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雪山下的绿草地电影院
中新社山南加查6月2日电 题:西藏雪山下的绿草地电影院
中新社记者 赵朗
海拔4000多米的山谷里,绿意盎然,山尖仍有雪,河水奔腾,电影幕布透着阳光被风拂动,再过2个小时,这座旷野间的雪山绿草地电影院即将营业。
晚上9时许,山谷沉入暮色,吃过晚饭,电影放映员见参开启设备放映了藏语版《湄公河行动》。前来观看电影的村民席地而坐,不似都市电影院,在这没有影院标配座椅、爆米花,却有着星空下的超级观感体验。
这里是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坝乡的虫草采挖点,500余顶帐篷沿着河谷分布,上千名村民在此临时安营扎寨两个月。
电影放映中,42岁的次旦卓玛走入人群,静静看着电影。采访中,她告诉记者,吃完晚饭来看电影,劳作了一天,过来放松。她和老公将待到6月下旬与大家一起下山结束虫草采挖。虫草是他们的主要收入,已经连续在这里16年了。
这段时间,次旦卓玛颇忙,一早上山挖虫草,晚上要给虫草刷土,又因为住的帐篷离电影放映点较远,所以喜欢看电影的她并不是每天都有空来。
她说:“之前虫草采挖点没电没手机网络,大家更愿意来。自己没读过书,汉语不太懂,所以自己喜欢这些藏语电影,在家的时候看电视也喜欢看藏语频道。”
相比以前,现在西藏农牧区娱乐方式更丰富了,不过次旦卓玛依旧对露天电影有着特殊情感,这样的艺术方式让她的童年有了无限色彩。
46岁的尼玛到虫草采挖点已经一个多月了,当日挖到了31根虫草,算是丰收。在他印象中,在虫草采挖季放映电影已有10年,自己不忙时会过来看电影。
他是看着乡村电影长大的,对露天电影有着独特的感情。小时候住的村子较偏远,为了一场电影,他父母带着他要走一个小时的路程去隔壁村看。没上过学,也很少走出家乡,露天电影让他了解了更多外面的世界。
见参12岁时已经是乡村电影放映员,现在是加查县电影放映队队长,在坝乡虫草采挖点已连续5年放映电影。每次来这里,他也像其他村民一样,带着帐篷、炊具一起短暂定居。
今年,这里的虫草采挖点通上了电,手机也有网络。于他而言,既高兴又失落。他说:“有了电放电影再也不用发电机了,大家在这里生活更方便,失落的是,很多人喜欢刷手机,娱乐丰富了,看电影就不那么重要了。像以前,就是下大雪,村民们都坚持看。尤其在村里,一听说要放电影,都是提前搬凳子占位置。”
除了天气原因,见参每天晚上坚持放映电影。观众多与少,全看电影受欢迎程度以及村民当天劳作情况,当然也成为衡量他职业成就感的标准。
工作40余年,见参仍热爱这份职业。电影放映机从8.75毫米到16毫米,再到35毫米,最后是数字电影放映机,这位老人见证了乡村电影的发展。他说,之前要提前一个小时架设设备,如今一台机器连上电就可以放映了。
乡村电影属于公益电影项目,每年加查县要播放800余场,去年,见参完成了150余场播放。乡村电影是数代人的共同记忆,见参热爱自己的事业,又不免担忧这份职业将会消失。
夜深了,因次日要早起劳作,村民们并没有整场看完,人群渐渐散去。然而,雪山绿草地电影院又将在下一个夜幕将临时继续营业。(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首都图书馆近200场文化活动邀读者“阅”享新春
- 外媒:英国和德国签署联合防务声明 承诺加强合作
- 石一枫:现实生活是我最有热情琢磨的一件事儿
- 笔墨之中韵味浓 中亚青年:书法是了解中国的钥匙
- 专家学者为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保护发展建言献策
- 12月13日央行开展2051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发生泥石流!青海这些路段交通管制
- 法润彩云南 | 腾冲:“火塘会”点亮乡村法治之光
- 第22批援冈比亚中国医疗队启程执行援外医疗任务
- 中钢协向全行业发出倡议书:严防低价抛售扰乱市场行为
- 5月LPR报价公布:1年期和5年期以上利率均维持不变
- 推广儿童影视教育 中国国际儿童电影展在京举行
- 睽违已久!汉代海昏侯国遗址公园刘贺主墓全面开放
- 截至今年3月底 江西省22.7万人登记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
- 浙江宁海湾候鸟蹁跹 现“万鸟齐飞”奇观
- 我科学家发现艰难梭菌毒素入侵人体“新大门”
- AI换脸新型诈骗来袭 双“法”齐下破解AI诈骗难题
- 福建永定“米腊尝”:传统年味的延续
- 山东援疆“大仓东移”2023年首批英吉沙杏销往东部省市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丰林!
- 热门推荐
-
- “热辣滚烫”里,为户外劳动者撑起“清凉伞”
- 贵州贞丰发生3.4级地震 多地有震感
- 广西车企瞄准新能源细分市场 借“一带一路”海外发力
- 出租车市场“把门打开”值得尝试
- 中国A股周二反弹 沪指3300点失而复得
- 前两月中欧班列(长沙)开行量增长超七成
- 湖南零陵发展订单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 大学排行榜,怎么看?
- (乡村行·看振兴)“蔬菜上山” 江西金溪返乡创业农人点“荒”成金
- 在“世界经济风向标”论坛上,它成为十大新兴技术之首
- 国内首家人工智能标准化研究机构落地北京亦庄
- 广西力推道路交通安全综合治理 为民众出行安全保驾护航
- 疑是“银河”落人间:中元节广西万盏河灯耀资江
- 加强产销对接保障菜农收益 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蔬菜产销工作
- 雨季白蚁纷飞如何防治?广州官方支招速看!
- 东西问·传世名画丨董宝厚:《洛神赋图》为何千古流芳?
- 网络主播杨天奇偷税被罚
- 2023创交会参展数量创新高 首日签约10.18亿元
- 中国水稻如何传入西方?研究人员:存在水稻西传新疆通道
- 中国裁军大使:中方反对恶意阻挠他国人工智能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