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唯一毛南族自治县将办分龙节展示特色非遗
中新网南宁6月18日电(记者 杨志雄)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官方17日介绍,分龙节是毛南族最古老、最盛大、最重要的节日,环江县将于今年6月底至7月初举办2023年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暨第八届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节活动,集中展示当地特色非遗项目和民俗文化。
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是毛南族的世居发祥地,是中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总人口38万人,其中毛南族人口6.5万人,约占全国毛南族人口的70%。
环江县毛南族文化历史悠久,傩歌、傩戏、傩舞从宋代传承至今,毛南族肥套、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毛南族分龙节是广西民族节庆文化十大品牌之一,被评为“中国最具特色民族节庆”。
环江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韦晓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本次节庆活动持续8天共有14项内容,包括毛南族发祥地下南乡分龙节民俗活动、开幕式暨迎接高铁时代文艺汇演、广西环江·毛南族分龙节龙舟公开赛、环江毛南族风情歌舞汇·傩面之夜、民族传统体育展演、广西优秀艺术作品毛南族风情歌舞秀《艾南》展演、“世遗环江·多彩毛南”民族文化精品节目展演等。
韦晓称,环江县坚持“以节为媒,广交朋友,宣传环江,发展环江”的活动宗旨,按照“还戏于民,还游于民,还乐于民”的办节思路,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打造毛南族分龙节文化品牌,提升环江世界自然遗产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助推环江全域旅游提质发展。
据悉,环江县是世界自然遗产地,森林覆盖率达78.69%,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绿化模范县,获评中国兰花之乡、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县等称号。今年恰逢途经环江并在环江设站的贵阳至南宁高铁开通在即,途经环江的河池至贵州荔波高速路正在建设中。“双高”建成后,将助推环江更好地融入桂黔世界遗产大旅游经济圈。(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儿童戏剧节开幕 好戏多多
- “中国乡存丛书”推新篇
- 第十六届湖南茶博会开幕 1500多家参展商共觅商机
- 世界超高海拔地区抽水蓄能项目主体工程开工
- 包银高铁银巴支线“接触网第一杆”组立
- 知其来路,未来可追——李卫国写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成立40周年之际
- 服务社会海归先行 在沪海归医生开展义诊惠民活动
- 杭州优化调整住房限购范围 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
- 一班列电解铜货值约9500万元 徐州中欧班列回程单列货值创新高
- 希腊附近海域发生5.8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奥密克戎变异株危害性不容轻视
- 韩国客机失事事故中已有146名遇难者身份得到确认
- 浙江将迎强对流天气 多地做好应急救援准备
- 三大造船基地造船指标积极向好 高质量发展驶出“新航迹”
- 美国警民“守望相助之夜”如约而至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5%
- 进博会为何属于“社牛”?
- 逾千人徒步“角逐”新疆巴楚红海景区 赏胡杨林“最美风景”
- 寒潮黄色预警!多地气温先后下降6~10℃
- 美媒:屡次面临“停摆”风险 传递出美国政府功能失调的不安信号
- 热门推荐
-
- 双胞胎大熊猫七夕节庆生记
- 广州首次开展建筑数字技术专业职称评审 39人申请
- 第一届济州海女国家重要渔业遗产庆典在韩举办
- 直播给图书出版增添活力
-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开展冰雪救援实战演练
- 今起民航开启夏秋航季 清明节假期热门目的地仍有超低价机票
- 也要给第三方测评把好“质量关”
- 中国慰安妇受害者子女首次在国内起诉日本政府
- 新年剧场、品牌首店、城市艺术空间……哪些“花式跨年”成为新潮流?
-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45436人死亡
- 中国餐饮大会贵州美食文化节开幕
- 山东四地抱团发展 成立“泰山·汶水·圣人”文旅联盟
- 八类海外诈骗案件高发 防骗手册来了
- “天井里的书香”亮相上海张园 民众“书香”世界赏读海派文化
- “去美元化”不可逆转
- 江西与东盟国家对接产教融合发展 共谋“职教出海”
- 良渚为何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表彰?
- (第六届进博会)先进医疗器械、创新药进博会首秀
- 洪水退去 “五常大米”的重建这样开始
- 新疆沙棘产业缘何迎来“艳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