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刘新:《熟年》“不留情面”直面生活 家庭情感剧“返璞归真” 重新赢得观众
正在播出的电视剧《熟年》,剧如其名,将一群“不完美成年人”被婚姻、疾病、养老、事业等现实问题裹挟、困扰、救赎的过程,赤裸裸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不少观众表示,很久没有一部家庭情感剧如此“不留情面”地直面生活了。
除了情节和台词戳人,一众熟龄演技派的表演功不可没。《熟年》获得观众认可的另一个理由就是演员与角色的贴合度也极高,诸如郝蕾之于一夜被生活击碎自信的张春梅,宋丹丹之于精明算计的“二琥”,刘奕君之于中年危机的倪伟强等。几位主要演员都贡献了各自近年来颇有突破性的表演。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了该剧导演刘新,请他谈一谈曾经的市场绝对主流剧种“家庭情感剧”,经历了被古偶、甜宠、悬疑等类型剧“边缘化”之后,究竟该如何重新赢回观众的心。
挑演员难在了“倪伟民”
北青报:在演员选用上您认为有什么得意之笔或者遗憾之处?
刘新:阅读剧本时,我们就觉得剧中人物非常生动和鲜活,像是身边的邻居甚至自己。这实际上给演员选择出了很大难题,要求表演必须特别真实落地,接地气,对演技要求非常严格。
有些角色是非常顺利就敲定了,比如“张春梅”绵里藏针,“二琥”很市井,演不好就招人烦,想来想去觉得郝蕾和宋丹丹最合适,她们看完剧本也非常喜欢和满意。
倪伟强这个人,有冷的一面,忧郁的一面,混蛋的一面,到后期还有温暖、腼腆、羞涩。我跟刘奕君是三十年的朋友,我了解他,完全能够驾驭角色的双重人格和众多侧面。所以我给刘奕君打电话,说有个角色非常适合他,他说你让我看看剧本,我说你相信我——奕君一下就敲定了。最后他的完成也确实给了大家一个很大的惊喜。
难就难在张国强扮演的倪伟民。我不想把《熟年》拍成一部喜剧,很多人推荐了宋丹丹曾经合作过的一些演员,但我觉得如果是找一个原来跟丹丹搭档过,甚至有喜感的演员,这个戏就跑偏了。经过非常多人的筛选之后,有人提议张国强。张国强在过去的作品如《士兵突击》中都是很帅的类型,我看了他近期的照片,觉得张国强身上那种憨厚、质朴,跟剧中孝顺、有担当的大哥倪伟民非常合适。后来拍摄起来,宋丹丹也说,张国强给了她一个惊喜。
张春梅和倪伟强代表“熟年”男女
北青报:郝蕾扮演的女主角张春梅,被认为非常犀利、写实,对中年女性面临困境的剖析不留情面。您为什么愿意花费心血塑造这样一个女性形象,您认为她的存在有何共情价值?
刘新:张春梅这样的女性形象,日常生活中、媒体上经常可以看到。她在事业上走到一个拐点,这个拐点是人到中年,过去传统的经验面对今天时代的飞速发展已经落伍,但是她不自知;在婚姻生活中同样走到了拐点,对丈夫的控制,跟孩子的交流,“你听我的,我是为你好”,她认为的爱。曾经的张春梅生活得很自信,但自信在电视剧开局一刹那被打破,以她的年龄、阶层,所感受的刺激和冲击要比其他人更强烈……张春梅是很有时代意义的一个人物,她将如何面对新的选择,如何直面困境,我觉得是很有代表性也很有价值的表达。
北青报:倪伟强是以一种带有悬疑色彩来写实地表现男性中年危机。您认为这样的男性角色对观众的启发意义在哪里?
刘新:开头并不是一个有意为之的悬念,只想这个人物在色彩上更加丰富,让观众对他更加好奇。女人有更年期,男人可能也有,实际上很多中年男性在这个特定年龄段的行为,或许不被外界理解和接受,但是完全能够在自己的世界里自洽,这就是我们想探讨和展现的。后续他的变化,不光有感动,甚至会心疼,很温暖。
宋丹丹二度创作贡献精彩“二琥”
北青报:宋丹丹塑造的大嫂,被认为是她近年最好的一次家庭情感剧的角色,可恨可怜,宋丹丹的表演也恰如其分,吴二琥骨子里的市侩和悲凉表达得非常鲜活,打破了她曾经演任何角色都是宋丹丹的尴尬。您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刘新:“二琥”太适合宋丹丹了,我给她看了几集剧本。她说就按照这个剧本演吗?我说丹丹,我们俩是这么多年的朋友,你相信我,我相信你。第一,你一定不能抡圆了往小品上演,我们收着;第二,这个人物在北京长大,这样的人你我见得太多,我们把所有的东西都打碎了,回到最根本上。丹丹非常聪明,知道我需要她给什么,而且在现场,她非常活跃,二度创作的东西非常多,第一个版本,第二个版本,有些戏甚至编出十来个版本,就想把它做到最好。今天宋丹丹所呈现的,跟她之前的作品比,有很大的突破,“二琥”就是我们见过的街坊、邻居、大嫂。
北青报:倪俊和刘红艳是近年都市剧中表现年轻人面对真实婚姻残酷,最没有偶像剧滤镜的一对,您想通过他们表达什么样的想法?
刘新:就是今天年轻人的不易。当下年轻人靠自己奋斗创造更好的生活,这条路很艰苦。是在半截倒下,还是勇往直前?红艳不断奋斗,最后感染了倪俊,他看到了父母的不易,也愿意一起往前冲。这一对是给年轻人一种启迪,该如何选择自己的生活——没有奋斗怎么可能成功呢?!
每个主创都带着生活体验来丰满《熟年》
北青报:观众目前比较有争议的焦点是开场过于压抑想要逃离,您如何看待观众的评价?
刘新:这的确是拍戏的不易:把矛盾推到极致,就觉得狗血,还原生活,会觉得压抑。但我认为不重要。《熟年》开局的确是生活不易的真实写照,而后续我们更想展开的是主人公如何突破自我,如何打破困局。我们想引领观众思考,怎么样选择才能风雨过后见彩虹,要相信生活,相信自己,相信家庭,相信亲人。
北青报:作为知名的家庭剧导演,您对这一题材在市场大趋势下如何进阶有怎样的思考?《熟年》哪些方面体现了您的这些思考和尝试?
刘新:就是返璞归真,我们又回来了。生活剧终究还是要贴近生活,贴近人物,贴近老百姓,找到一个独特的视角切入剧中主人公内心世界,来展现一个不同的故事,抵达与观众的共鸣。生活剧离不开生活,这是最重要的出发点。
《熟年》这个作品吸引我的魅力,就是它重点刻画了其他电视剧没有直白表现过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有一种直面真实的冲击力,我也希望观众能感受到。说到角色的代入感,其实我们拍《熟年》这一票人也都到了“熟年”的岁数,我们在二度创作中把个人经历,还有听到的、看到的,都放到戏里来,使《熟年》的每场戏更加准确、丰满,冲突更加极致。因为共情,拍摄的时候,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这场戏最狠的那个点是哪儿,我们都奔着最高点去,所以创作过程非常满足。
《熟年》所有的人物关系、事件都是以真实感、生活感为前提。以搭景为例,通常剧组为了能够方便机器拍摄,搭景通常会比真实生活环境加大一些,但是这次我们没有。“二琥”家真的是1比1搭了一个局促的环境,机器都很难架进去……我们在拍真正的市井,贴着地气走,最重要的是没有去拍假的东西。
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泽连斯基:乌克兰承认巴勒斯坦是一个国家
- 今年第2号台风“马力斯”生成
- 澳媒: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附近发生一起小型飞机坠毁事件
- 年纪大了就会“弯腰驼背”?当心背后的疾病 | 科普时间
- 首届“通州·全球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 提出七项行动倡议
- 文化热、科技热、体育热,夏日文旅经济“火热” 新消费强劲
- 六部门构建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体系 什么样的企业能入选?
- 重庆民心佳园夜市搬“新家”迎“五一”
- 联大通过决议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停火 以军在约旦河西岸打死7名巴勒斯坦人
- 湖南蓝山玫瑰茄种植加工助农增收
- 蒙脱石散“一夜售空” 上市医药流通平台:近期就会到货
- “私了”后修车费超预期 肇事者翻脸拒赔
- 中国港航业距离“双碳”目标还有多远?
- 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遗展将举办
- 2023陶溪川春秋大集秋集开幕 向世界展现多元景德镇
- 武汉团队研制新型材料 可高效去除水中微塑料
- 直击“子牙河2023年第1号洪水”:水库水位仍在上涨 洪峰流量有回落
- 内蒙古一景区沙下暗藏三角锥扎车胎?当地展开联合调查
- “海昏侯”文物上新 刘贺墓主棺出土玉璧首次展出
- 中国学者最新研究揭秘“恐高”为何身不由己
- 热门推荐
-
- “一次挂号管3天”,尽早惠及更多患者
- 北京市疾控中心:流感持续攀升 多种病原体共同流行
- (上海自贸区十年)以开放倒逼改革 “自贸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 江苏“心佑工程”助力西藏先心病患者护心之旅
- 第四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撒马尔罕宣言(摘要)
- 村里的“人情负担”怎么降下来?
- 整装最美工匠|售后管家苑彦举:交付只是起点 服务没有终点
- 最新“世界品牌500强”:中国48品牌上榜跃居全球第三 微软、苹果、亚马逊排前三
- 传统节日的焕活与传承——以甲辰龙年春节为例
- 韩媒:韩国演员刘亚仁就涉毒案首次出庭受审
- (新春走基层)东南亚水果“跨境春运” “抢”鲜中国年货市场
- 严防贩卖公民个人信息 需锚定“内鬼”泄露源头
- 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 香港特区政府在桂举办音乐会
- 陈世年同志逝世 为我国导弹事业曾长期隐姓埋名
- “米”字画成一周年 “流动中的河南”尽显生机
- 擅自拿许愿池硬币 不是“捡钱”是盗窃
- “侨味”话剧拥抱开平碉楼
- 港媒:中非经贸合作实现双赢局面
- 听见新疆|艾德莱斯绸的色彩魔法
- 韩国最大在野党:若尹锡悦不主动下台,将推动弹劾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