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松山墓群:千余墓坑回填保护工作正式启动
中新网贵阳7月23日电 (应腾 周燕玲)记者23日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从2022年7月开始发掘的贵州省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正式启动保护性回填工作,千余座墓坑将填满砂石。
大松山墓群考古发掘,是2022年取得重大影响的一次考古工作,被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短短半年,共发掘从两晋南朝至宋明时期,延续近1400年的2192座墓葬,出土4000余件套文物,是贵州考古史上发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一处墓群。
作为在城市建设中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将所有出土文物全部转移至库房保护之后,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大松山墓群考古后续的保护、展示工作,也迅速提上日程。
“由于考古现场的特殊性,对石室墓和土坑墓进行回填保护是一种必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资料室主任、贵安新区大松山墓群现场负责人之一胡昌国告诉记者,墓葬经过考古发掘后,长期裸露在外会进入失水的阶段,并引起收缩开裂。外加雨水高温,植被生长等自然因素的长期侵蚀,也会给墓葬带来更大破坏,为此,启动对墓葬进行整体性保护,是目前大松山墓葬群最为紧要的工作。
“回填工作大致分为加固、回填、标识三部分,包括植被清除、铺设粗布、铺设沙土、发掘区回填、植被种植等多道程序。”胡昌国说,整个墓群的回填工期大概需要50天左右。
“对大松山墓群的本体保护,我们制定了保护方案,并经过专家论证和文物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完成回填后,这块区域将建考古遗址公园,将以敞开式的保护展示利用方式,展现遗址庞大的规模、形成过程以及近1400年的发展脉络,将会成为贵安新区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IP,为新区的个性发展,提供最佳身份证明和难以替代的文化能量。”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张兴龙说,在考古遗址公园的规划中,将通过整体景观布局展现两晋至明代千余座墓群,让游客以一眼千年的古今“穿越”感受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发展历程。
同时,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还将依托大松山遗址,建设贵州省考古标本库房和考古博物馆。大松山墓群考古遗址公园的建设,将打通从考古发掘到保护、研究、阐释、展示、传播的学科全链条。
目前,大松山墓群考古工作主要集中在发掘资料的后期整理阶段,出土的数千件文物正在进行室内清理、修复、绘图及整理研究中。而遗址出土的文物,也将在考古博物馆中与观众见面。(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第六届进博会)签证延期当场取证 出入境服务保障跑出“进博加速度”
- 景区“人旺财不旺”并非消费降级
- (经济观察)世界经济走入“三高一低”时代,如何应对?
- 新疆喀什:戈壁滩上养出澳洲淡水龙虾
- 嗨,泉州|吃碗糕、送花灯、踩街……这些民俗你知道几个?
- 评论:景区发展当有长远眼光
- (新春走基层)浙江:羊氏聚居“第一村”非遗盛宴过大年
- 厦门“百团万人游宁夏”首发团畅游塞上江南
- 北京中轴线地铁2号线专列上线运营
- 湖南桃江“门外汉”28载坚守:让文物“活”起来代代传承
- (第六届进博会)新加坡贸工部官员:数码化具有推动全球贸易的巨大潜力
- 法国摄影家格瓦·戴高乐:中国很多地方值得多次探索
- 北京科博会7月中旬举办 首次推出“线上磋商系统”
- 长三角铁路2024年端午小长假预计发送旅客1500万人次
- “双11”提前涨价为何成了明规则?
- 引领区看未来:人形机器人“上海造” 浦东谋划布局让产业“跑”起来
-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日喀则4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项目启动建设
- 重庆中心城区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单日客流量创2024年新高
- 第七届哈尔滨松花江冰雪嘉年华开幕
- 哈马斯卡桑旅计划以俘虏换休战5天 以色列多次袭击约旦河西岸
- 热门推荐
-
- 长江三峡文旅融合的“破圈”之路
- 首部RCEP与中国城市关系的图书发布
- “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文化交流与国际展览启动
- 南海热带低压生成 海南岛将迎风雨天气
- 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聚焦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 庆祝中美建交45周年暨中美青少年艺术交流汇演华盛顿举行
- 2023年瑞丽进口玉石货值超1.6亿元 同比增长61%
- 【地评线】“新春走基层”:聆听奋斗足音,触摸发展脉动
- 捷克一地遭闪电袭击 18人受伤
- 一位非洲医生眼中的非洲疾控中心—— “助力提高非洲的整体防控效率”
- 央广财评|国庆假期消费市场火爆,折射中国经济强大韧性
- 如何看待飞速变化的媒介
- “两国双园”创新中国—东盟产业合作
- 油价年内首次“三连跌” 加一箱油少花约5.5元
- 三天如何过完十六岁?少女晓角从坚韧中绽放推出首部诗集
- 江苏无锡以“樱”为媒拓展对外交流“朋友圈”
- 【桥见中国】这十一座跨海河桥梁 串起了海河东岸的历史故事
- 2022商务印书馆十大好书发布 十年走来更凸显“商务”特色
- 第五届中华设计奖颁奖 近1.4万件作品参赛22件获奖
- 上海最大免费公园24小时开放 公园与街区无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