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浸式戏剧导览连接古今 京城宣南文化博物馆焕新亮相
中新网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杜燕)经过三年多的文物修缮和展陈提升,宣南文化博物馆于5月18日重新向公众开放。开放当日,全国首部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精彩亮相,观众在焕然一新的京师首刹长椿寺跨越时空,感受宣南文化的底蕴与魅力。
让文物古建焕发新生机新魅力
宣南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京师首刹”长椿寺内。自2019年,北京市西城区启动了新中国成立后对长椿寺进行的第二次大规模文物修缮工作,同步对博物馆原有展陈内容进行改陈提升。
如今,长椿寺已修缮一新,展陈提升后的宣南博物馆以宣南士乡历史文化为主题,生动地展示宣南地区的悠久历史和丰厚文化积淀。
主展览《风声、雨声、读书声——北京宣南士乡历史文化展》以“文以载道、家国情怀”为核心,分为“此地为宣南”“士聚宣南”“斯文在兹”“先忧天下”“宣南新声”五个部分,围绕“宣南士乡”的城市空间、士人群体的生活空间、学术活动、精神追求等梯次展开,全面解读士乡内涵,展现士人心系家国命运、挺立时代潮头、勇于担当大任的人文精神。
在设计形式上,以“沉浸式”博物馆体验为导向,将观众的感受作为展览形式呈现的基本出发点,突出文化的在地性。尊重建筑形态,融入建筑之美,在方寸空间内,掌握好设计方寸,实现文物古建保护、展陈艺术效果与人性化观展体验的统一。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我们选择这天重新开放,是因为宣南文化博物馆的改陈提升理念和过程充分体现了2023年国际博物馆日‘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这一主题。”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表示。
不仅是宣南文化博物馆,近年来,西城区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统筹兼顾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文物保护利用机制,启动52处直管公房类文物腾退项目,已完成34处,一批文物得到活化利用,重燃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崇敬和自信,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打造首都博物馆之城的“西城模式”。
开启沉浸式展览+戏剧体验新模式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400年的古树下,观众和演员共同诵读《论语》名句。有着400多年历史的明代古刹长椿寺再度焕发新生机,观众也沉浸在宣南士乡的文化中。
据介绍,此次推出的沉浸式导览剧《宣南往士》,是西城区在全国率先尝试探索的一条沉浸式戏剧导览的全新展陈活化路径,导览打破了演员与观众之间的空间界限,更多角度,多元化、多层次的满足观展需求。
记者零距离体验了这场沉浸式演出的精妙之处。导览剧一改传统博物馆讲解“你讲我听”的参观模式,把墙上的展览内容用戏剧体验的表现形式,让观众身临其境感受宣南变迁。
“不是单纯地讲解,我全程心情都随着剧中宣南士人心路历程变化而起伏,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很新奇,很过瘾。”导览结束后,观众小张激动地说。
文化地标推荐官亮相,探索定制化演出
欢聚在宣南,寻迹在宣南。观众游客在沉浸式文旅体验空间聆听昆曲古韵,以弘毅之精神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大家纷纷打卡拍照并上传到社交网络,主动担任起西城文化地标推荐官。
这样的打卡已成为一种新型社交活动,将形成新的推广合力,分享、传递西城区文化遗产保护的新亮点和新成效,更生动地讲故事、说文化、道美景,让更多人看到宣南与众不同的美。
记者从博物馆方了解到,《宣南往士》首演成功,为回馈观众热情,19日、20日、21日每日上午10:30将继续上演,诚邀广大市民免费观看。未来,馆方还将探索推出常态化的沉浸式体验和定制化的高品质演出,以满足观众的需求。
西城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负责人指出,宣南文化博物馆将成为北京西城新晋的网红打卡地。“博物馆热”的背后,既体现了人们对宣南文化的深厚感情,也得益于博物馆展览水平和服务意识的不断提升,形成整体效应,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将宣南的特色文化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让博物馆与城市共兴美好。(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上线“浙里文化圈” 七大场景打造“一站式文化链接”
- 传统文化认同感渐升 “国风”解锁消费新体验
- 北约秘书长:“成员国都同意乌克兰加入,但要确保它赢”
- 业界指香港企业应加快ESG脚步 促进企业永续发展
- 新西兰华裔女演员主演网飞版《三体》:获得角色后“尖叫着跑了5圈”
- 孩子在家上网课 也要防沉迷
- 浙江宁波前湾新区通用机场建设基本完成 将助力低空经济
- 武汉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揭牌成立
- 【央广时评·真抓实干①】发展好职业教育 把大国工匠一批批培养出来
- 广州首只AIC试点股权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 中方回应所谓60%关税:由进口国消费者和最终用户“买单”
- 山西大同:有机旱作农业助增收
- “颜值经济”催生新机遇 浙江美妆何以点“绿”成金
- 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召开,人们未来真像马斯克说的“不用工作”?
- 特朗普向美国佐治亚州富尔顿县监狱自首后获保释
- 上海将新添一座深度处理水厂: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
- 送有精神病史男子就医,山东蒙阴两民警被砍伤
- 周末枪声不断!美国印第安纳州枪案致7名青少年受伤
- 保护江河源 “长江第一滴水”在西藏那曲揭碑
- 8项公安交管改革新措施7月1日起实施 将给你我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 热门推荐
-
- 美国洛杉矶警察局一直升机坠毁 2名警察受伤
- (成都大运纪事)“市民体验官”探访大运村 感受科技赋能智慧大运
-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35载:拓展世界高原医学研究领域
- 宁夏泾源黄牛肉出圈 “浙”里牛味十足
- 斯洛伐克总理菲佐身体好转,此前遭枪击入院抢救
- 中外音乐家对话良渚文明:袅袅音符连接世界唤起共情
- 塞尔维亚(南斯拉夫)电影影像展在沪揭幕
- 中国年轻人推开家政服务新模式大门
- 研究报告:民营企业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持续增长
- 大觉寺千年银杏树迎“颜值巅峰”
- 青海首部民族题材纪录片《绽放的花儿》开机
- 《中国关键词》系列图书发布关键词逾1.88万条 涵盖19个语种
- 全国首家智能供应链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在天津成立
- 中国将向法国提供3只金丝猴,所生幼仔满5岁时回国
- 60又加78,出境游会火吗?社会反响如何?
- 广东去年“民告官”判决行政机关一审败诉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 外媒:以色列北部多地拉响防空警报
- “向游客开放政府食堂”六年,扬州带来什么启示?
- 第十三届中部博览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2500亿元
- 弹钢琴走红的 “民工大爷”:儿时学过琴 不是为了博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