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报告文学《西藏妈妈》出版 高原母亲书写人间大爱
中新网广州9月14日电 (记者 程景伟)据广东人民出版社14日消息,由作家、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徐剑创作的长篇报告文学《西藏妈妈》,近日由该出版社出版。
西藏有着数千名因为各种原因成为孤儿的孩子,他们各有各的不幸,是党和政府建立的福利院,给了他们温暖的“家”。负责管理教育这些孩子的工作人员大都是女性,她们不分年龄与阅历,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西藏妈妈”。这些可敬的“西藏妈妈”将自己与孤儿们紧紧拴在一起,使孩子们重新获得了幸福的“母爱”。
作家徐剑几年来行走高原数千公里,深入西藏七个地市的儿童福利院,先后采访百余位爱心妈妈,创作出《西藏妈妈》一书。作品内容详实、动情感人,通过非虚构叙事的文学实证,以独特的人文视角,立体呈现西藏“孤有所养,少有所依”的动人画卷,让世界真切地看到西藏感人动人的文明风景。可敬的“西藏妈妈”们以淳朴的精神品质,引领社会风尚向善向美,她们怀有相同的感人至深的母爱,在书中平静地讲述与孤儿们的相处趣事,就像讲起自己的儿女。正是这样的真情叙说,达成了作品强烈的非虚构审美感染力,从而富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反映出西藏社会事业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评论家、《人民文学》主编施战军认为,徐剑的精神原乡在西藏,这位被称为“老西藏”的作家熟悉西藏这片土地,对这片热土上的人们关于幸福和新生的真实感受,有着深深的共情。《西藏妈妈》这本书,是新时代文学自觉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创作理念的生动而厚重的标志性新成果。
苏州大学文学院教授丁晓原称赞,《西藏妈妈》是吉祥西藏全新厚重的文学实证,书中对发生在西藏的福利院中孤儿救助培养故事的全面详实叙写,是传播雪域大爱精神,宣传吉祥西藏新形象的一种有效的文学实践。(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江西统筹近40亿元加力支持“两新” 鼓励汽车换“能”
- 中国移动发布“86 NEXT” 率先实现行业大模型应用破冰
- 农历二月吃韭菜:增强脾胃之气 疏导肝气
- 邮储银行成为市场首批参与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项下债券回购交易的机构
- 俄罗斯央行:今年年底前将不在国内市场上购买外汇
- 专家齐聚新疆为建筑结构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图)
- 杭州宾利驾驶员将面临什么刑罚?律师解读
- 泰国汶干府发生枪击事件 有人员伤亡
- 酷暑天气致韩国14人身亡
- 60名港澳大学生赴三亚开展暑期实习活动
- “北上避暑”成风潮 游客赴伊春寻找21℃盛夏
- 2023北京CBD论坛举办
- 中国大熊猫“香香”生日会在东京举办
- 外媒:伊朗东南部遭遇强沙尘暴 致近千人送医
- “康妮”已加强为超强台风 海浪橙色警报发布
- 中新健康丨儿科专家呼吁:关注婴儿期合胞病毒感染预防
- 贾樟柯当起主持人畅谈科幻 科技+人文打开新视域
- 搭建“暖心桥”促重点群体就业 广西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
- 多部门联合执法打击上海火车站“黑车”非法运营
- 西藏波密民众话川藏公路之变:从行路难到通四方
- 热门推荐
-
- 《三体》总制片人:我们只是拓荒者
- 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欢乐春节”游园联欢活动 共迎龙年新春
- 新西兰外长马胡塔出席路易·艾黎雕像揭幕仪式
- 南开大学杜家骥教授讲清史 康熙的“红票”见证东西交流往事
- 青海黄南:各级非遗项目名录超700项
- 韩福岛核污水考察团出发在即 仍未与日方谈妥调查范围
- 江西南昌再添一座高铁站 完善交通网络护航经济发展
- 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公布 有何影响与趋势?一文了解
- 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精准匹配人车货 技术创新增效益
- 双品牌启用全新定位 金沙酒业开启醇柔酱香新世界
- 探访吉林最大危险废物处理工厂:让垃圾发挥余热
- 严打伏休期间海上违法行为 福建漳州连续抓获7艘涉嫌非法捕捞渔船
- 湘鄂赣三省联动中老铁路出口面包车专列从湖南发出
- 端午假期警惕儿童气道异物
- 风电、储能项目投产投运 这是来自世界屋脊的澎湃“新”动力
- 情绪低落是产后抑郁? 警惕甲状腺炎作祟
- 聚焦科技发展浪潮 专家展望科创产业市场发展前景
- 广西助残就业产品推介会活动在南宁启动
- 韩国车企突围经济放缓“泥沼”
- 口感筋道的面食为啥有些人不能经常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