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展览“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
编者按:
◎实习记者 孙 越
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手段。
“一起去逛博物馆好吗?”
相约“打卡”博物馆、拍摄制作文物表情包、“种草”冷门博物馆、购买丰富多彩的博物馆文创、在社交平台聆听文物故事……近年来,随着“文博热”持续攀升,“看展式社交”逐渐成为当下人们的新生活方式。
博物馆发展迎来“黄金时代”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五一”假期,北京故宫博物院游客如潮、人头攒动;陕西历史博物馆,预售门票也在假期正式开始前早早售罄……这些盛况反映出当前我国旺盛的博物馆参观需求。据统计,这个“五一”小长假中,全国有5000万人走进了博物馆。
从古代的皇家“私藏”,到1905年张謇创建的中国第一座现代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再到如今全国数千家博物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旧时王谢堂前燕,已飞入寻常百姓家。而近十年,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的“黄金时代”。“过去十年是我国博物馆发展最为快速的十年,全国博物馆总数、展览数、参观人数都翻了一番,平均一年半就有一座新的博物馆诞生。”国家文物局博物馆与社会文物司副司长何晓雷介绍说。
我国2021年出台的《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35年基本建成世界博物馆强国。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我国博物馆总数达6183家,其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总数达1222家,增幅达59.9%。
科技为现代博物馆插上翅膀
当前,我国博物馆的功能正在从传统的展览教育和文物保护向休闲娱乐、教育和文化旅游转变,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利用现代科技,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手段创新展览形式和服务手段。“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中国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博物馆成为了一个参与性、互动性更强的文化场所。
如中国文字博物馆运用了声光电场景设置、触控红外一体机、多点背投互动、触摸屏组、幻影成像、人影识别、雷达多点互动、AI人像处理、Unity交互小游戏、大屏幕交互等现代科技手段,使枯燥的文字“动起来”“美起来”“活起来”。在“甲骨文猜字谜”互动区,记者看到,该区域的多点背投互动设施通过对红外激光发射器、视频捕捉及实时处理系统等互动技术的妥善组合与改良,可以使多名参观者同时在展示区域进行互动体验并进行比赛,系统会自动判断对错,最终得分最高者获胜。“甲骨文神秘久远又不乏晦涩艰深,此展项可使观众加深对甲骨文字型结构的认识。”中国文字博物馆讲解员徐耀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此外,不少博物馆展览还通过新媒体平台走向“云端”,摆脱了实物展览的时空限制,以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和更大的信息量,丰富了传统的博物馆语言,越来越多博物馆在线上实现了“永不闭幕”。
“玉楮留芳:上海博物馆藏宋元古籍展”“从波提切利到梵高:英国国家美术馆珍藏展”“东西汇融:中欧陶瓷与文化交流特展”……在上海博物馆官方网站,不仅可以看到该博物馆的常设展览、特别展览的内容介绍和展讯,还能在网上对这些展览一睹为快。记者点开“三维场景”按钮,宛如进入了一个展馆的虚拟现实空间,只需轻点鼠标就可移步换景尽览馆藏,通过放大缩小操作,美术藏品的细腻纹理、古墓墙壁上的砖画细节等都可一一清晰呈现,展品介绍也随之弹出,让参观者在线上观展效果却不打折扣。
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焕发新活力
拿起“洛阳铲”,敲去外壳,剥离土壤,轻扫浮尘,一件珍贵的“文物”逐渐显露……2020年,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把“盲盒”概念与考古发掘结合在一起,匠心独具,使“沉浸式考古”一跃成为网红玩法。
在以前,博物馆给人们的印象是玻璃橱里的文物展品,写满故事的雕像和画廊里的抽象派画作,是久远的历史遗迹,曲高和寡的艺术殿堂。而今日的博物馆,是孩子们吃着的故宫雪糕,是年轻人热衷搭建的拼装模型,是女孩子们涂的口红、抹的眼影。
近年来,各大博物馆纷纷推出各具特色、天马行空的文创产品。围绕博物馆特色内容,把“文化”与“消费”链接起来,文创产品让博物馆焕发新活力。
故宫博物院推出“故宫以东”共创计划,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搭建文博业态融合平台,将“故宫文创产品平台”升级为“故宫文创产业资源生态系统”;四川三星堆博物馆开发的“三星堆面具冰淇淋”采用了独具特色的馆藏文物青铜面具原型,以浓浓的“出土味”和“青铜味”引领博物馆文创的潮流,此外,还逐渐构建起包含动漫、电影、小说、网游等文创产品在内的三星堆新文创体系;甘肃省博物馆以铜奔马为原型,开发出“马踏飞燕”主题文创系列产品,轻松、搞怪的“丑萌”风格成为博物馆界的爆款文创产品。这一系列新理念、新创意,让博物馆脱下了神秘的面纱,变得越发平易近人、生动可爱起来。
“越来越多的展览朝着趣味化、生活化、新颖化发展,配套的文创产品、亲子研学等活动丰富多彩,创意无限、寓教于乐。”中国文物交流中心主任谭平说。
博物馆成为“第二课堂”
在一些有着悠久的博物馆教育传统的国家,博物馆体验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和补充。比如英国伦敦的自然历史博物馆以其馆藏为基础,根据国家教学大纲,设计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相关学案和教案通过其官网完全公开,为学校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抓手。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一个博物馆就是一所大学校”。在我国,博物馆“第二课堂”的作用也正在凸显。各地博物馆与学校、社会机构都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合作,推出了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博物馆已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新学期伊始,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的讲解员就走进甘肃校园,开展了“莫高学堂——敦煌文化进校园”相关活动。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扬部副部长宋淑霞介绍,在上学期的授课中,敦煌研究院在敦煌市6所中小学开设并完成了《敦煌壁画中的霓裳美仪》《石室音画 华筵唐音》《丝绸之路上的精灵——飞天》等课程,以引领青少年感受敦煌文化的魅力。敦煌研究院还开展了“莫高窟小小讲解员”活动,该项活动是“馆校合作”模式的有效探索,实现了文化遗产地与学校的共通共融。宋淑霞表示,目前已有200余名“小小讲解员”持证上岗,成为弘扬敦煌文化实践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将主题聚焦在“博物馆、可持续性与美好生活”。“你为什么喜欢逛博物馆?”答案有很多。但可以确定的是:在未来,博物馆将以越来越丰富的形式融入现代社会,以日久绵长的诗意浇灌着生活中的美好。(来源:科技日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上海民革情牵“母亲河”:调研推动苏州河全域旅游
- 澳大利亚央行连续9次加息至3.35%
- 广西防城港建设生态海堤 保护北部湾海域生物多样性
- 浙东运河龙舟竞渡 民众乐享水上运动
- 广播剧《我的乳娘》即将上线 讴歌胶东女性人间大爱
- 实体专辑花样百出搭售周边 明星出专辑卖实力还是卖情怀
- 绥芬河口岸7月份开行中欧班列创今年单月新高
- “彩礼新规”施行 恋爱期间的金钱往来是彩礼还是赠与?
- 重庆至多哈客运航线将复航
- 助力白茶产业发展 国际白茶论坛在福建福鼎举行
- 多彩活动迎国庆 各地洋溢喜庆气氛
- 浙江高校学子化身文旅体验官 用创意赋能乡村文旅融合
- 鄂伦春人寄养在北京的孩子:记录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 出境游加速回暖 东南亚为热门旅游目的地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极简版要点来了!
- 第九届四川农博会在蓉启幕 巴基斯坦担任主宾国
- “快递茅”顺丰二次筹划港股上市,超330亿募资花完了?
- 藏在图书里的“流量密码”:于阅读中寻找“诗和远方”
- 多地今举行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应届生有利好政策
- 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又遇麻烦 或涉非法转移危险病原体
- 热门推荐
-
- 北上广深的“骑手友好”尝试 探索建设“外卖友好社区”
- 代为签约!“整晕”记者!《财经调查》曝光“先享后付”背后的层层暴利→
- 北京城市图书馆将全面启动摇篮书香计划
- 来华过年成热潮!多国游客期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中国行”
- 27部门定于2024年9月联合开展全国“质量月”活动
- 中外人士看好吉林冰雪产业发展前景
- 看饿了!龙船饭、甜醅子、煎堆……各地过端午吃什么?
- 专家:中青年身体不适不要硬“扛”
- 时隔12年首次!沙特任命驻叙利亚大使
- 西安多家文博单位开启“夜游”模式 上演精彩奇妙夜
- 广东梅州暴雨已致5人遇难、15人失联、13人受困
- 全球竞逐碳中和 绿色金融何以成为“好帮手”?
- 猫眼娱乐发布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收入结构持续优化 内容服务稳步向前
- (杭州亚运会)浙江金华《婺韵芳菲》亮相开幕式:传统与时尚融合互动
- 按键失灵、听筒声音小,公用电话亭应急联系不好使
- 俄媒:过去5年美国共发生1000多起校园枪击案
- (寻味中华丨文博)观中国最古老“桌游”,赏秦汉社交“顶流”
- 博鳌亚洲论坛年会所有场馆实现100%绿电生产供应
- 以军袭击黎巴嫩东部地区 造成4人丧生包括一名镇长
- 《大熊猫图志》英文版在英国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