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何以助力敦煌莫高窟再续千年?
中新网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应妮) 这里有满壁风动的盛唐芳华、飘逸灵动的飞天仙女、千古流传的九色鹿传说;这里见证东西方文化交汇的重要枢纽,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不断融会贯通的典范。这里,是敦煌。
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1000多年间,一代代人开窟造像,成就莫高窟这座举世闻名的艺术宝库,至今仍存735个洞窟、4.5万平方米壁画、2000多身彩塑。今天,在科技手段助力下,敦煌人有信心为莫高窟再续命千年。
“数字敦煌”放眼永久
2016年,“数字敦煌”资源库平台上线,首次通过互联网向全球发布敦煌石窟30个经典洞窟的高清数字化内容及全景漫游;2020年,“云游敦煌”微信小程序上线;2022年底,“数字敦煌·开放素材库”全球开放;今年4月,结合敦煌学研究成果与游戏科技的“数字藏经洞”上线……
如果说“数字敦煌”是莫高窟一张靓丽的数字名片,那么海量数字化采集则是“数字敦煌”的基础。
记者日前在莫高窟第341窟数字化采集现场看到,滑轨上的相机镜头在明亮的灯光下自动散点分幅拍摄,一点点采集壁画的局部;窟外盛夏暑气逼人,窟内阴凉寒气入骨,工作人员一待就是一天。采集之后,在敦煌研究院的数字化所办公室,工作人员则须更精细地对图片进行拼接和三维定位修正,或者是彩塑的三维重建。
敦煌研究院甘肃恒真数字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路育成告诉记者,人工一天能拼接大约20张照片,近两个月才能拼出一个壁面,还要再进行定位纠正,以确保不会发生形变,由此才是最终版。而这还只是平面壁画的工作量。如果是弧面壁画,需要定位纠正的量就更大,相应需要的时间也更多。至于彩塑的三维重建,可以用海量数据来形容,仅仅是第45窟一米多高的主佛雕塑,在电脑软件中重建所用的三角面就有四百多万个;中唐第158窟的涅槃像身长15.6米,三维重建该窟耗时两年,三角面达上亿。
敦煌研究院院长苏伯民介绍,截至2022年底,敦煌石窟完成了近290个洞窟壁画的高精度数字化采集,162个洞窟的全景漫游节目制作和7处大遗址的三维重建等,5万多张历史档案底片的数字化扫描工作。下一步,敦煌研究院还将颁布4项行业标准,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技术支撑,助力海外流散文物的“数字化回归”。
千年来,文物每天都在老化。构建一个多元化与智能化相结合的石窟文物数字化资源库,“数字敦煌”放眼于永久保存、永续利用。
科技安防实时监测
“安防升级改造工程的完成,让莫高窟从白天的开放区,直接变身晚上的文物库房禁区。”敦煌研究院保卫处副处长张帅自豪地说。
他介绍,敦煌研究院推进“平安石窟”建设,“一院六地”石窟安防系统的全面联通,初步建成“安全管理平台及安全应急指挥中心”和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体系,启动了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一期建设,构建了“信息综合、科学研判、协同管理、主动预防”的石窟安全管理新模式。
“一院六地”是指,敦煌研究院同时管理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
即将投入使用的甘肃省石窟寺监测预警平台,对六地进行实时监测。该系统通过航拍比对、全站仪、定点微距摄影、红外感应等多种手段,对地形地貌、崖体、重点区域壁画、塑像稳定性的变化进行了定期和实时监测,并建立了完善的人工巡查制度,制定了规范化表格,实现了洞窟的常态化周期检查、重点洞窟的定期检查和异常事件快速反应核查。
环境监测传感器已经在莫高窟成熟使用,一旦显示哪个洞窟内的湿度超过62%,工作人员就会立即采取限流、通风甚至暂停开放的措施。因为超过这一临界湿度,壁画深处的地仗层就会析出盐分,进而在壁画表面结晶,引起壁画酥碱和破裂。而湿气则来自观众呼吸出来的水汽,和高湿天气时因游客参观而从窟外交换进来的湿空气。
科研创新治病、防病
走进我国文物保护领域首座多场耦合实验室,一眼就看到实验仓中四个大土块,均被厚厚一层雪所覆盖。
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研究人员张博介绍,该实验室构建了可模拟温度、湿度、日照、降雨、降雪等各种环境条件的实验室,模拟环境能够覆盖绝大多数的不可移动文物遗址,且模拟的环境具有时间可控、条件可重置、变量可控、数据精确,并能够进行足尺模型试验等优点。“实验室可实现零下30℃至零上60℃的温度、10%至90%的相对湿度和风、雨、雪、太阳照射等一年四季的各种气候条件的模拟。”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深入探索文物病害成因、机理,也为防控、防治、修复科学技术提供了良好的实验平台。
对壁画的保护研究则是一以贯之的。以第85窟壁画为例,它存在莫高窟最典型的三种病害——起甲、空鼓、酥碱,敦煌研究院和美国技术团队通力合作,历时7年、尝试80余种配方,开创性研究出了空鼓灌浆和壁画脱盐的修复技术,近二十年来该窟壁画依然稳定。“修复第85窟,创造了可持续的壁画保护方法。”苏伯民说,这次修复直接推动了《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只有文物保护作为一个科学体系建立起来,才是文物保护领域真正的转折。”
敦煌石窟壁画颜料变色机理及色彩复原研究,通过成熟的多光谱图像技术来调查壁画消失画面,以及被污染或覆盖画面底层线条、题记等信息;纳米化石灰材料的运用,可提高壁画样块表面的粘结力和硬度;采取砾石铺压、铺设麦草方格沙障、滴灌植物固沙等措施,建立莫高窟风沙危害综合防护体系,使进入窟区的积沙量减少了95%以上,有效减轻了沙尘对石窟围岩及壁画的损害程度……种种科技手段的综合运用,让苏伯民有信心说,“只要环境不发生大变化,目前的保护手段可保莫高窟下个千年。”(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中国(扬州)国际创意美食博览会开幕 助力中餐繁荣漂“扬”过海
- 受强降雨影响 山西平定一处山体滑坡 公路坍塌受阻
- 10月甘肃省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2.0%
- 黑龙江北黑线一旅客列车运输中脱轨
- 财政部税政司 税务总局所得税司有关负责人就提高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 赡养老人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从风华正茂到皓首苍颜 他们为中国美术馆事业耕耘、奉献
- 安徽汽车产业发展强劲 智能驾驶汽车将成增长点
- 入睡难、睡眠浅、多梦是受访青年三大睡眠障碍
- 金融强国为什么需要强大的中央银行
- 稳中有升!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达31930亿美元
- 11月乌鲁木齐发运国际邮件逾30万件 同比增长15%
- 超前服务 “电”助新疆乳业加速跑
- 普华永道被顶格处罚,为“看门人”敲响警钟
- 中新健康丨贵州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部开诊运行 开展新技术409项
- 11月8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下降0.24个点
- 述评:“让爱回家”之路 人间团圆归途
- 十卷本《宗璞文集》出版 展现96岁老作家“诚”“雅”文学品格
- (新春走基层)文创赋能 福建宁德畲家年货走俏新春市场
- 2024年重庆中车在墨西哥推进多个轨道交通项目
- 福建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展演精彩纷呈 “00后”主演崭露头角
- 热门推荐
-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一千亿件
- 俄农业部长:本农业年度俄粮食出口已超3000万吨
-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展:一河运载千秋 十年申遗焕新
- “汉字嘉年华”巡展走进泰国曼谷
- 和评理|罔顾事实、只为“造势”:美国政客的“关税瘾”,得治
- 云南西畴:“女子太阳节”遇上国际劳动妇女节
- 各地创新暑期文化供给 文旅融合受欢迎
- 第二位江苏沛县籍航天员李广苏即将出征 父亲嘱其放心执行任务
- 江西南昌豫章书院非法拘禁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一案4月28日继续开庭审理
- 湖南东安“生态引擎”兴产业 农旅融合促发展
- 七夕拉动餐饮消费 小龙虾价格显著回升
- 江苏南通渣土车与大巴车碰撞已致一人死亡 事故原因初步查明
- 以优质文艺娱乐作品涵育孩子精神世界
- 银行信用卡最低还款额一降再降
- 京津冀蓝皮书:多措并举加强三地自贸试验区联动机制建设
- 教师节的“法”式惊喜 请您速速开启
- (乡村行·看振兴)秦岭山下艺术“点亮”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 珠江日夜游单日客运量创历史新高
- 法国外交部就法以间的一起外交事件召见以色列驻法大使
- 警惕 这十类常见药会和食物起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