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书店推出杨绛“《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版”增补“拾遗”寄深情
“《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版”书封 三联书店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6月26日电 (记者 应妮)1997年3月,钱锺书、杨绛夫妇的独生爱女钱瑗逝世。
1998年12月,钱锺书先生逝世。
2002年冬,杨绛先生开始写《我们仨》。2003年6月,《我们仨》出版,千万读者在平和清丽的文字中读到一个学者家庭的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体味着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和正直清朗的操持。
2016年5月,杨绛先生逝世。《我们仨》当年销量达二百余万册,先生的生命在著作中延续,她百年人生玉成的善良、智慧和正气依旧开悟与润泽着后人。
2023年6月,《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三联书店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日前推出了“《我们仨》二十周年纪念本”,邀请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时光。
女儿曾请求妈妈把《我们仨》让给她写
1994年夏、1995年冬,钱锺书先生和女儿钱瑗相继住院,杨绛先生八十多岁了,奔波于家与两所医院之间,这样的生活持续了数年。其间有一次三联的编辑去看望杨先生,看她心情很不好就劝说:“写写你们仨,这件事只有你能做,而且十分有意义。”杨先生答应了,说好,就写一本《我们仨》。
最初设想,这本书一家三口各写一部分。到1996年10月,钱瑗预感自己的日子不多了,就请求妈妈,把《我们仨》的题目让给她写,她要把和父母一起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下来。躺在病床上,钱瑗断续写了五篇,最后一篇文章落的日期是1997年2月26日,她去世的前六天。待正式出版时,杨先生从这些手稿中选定了三篇,影印收录在附录中。
2002年冬天,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九十二岁高龄的杨先生终于开始写《我们仨》,四个月后稿成。这本书分为三部分。在前两部分中,杨先生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三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六十三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她的叙述让读者与她一同沉浸于苦难与幸福、快乐与忧伤交织的人生实境中。
书中还收录了三人往来的文字、书信与图画,杨先生亲自手写了每一幅的图注。这些内容不仅如梦似幻地道出挚情难断的依恋,也在清丽幽默的文字中浓缩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读书人深邃厚重的人情和正直清朗的操持。
20年感动千万读者的经典之作
如今距《我们仨》首版已有二十年,杨绛先生离世也七年,这部既不煽情也无“内幕”的回忆录却依然被无数读者捧读,且常读常新。《我们仨》里有挚爱亲情的娓娓道来,有一代知识分子人格精神的彰显,还有爱国情操的自然流露。但能让它流传久远的,还是那超越生死的至情至性和与之相得益彰的完美表达。
书的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不足两页,却引出了后面关于“失散”的“万里长梦”。第二部分“我们仨失散了”,杨先生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这一梦境的书写,展示了先生的大智大勇。一个九十二岁高龄的老人,需要怎样的勇气和意志,才能把生离死别化成含蓄节制的文字,给读者以温和宁静的感受而不流于煽情?她构筑出“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如梦似幻,借用西方现代派手法将真实痛切的感受融入意识流动的书写中,取得了哀而不伤的抒情效果。而梦境中的客栈、小船和古驿道的意象又充满了中国传统文学的韵味。古驿道上相聚、失散,将亲人送了一程又一程,“驿道上又满满地落叶,一棵棵杨柳又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这触景生情的古典手法,既帮助作者分担了过于悲痛的情感,又充分展现了中国士人哀而不伤、淡泊恬静的性格。同时,东方与西方、古典与现代的文学手法不着痕迹的完美交融,亦显示出“我们仨”一家学贯中西,融会贯通的文化底蕴。
到了书的第三部分,杨绛先生“在点点滴滴的往事回忆中,与锺书和圆圆又聚了聚”,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钱先生逝世六十三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写到动情处,杨先生泪滴洒落纸上,不能自已。平实感人的文字,书写着一个单纯温馨的学者家庭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我们仨”个个音容笑貌如在眼前,生活细节历历在目。
最终,“我们三个失散了”,留下“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然而,生命的意义,不会因为躯体的生灭而有所改变,那打动千万人的力量,就来自于先生书写的、把他们仨永远联结在一起的、安定于无常世事之上的温暖亲情。随着先生的至情阐释,每一个读者都更深刻地理解了家的意义。
“我们仨”的故事将在书中永远流传
多年来,《我们仨》持续畅销,累计销售近千万册,还被翻译成英、德、日、韩等多种语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遵照杨绛先生生前嘱托,本书所得版税全部捐给了杨绛先生在母校清华大学设立的“好读书”奖学金,资助优秀和家庭清寒的学子好读书,读好书。
2023年《我们仨》出版二十周年。三联书店在初版基础上,增补相关照片、手稿等珍贵资料,推出“二十周年纪念本”,邀广大读者一起,重温“我们仨”的旧时光。纪念本新增附录《我们仨拾遗失散了的时光》,收录杨绛先生与“我们仨”相关的回忆文章三篇,还增补了家庭照片、日记、书信、手札等珍贵图片资料三十余幅,图片旁边则是杨先生“一个人打扫战场”时写下的思念文字……
拾遗中包括一封珍贵的书信——这封信是当年为隐瞒女儿去世的消息,杨绛冒充圆圆写去安抚病重的钱锺书的,当时钱瑗已辞世五日——看过此信后,天天问“阿瑗”的钱锺书,再未问过圆圆的消息。杨绛知道:他心里比谁都清楚,她模仿得再像也无法还原出女儿……
此外,纪念本首印的三万册中还将随书限量赠送《我们仨》有声书,读者可根据书中所附礼品卡的提示,在喜马拉雅平台领取。该有声书录制于2017年,是《我们仨》唯一正版有声产品。
时光荏苒,杨绛先生离世已七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但是“我们仨”的故事,将在书中永远流传。(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2023年前7个月贵州省进出口总值438.1亿元 增长13.9%
- 广州长隆启动“超级猿猴节” 新生长鼻猴幼崽首亮相
- 2023年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减少群众垫付1536.74亿元
- 临海“墙根舞台”文艺赋美 让群众“转角遇到文艺”
- 两协会倡议商业银行等降低小微企业支付手续费
- 以兼职为饵 “培训贷”为何盯上大学生
- 台湾高雄发生一起交通事故 1人已无生命迹象
- 广交会即将举行 广州持续优化境外人员支付服务
- 首届公安影视文化融创发展活动在江西龙虎山启动
- 俄安全机构挫败一起国际恐怖组织分支活动
- 勇当现代产业链领军企业(深度观察)
- “中国温泉之乡”广东龙门万人同泡“三伏浴”
- 海南、广东等地积极应对台风“摩羯”
- 去年贸易额近2000亿美元 中国同南亚国家经贸往来势头好
- 国家发改委:鼓励和支持扩大民间投资 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优质项目
- 探访杭州亚残运会闭幕式“挂画”人的故事
- 28岁姑娘膝关节痛走路追不上78岁奶奶 医生:动得太少
- “刘三姐”成广西经典文化符号:如今壮乡成歌海,都是三姐传下来
- 春节将至 江西彭泽米面飘香年味浓
- 中塞深化新能源优质产能合作
- 热门推荐
-
- 安徽池州举行“奔池”城市嘉年华活动 展城市人文底蕴
- 全国智能感知与能源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天津成立
- “中国的发展成就是一场创新革命”
- 台风“普拉桑”继续影响江浙沪皖等地 中东部大范围降温派送中
- 重庆永川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投运
- 坦桑尼亚前外长:从一条铁路,看中非如何共筑友谊之路
- 听力不加保护 可致“老年性聋”
- 汕头海关所属龙湖海关查获大麻种子10粒
- 中国市场监管部门强化药品经营和使用全过程全环节监管
- 快评丨水火无情, 更显中美“人情”差异
- 走近你!分会场节目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第二次彩排
- 北京疾控:流感疫情呈现降势 近一周乙流病毒为主要流行株
- 在港“宁波帮”难舍故乡情 “捐楼建馆”频出手助共富
- 第110届糖酒会:新潮饮瞄准都市新消费
- 东方雨虹第17届文化艺术节圆满收官
- 国宝见证丰收 山西30件文物追寻重现中国农业文明的演变轨迹
- 国家统计局: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略有回落
- 文明的坐标丨“世界最高木塔”应县木塔
- 海外网评:脱轨的“毒气列车”,美国的“制度警钟”
- “新马可·波罗”杭州游记:从华美天城到人间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