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治陶器墓考古报告:极可能是新的东周墓葬集中分布区
中新社太原6月20日电 (记者 李新锁 胡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20日下午发布考古报告称,从长治市上党区上村遗址两座战国陶器墓出土文物及墓葬文化看,此遗址极可能是一处新的东周墓葬集中分布区,这为晋东南晋文化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上村遗址,位于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北呈乡上村西北。此前,该遗址曾发生私自盗掘未遂现象,文物部门随后发现两座东西并列的竖穴土坑墓,编号M1、M2。
该考古项目负责人武俊华介绍,M1出土遗物共21件,其中随葬的仿铜陶礼器和日用陶器放置在棺椁之间西、南部的回廊内,铜剑横置在墓主人身侧,带钩发现于墓主下身。计有铜剑1柄、铜带钩1件、陶鼎2件、陶盖豆2件、陶平盘豆4件、陶高足小壶2件、陶鸟柱盘1件、陶筒形器1件等。
M2出土随葬品共15件,均为陶器。
武俊华说,上述两座陶器墓,东西并列分布,相距3.3米,应是一组夫妻异穴合葬的对子墓。受工作所限,考古工作者虽未在周边开展进一步钻探,但战国墓葬流行聚族而葬,两墓的发现表明,“上村遗址极可能是一处新的东周墓葬集中分布区”。
此前,长治盆地已发现不少战国早中期墓葬,如长治分水岭、长子牛家坡等。三家分晋后,上党盆地由赵、韩共据。
考古名家滕铭予对长治分水岭墓地的研究发现,陶鸟柱盘和筒形器是赵文化墓葬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物。
武俊华表示,在前述两座战国墓葬中,M1出土鸟柱盘1件、筒形器1件、高足小壶2件、平盘豆4件,这表明这座墓葬主人应与长治分水岭墓地墓葬一样,均来自赵国。这补充了长治盆地南部相关考古材料的不足。(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新疆兵团:复播轮作种植实现“一地双收”保障粮食安全
- 红色儿童剧《大豆谣》太原上演 原型人物罗力立现场寄语
- 共话跨域合作,哈佛美亚可持续发展峰会举办
- 西部陆海新通道枢纽广西钦州港:货畅八方 临港产业崛起
- 上海虹桥国际机场公务机进出境架次位居全国首位
- 山西借“进博会”展形象、释放引力、扩大“朋友圈”
- 年轻人的新年第一游,路过打卡正被沉浸式深度体验取代
- 马拉维副总统所乘军机坠毁 机上人员全部遇难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从快递到空中巴士 无人机民用或迎繁忙天空
- 税收数据显示:前7个月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推进
- 12月19日央行开展806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经济日报评论员: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 安徽“十大皖药”产业示范基地种植面积达26.4万亩
- 中新真探:“每天只需睡2小时”说法不靠谱
- 国际识局:特朗普赢了,美国接下来将面临什么?
- 双胞胎婴儿在洪水中脱险 两个医生奶爸扛起“全村的希望”
- 湖南桃江“夫妻档”携手耕耘乡村教育 让学生快乐学习
- 联合国警告:叙利亚东北部爆发的冲突可能加剧人道主义危机
- “天府之国”携手“海上花园” 共享西部陆海新通道
- 中国5月社会融资增量达1.56万亿元,比上月多3312亿元
- 热门推荐
-
- “镇院之宝”《茶馆》开启北京人艺上海驻演
- 证监会召开进一步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专题座谈会
- 贵州贵阳发放首张载人自动驾驶测试牌照
- 广西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 让优质资源惠及每一个学生
- 透过数据看“暖意”:多措并举促经济、惠民生、暖民心
- 武汉链家推出“电话营销,扰一赔百”服务承诺,守护消费者隐私安全
- 北京6月25日公布高考成绩 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和政策
- 前海人寿增值服务持续升级 用心护驾美好生活
- “弦”上逐梦五十载:郑华延的“二胡人生”
- 高铁设计师王成强:不断在创新突破中完成新超越
- 尺素金声|经济“压舱石”稳当当!工业生产增长6.7%
- 中新人物丨陈德森:用生命热爱电影 把悲伤留给电影
- 重庆警方集中销毁一批非法枪支及管制刀具
- 传统产业创新底色足、发展潜力大
- 俄乌局势进展:英国将向乌提供远程无人机 南非重申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的立场
- 青海省红十字会开展2023年应急救援“大练兵”
- 法国将遭遇新一轮热浪袭击 部分地区气温将突破40摄氏度
- 网购吐司发霉致孕妇宫缩住院?真相揭开→
- GS1国际标准助中国医疗器械管理实现“一码通”
- 突破高龄手术“禁区” 90岁直肠癌老人在广州医院获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