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秘的角落》等网剧走上舞台 改编IP音乐剧再火一把
《隐秘的角落》《觉醒年代》《沉默的真相》走上舞台
改编热剧IP音乐剧再火一把
改编自畅销书作家紫金陈创作的社会派推理三部曲的音乐剧《沉默的真相》和《隐秘的角落》与其同名网剧一样爆红了。除此之外,音乐剧《在远方》《觉醒年代》《猎罪图鉴》《理想之城》等电视剧改编的音乐剧陆续上演,成为了音乐剧市场一道独特的风景。
对于同名音乐剧的前期宣传而言,电视剧的火爆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业内人士认为,不是所有题材的热门电视剧都适合改编成音乐剧,动人的剧情和鲜明的人物个性是首要条件;改编过程中需要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按照音乐剧的舞台特点进行取舍和再创作,这也绝非易事。
现象
热门电视剧IP改编音乐剧
影视剧与舞台剧是一对老朋友。几年前,知名舞台剧改编成影视剧的风潮盛行,《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等舞台剧在取得了不俗的口碑之后被改编成电影,收获了票房上的成功。近年来,随着音乐剧市场日益火爆,越来越多的爆款影视剧被搬上了音乐剧的舞台,为观众们带来了全新的视听享受,受到广泛的追捧。
音乐剧《觉醒年代》2023年五一前后在北京进行首轮演出,场场爆满,掀起了一轮观演热潮。改编自紫金陈“社会派推理三部曲”的网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曾以超高的人气和口碑成为2020年网剧市场评分最高的剧作。仅一年之后,由紫金陈授权的同名音乐剧在原著基础上进行改编后接连首演。此后,《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轮番在全国巡演,受到各地观众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据了解,紫金陈“社会派推理三部曲”的另外一部作品《无证之罪》也在酝酿改编音乐剧。《猎罪图鉴》《理想之城》等电视剧改编的音乐剧也陆续登陆国产音乐剧市场。
电视剧的火爆为同名音乐剧带来了可观的上座率:《猎罪图鉴》首场开票4分钟便售罄,音乐剧《觉醒年代》首轮13场演出,场场爆满。《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上座率也一直保持在七成以上。据北京青年报记者观察,《沉默的真相》北京首演时,剧场几乎很难找到空座位。
“无论是与原著还是网剧相较,音乐剧无可比拟的优势就在于身临其境的视听体验。”《沉默的真相》导演丁伟表示,“热门电视剧改编成音乐剧作品,首先电视剧的优秀基调在这儿,在播出的时候已经积累了相应的粉丝、观众,因此在音乐剧宣发的第一波会方便很多,不需要过多的解释,大家都能了解大概的剧情,也自然而然会延续电视剧的热度。”在丁伟看来,热门电视剧改编成音乐剧对音乐剧市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先天的IP能吸引到更多的受众。”
挑战
改编需提炼出最核心的东西
虽然具有宣发上的先天优势,但热门影视剧改编的音乐剧能否持续不断地吸引观众走进剧场,还是要靠实实在在的口碑。这对创作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
“音乐剧不是简单地把电视剧的剧情搬过来就可以的,音乐剧的创作有其自身的规律,在情节和人物上要有高度的取舍和删减,需要把最核心的东西提炼出来。”缪时客创始人、CEO兼音乐剧《沉默的真相》制作人张志林表示。
以《沉默的真相》为例,要将12集的网剧内容浓缩在不到三个小时的演出时长内,还要把故事讲得明明白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在演出时长的限制下,必须舍弃掉大量的旁枝末节,牢牢抓住故事的核心主旨,做出适应音乐剧艺术形式的改编。“剧版是三线叙事,两条线是回忆,一条线是现实,我们的音乐剧改成了两条线,严良和江阳双男主的形式。”丁伟表示,音乐剧在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编。
电视剧《觉醒年代》中有众多人物,情节复杂,音乐剧采用“通唱式”的艺术表达,串连33首原创音乐,贴合人物特点和情节需要灵活运用电子、交响、民族等多种风格元素,不仅遵循了音乐剧的艺术呈现方式,也是出于改编的考虑。导演高瑞嘉表示,“电视剧《觉醒年代》有43集,而在舞台上呈现的音乐剧演出时长需要控制在两个半小时左右。在通唱式的音乐剧中,所有的时空是可以加速和交叉的。用歌曲来串联所有的场景,在压缩时长的情况下保证了故事的完整性和多线叙事表达。”
这些剧情和人物的改动是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果确实有大的改动必须要跟版权方和原著作者探讨,尊重原著是前提。” 张志林说。
观察
中国音乐剧走出自己的路
从网剧热播到改编成音乐剧并推向市场仅仅用了一年时间,这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足见音乐剧行业近年来的飞速成长。
“不管原著作者,还是平台方、版权方,都很在乎口碑,很怕改编成音乐剧不成功会影响到原本IP的口碑,这是个很大的压力。” 张志林表示,音乐剧如果受到观众的认可,对IP的曝光又多了一个维度,无论原著作者,还是平台方、版权方都会非常支持。
张志林认为,一个大IP当然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到受众,这样免去了很多前期宣发的铺垫。与此同时,并不是所有的IP都适合被搬上音乐剧的舞台,“故事本身是否有个性鲜明的人物,这是我们主要看重的。”在张志林看来,《沉默的真相》里的江阳,《隐秘的角落》里的张东升和朱朝阳,以及《猎罪图鉴》里的沈翊、杜城,都是音乐剧创作中不可多得的鲜明人物。“这些人物和故事其实是老百姓能够感同身受的。当我跟主创去聊这些故事和人物的时候,大家都会有共鸣。”
2018年之前,国外音乐剧频频登陆中国,引发观众的追捧,近年来,随着综艺《声入人心》的“出圈”,中国原创音乐剧也受到更多年轻人的欢迎,越来越多品质过硬的音乐剧涌现出来。业内人士认为,热门电视剧改编音乐剧的火爆只是近年来音乐剧市场繁荣的一方面,一批非影视剧改编的中国原创音乐剧也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观众的追捧。“近年来,音乐剧从业者的思路开阔了很多,音乐剧的整体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编剧、导演的水准、演员的整体质量都在提高。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中国音乐剧创作者逐渐趟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路。”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剧评人表示。文/本报记者 田婉婷
摄影/本报记者 袁艺 王晓溪
统筹/刘江华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舌尖上的中国》第四季回归 呈现中国最好吃的七个地方
- 服贸会的朋友们丨参展商:互惠共享 服贸会助力跨境旅游合作
- 图览丨与中国携手走过“黄金50年”,这个东南亚国家也爱过春节
- 江苏扬州优化调整产业体系 提出三到五年跻身“万亿俱乐部”
- 金融业高水平开放吸引外资布局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小芦笋”撬动大产业 江苏涟水万亩芦笋年产值超10亿元
- 数字中国建设与元宇宙发展及治理论坛将举办
- 5.1万人次旅客“五一”期间乘火车进出藏
- 从“活”起来到“火”起来 中国博物馆续写文创传奇
- 西藏航空运送72名救援人员飞赴日喀则地震灾区
- 全国最大规模装配式公共住房项目交付入住
- 美国务卿布林肯正讲话,抗议者打断:“别当战争贩子!”
- 黄磊能否演好新版“贫嘴张大民”
- 中药胆宁片成功出口加拿大 进入国际主流药品市场
- 上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如何?有哪些新变化?权威分析来了
- 西部战区空军派出无人机赴日喀则地震震中勘察
- 山东校园创新举办“开学礼” “龙”光焕发开启新学期
- 瑞典再次发生焚烧《古兰经》事件 10余人被捕
- 考后“心”锦囊 积极向未来——这份心理调适指南,送给高考后的你们
- Webbeds泰国旅游峰会在曼谷举行 重点关注中国市场
- 热门推荐
-
- 贵州:搭建中医药文化交流平台 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 (新春走基层)春节寻“岗”谋就业 江西龙南新年伊始谋划“开门红”
- 2024海口房展开幕 时隔八年再次举办
- 山西中医药博物馆“探秘”: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
- 粤预测“五一”假期首日高速公路将现车流高峰 约968万车次
- 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专项行动产业集群全国行无锡站活动举办
- 花式“蹭凉”,室内纳凉游成新潮流
- 甘肃崇信打造黄土高原“乡村大公园”:新增造林逾20万亩
- 《轻工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3—2024年)》解读
- 包子3元塑料袋1.8元 别让外卖打包费成“糊涂账”
- 报告:探索新时代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有六大重点工作
- 上半年累计销量125万辆 比亚迪首次跻身全球新车销量前十
- 电影《一个和四个》:如何描摹复杂人性?
- 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无人机引领低空经济“展翅高飞”
- “与伟大灵魂对话” 上海大学路开启跨时空的数字艺术探索之旅
- 2024年前三季度我国经常账户顺差17130亿元
- 抢险救援工作持续进行 四川雅安马烈乡山洪泥石流灾害救援最新进展→
- 两部门:对金融机构向小型企业、微型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发放小额贷款取得的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
- 新疆互联网医院达38家 累计服务患者例次数20余万人次
- (两会·面对面)莫华伦:在文化互补中向世界呈现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