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成立华夏考古传播创新中心
中新社郑州6月9日电 (阚力)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华夏考古传播创新中心9日在河南郑州揭牌成立,冀运用融媒体传播手段进行考古学的通俗化阐释。
图为揭牌仪式现场。 中新社记者 阚力 摄
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共同创建的华夏考古传播创新中心,将以学术研究为基础、创新传播为手段,增强学科交叉与整合能力,将专业权威的考古学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传播,对考古学进行通俗化阐释,增强公众趣味性的参与和互动。
“如何用考古的实证解释文明灿烂辉煌背后的动因,是我们始终要聚焦的。”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刘海旺表示,河南作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核心地区,从夏商周到北宋,一直处于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核心。
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地区,河南是考古研究的“富矿”,目前该省已有53个考古项目入选“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尤其是今年,偃师二里头都邑网格式布局、安阳殷墟商王陵及周边遗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等三个项目入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据刘海旺介绍,华夏考古传播创新中心将通过聚合融媒体、社会公众喜闻乐见的创新形式,把专业、严谨、科学的考古成果,真实、生动地传播出去。
揭牌仪式当日,《当考古遇上科技》系列创意短视频先导片正式上线,《铲释中原——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史展》首次对外开放。(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莫斯科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121人就医55人情况严重
- 321名大学生“上钩” 反诈不能存有“高学历侥幸”
- 甘肃文旅苦练“内功”:从文化出圈到产业“破圈”
- 加拿大中部省份卡车与巴士相撞 已致15死10伤
- 外籍友人登上中国古长城 感悟大同民族融合史
- 考试“搭子”相约开车赴考,途中出车祸致人重伤
- 北京地铁12号线空载试运行 “地下北三环”年内开通
- 2022贝壳北京马拉松即将开跑 北京链家启动“社区跑”活动
- 今年超强台风达8个 “超标”台风或将更频繁出现?
- 加沙已有超2.13万人死亡 以军承认误袭难民营
- 高“烤”天气能源压力大怎么办?来看这些保供“神器”→
- 大学生求职技能跨入AI纪元 “熟悉AI应用软件”写进要求
- 豆浆和牛奶,哪个更营养?| 吃出健康来
- 证监会拟修改文件 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 河北确保电力供应稳定
- 商务部:进一步优化消费供给,更好满足居民节日消费需求
- (新春走基层)探访内蒙古首支女子护边队:“最美警花”在大漠绽放
- 安徽警方通报后 拍摄并分享虐猫视频的男子公开致歉
- 外媒:马来西亚前总理马哈蒂尔,因肺部感染送医治疗
- 两名少年离家出走后辗转多地 广西南宁铁警成功劝返
- 热门推荐
-
- 内地音乐剧《扬名立万》12月在香港上演
- 6年帮63位烈士“回家” 山西方山李来平荣登“中国好人榜”
- 风靡全球150多地,太极拳发源地为何持续力推普及?
- 旅客突发不适 东航航班上演高空救助
-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张掖大佛寺:数字技术助力文物保护
- 《新时代伊斯兰教中国化读本》出版座谈会在中华文化学院举行
- 辽宁大连加快推动低空经济发展 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
- 国家药监局:暂停经营标示名称为“蓝顶喷雾”等化妆品
- 美国记者质问国会议员“北溪”爆炸问题 为西方主流媒体失声感到悲哀
- 山东黄河沿线发展文旅产业 探索“农旅融合”新模式
- 第九届中医药发展与科学大会在吉林通化开幕
- 货车司机在服务区被开罚单?江西交警:行驶超6小时,触发疲劳驾驶预警
- “汉服经济”持续扩圈 年轻人玩出新职业
- 华东及华北东北等地有强降雨 “格美”将登陆福建中部
- 广西完成2024年高考评卷工作 6月25日16时起可查询成绩
- 湖北兴山:暴雨致村庄成“孤岛” 各方全力抢险
- 尿素期货上市五年运行平稳 化肥行业加速培育新质生产力
- 澳门青少年甘肃研学寻“新视野”
- 山东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应用 赋能多领域低碳发展
- 谨防国债资金引发重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