋,应对更加多样、越发复杂的文化发展机遇和挑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快提升文化科技创新能力与应用水平,包括从底层架构夯实覆盖中华传统文化各门类、全流程的大数据体系,加强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追踪、文化艺术品鉴定等关键技术攻关,在文化消费层面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可视化呈现和沉浸化体验等技术的集成应用等。进一步做好强基础、补短板、谋发展、利长远的全局谋划,才能为保护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奠定更加坚实的科技支撑。
以科技创新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中华民族也一定能够创造出中华文化新的辉煌。近年来,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文化建设领域的推广应用,新型文化业态层出不穷,传统文化业态获得改造提升。从冰墩墩、雪容融、考古盲盒等琳琅满目的文化产品,到国家大剧院的超高清实时直播、北京京剧院打造的“京戏云剧场”等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再到以“延安1938”主题文化街区和洛阳龙门石窟“无上龙门”沉浸体验馆为代表的多彩文旅活动,在科技创新的助推下,我国文化建设的内容和形式无不呈现一派繁荣发展的崭新面貌。进一步提升当代文化发展中的科技贡献率,有赖于文化机构持续提升科技创新意识、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摸清新文化建设需求,合力塑造研发体系与科普方案,提升科技创新对文化创新的支撑力和融入度。在此方面,北京当有更新、更大的作为。
以科技创新提升中国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当今时代,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助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效果和影响范围与日俱增,其中,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功不可没。从高技术集成的熊猫模型和舞蹈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共塑的“北京8分钟”,到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人类的雪花”对人工智能、云计算、数字孪生等技术的成规模应用,再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博”数字平台用前沿科技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懈探索,无不展现出科技创新助推中国文化辐射全球的强大力量。未来,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使命感召下,我们还要顺应国际传播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综合运用元宇宙、生成式人工智能、5G、虚拟现实、裸眼3D等各种前沿科技成果,不断更新和丰富传播手段、传播形式,以海外受众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的方式多模态呈现中国文化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填平“文化鸿沟”,打破“文化壁垒”,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让世界读懂今天的中国、了解今天的中国。
《光明日报》(2023年09月15日 02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驻澳大使:合作共赢是中澳应对全球挑战的正确选择
- 就业指导教师队伍要内外互补、专兼结合
- 大型国风科幻魔术秀《寻龙传说》展现魔术无限可能
- 北京国际音乐节 以国际立节以中国为心
- 绿色新农居 安全且舒适
- 前两月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增长超七成
- 读一百遍心灵鸡汤,不如体验一次深夜谋生
- “热血家庭”为爱挽袖23年 爱心接力累计献血63000毫升
- 春光如此明媚,为什么我不开心?
- 中国游客大幅增长提振柬埔寨旅游从业者信心
- 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紫花苜蓿进入收割期
- 中国内地异宠医疗服务渐兴:商机大亦待规范
- 俄罗斯成功发射一颗军用卫星
- 年味就是“甜蜜蜜”:浙江龙港炒米热销 传统习俗焕活力
- 我国首个海洋油气完井工具“智慧工厂”建成投产
- (经济观察)中国自愿碳市场启动半年 市场主体踊跃参与
- 北方强冷空气“到货”在即 江苏最低气温将跌至个位数
- 伊朗海军向进入波斯湾的美国航母打击群发出警告
- 浙江上半年用电量超3000亿千瓦时 同比增长8.7%
- 中国知名导演谢飞在柬埔寨举办“电影艺术与文化多元”讲座
- 热门推荐
-
- (两会速递)中国证监会主席: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
- 海南自贸港跨关区保税液化天然气加注总量突破8000吨
- 夜校为什么多年之后重新变热
- 郑州至菲律宾马尼拉货运航线开通
- “旅客出行 书香为伴 ”新疆开展“温馨春运 文明相伴”活动
- 在小学课堂“遇见梅兰芳” 北京西城推进京剧进校园
- 安徽新污染物治理取得新进展 已摸清新污染物底数
- 苏丹解除南苏丹原油出口的不可抗力
- 文化新业态精彩纷呈 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新
- 海南为入境人员量身打造“放心付”等产品
- 美媒:美国枪支暴力泛滥下已无安全之所 日均超百人死于枪口下
- 世界未来产业策源地怎么建
- 60名港澳大学生赴三亚开展暑期实习活动
- (深化改革看山东)山东深耕创新土壤 培育科技创新“参天树”
- 与你有关!十六项医保服务便民措施来了
- 边角料食品勿留安全死角
- 俄乌局势进展:土耳其总统称黑海运粮协议有望延长 俄称考虑给予瓦格纳集团合法地位
- 深夜通报被查!唐山又有官员落马
- 海南举办自贸题材图书联展 向公众普及自贸港知识
- 以色列卫生部:已有70人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