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新业态精彩纷呈 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新
在北京,始建于1452年的隆福寺,正在成为集剧场、美术馆、共享办公区于一体的文化新空间,提供创新的文化内容和多元的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在西安,位于曲江新区的“长安十二时辰”街区,通过给现实空间注入相关影视元素,打造由“热门剧集+沉浸式娱乐+主题餐饮+国潮产品”组合而成的新消费综合体;在深圳,位于龙岗区的甘坑“客家小镇”,依托特色客家文化资源,推出了一系列内涵丰富的文旅项目……
随着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一批文化新业态应运而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促进了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消费潜力加快释放
文化新业态发展已经驶上快车道,保持着强劲的增长态势。6月29日,国家统计局发表《2022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情况报告》。这是国家统计局首次以报告的形式发布文化产业年度统计数据。报告显示,随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深入实施,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2022年,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6.7%,增速快于全部文化产业5.7个百分点。文化新业态行业营业收入占全部文化产业营业收入的30.3%,占比首次超过30%,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这些数据也和不少从业者的感受比较接近:近几年数字文化资源规模化、集成化进程明显提速,数字文化产业发展动力强劲。
“中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文化消费潜力加快释放,文化新业态引领作用增强,中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文化企业营业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国家统计局社科文司高级统计师张鹏表示。
数字技术推动文化创新
如今,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迅速发展,不断丰富人们对于文化的感受体验。
比如,央视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既暗藏千里江山之绮丽,又让人们有了全新的体验;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数字藏经洞”,运用数字孪生技术、3D建模技术、4k高清渲染等数字技术复刻石窟和壁画,在一块屏幕上就能呈现敦煌文化的厚重与博大;腾讯的“数字长城”运用高精度扫描建模、数字测绘、实时渲染等数字技术,在手机上还原长城的雄伟与豪放……数字技术,催生着一道道前所未有的文化景观。
数字技术全面赋能文化产业,文化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不仅改善人们的文化体验,促进相关文化消费,也有力推动中国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结构优化。
在全新产业形态背后,文化企业也在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比如,2022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投入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1529亿元,比上年增长6.4%;与此同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达到46万人,比上年增长11.4%。
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祁述裕看来,人工智能、虚拟现实、5G、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共同构成推动文化创新的技术矩阵。“其中,虚拟现实极大提升了文化的表现力,人工智能促进了文化体验的交互性,5G连接起海量的文化数据资源,大数据实现文化内容的图谱化和可视化,物联网使文化场景更具感知力。文化新业态凭借这些数字技术的应用,打破时空限制,为受众带来全新文化体验。”
吸引年轻人热情参与
层出不穷的文化新业态,正成为人们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西北湖旁,花园道艺术商业街内,一家家个性十足的“网红”店铺吸引着络绎不绝的市民。这个曾经的中南汽修厂一度破败不堪,而今,当地通过改造,将过去的厂房改造成了艺术文化商业街区,成为武汉引领时尚、创意潮流的一个地标。
在北京,很多人来到“发现·北京中轴线”展览,通过虚拟现实互动,登临虚拟钟鼓楼,远眺南北中轴线,并且通过50余张数字卫星照片直观感受北京中轴线与北京城市空间的发展变迁。观众面对如此场景,不禁浮想联翩。有网友看完后感慨:“很震撼!祝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新业态带来的新体验,正成为文化、旅游等发展的新引擎。以沉浸式业态为例,文化和旅游部产业发展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以来,全国文化和旅游市场加速回暖,沉浸式业态跑出了加速度,成为培育新型业态、拉动文旅消费的重要力量。
面对方兴未艾的文化新业态,越来越多年轻人正参与其中,为人们生产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不管是依托区块链技术实现的“国家宝藏”数字藏品,还是利用3D打印技术生产的各种“国宝级文物”相关文创产品,都吸引着年轻一代的参与热情,许多人主动成为传统文化工作的后备军和新生力量。
刘少华 邱雨潇 李飞裴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冬航季 长沙机场成为中部地区通航RCEP地区国家航班最多机场
- 重庆发布今年首个中小河流编号洪水 綦江洪水已形成
- 新型候选分子 能显著抑制结肠肿瘤生长
- 马来西亚总理一个月内三度表态不“选边站”
- 齐聚光影世界共襄盛举 同心笃行助力中国电影
- 山西:分类施策激活企业科技创新“一池春水”
- 激发内生动力 2024年湖南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两部门联合出台政策 推动中央企业创业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
- 新一轮粤港知识产权合作计划正式签署
- 中国—东盟科创人才齐聚邕城共话创新合作 聚焦绿色发展
- 专访院士严纯华:拔尖创新人才并非特定类型、统一标准
- 广西艺术家创新传统瓷画 中西画法融于白瓷之上
- 打造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 北京如何发力
- 报告称2022年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捐款捐物累计达5081万元人民币
- 放假通知:连休8天!
- 天津高校超四成应届毕业生就业首选天津
- 蒙藏文化融合之地青海河南县发布传统文化保护条例
- 2023年中国演出市场总体经济规模创新高
- 联合国将与非盟合作缓解苏丹紧张局势
- 跨界联名成功密码:瞄准年轻人的“第一杯”
- 热门推荐
-
- 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6周年招待会
- 特效电影与科普教育如何融合?行业专家学者在中国科技馆交流研讨
- 四川:隆黄铁路隆叙段“四电”施工全面启动
- 手机诞生50年了,你知道第一通电话打给了谁吗?
- 十年来中国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
- 戴震诞辰三百年 徽学促进中外文化交融创新
- 学者用“地理模式”阐释中国传统文化 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 冰城海关截获4种32只外来物种活体蝎子 系中国首次截获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崇仁百亩玉米迎丰收 “乡贤+”铺就特色产业路
- 国家发改委:扩大餐饮服务消费 挖掘预制菜市场潜力
- 美国“政府效率部”线上招人:超高智商、每周工作超80小时
- 国际识局:尹锡悦就职两周年,“挫败”大于成就?
- 金融支持农企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
- 海关总署:我国有望连续7年保持全球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地位
- 节日消费折射经济活力
- 吉林舒兰汛情致6人遇难 超1.8万人转移
- 专家:症状减轻不代表炎症消失 哮喘治疗应长期、连贯
- 浙江文化观察:一缕书香何以脉衍千年?
- 加纳将开发巨型矿山 以提高黄金产量并增加就业
- 乘公交“禁止站立”,政策制定“为了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