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屋脊古海巨龙现身 中国科学家再次发现2亿年前“喜马拉雅鱼龙”
西藏喜马拉雅鱼龙,A.化石标本:上、下颌局部和椎体;B. 复原图(引自董枝明,1972)。 中科院古脊椎所 供图
中新网北京5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在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真的藏有神秘的古海巨龙——中生代曾与翼龙和恐龙一起“三足鼎立”分别称霸天、地、海的鱼龙吗?
半个多世纪前,中国古生物学家曾在青藏科考中发现鱼龙化石材料,但由于当年化石材料仅为分散的骨骼,且受时代和条件所限未得到妥善保管,因此,国际古生物学界对“喜马拉雅鱼龙”是否真的存在也一直存疑。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5月17日宣布,在老一辈科学家开展青藏高原野外工作的基础上,该所青藏科考队通过多年持续努力,2023年1月底和4月在青藏高原三叠纪(距今约2.5亿年-2亿年)地层中再次发现并确认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这对于依据中国的化石材料完善和充实生命演化历史,对了解2亿多年前古特提斯洋的生命家园和青藏高原环境变迁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如何发现?
中科院古脊椎所介绍说,今年1月30日,该所集合不同研究方向的20多名科研人员,开启了特提斯喜马拉雅区古生物考察与寻找珠峰地区中生代海生脊椎动物科考之旅,这支科考队伍在中科院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研究员、倪喜军研究员带领下,终于在西藏自治区定日县一处三叠纪岩层中,发现确定无疑的脊椎动物骨骼化石。从骨骼结构上判断,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
这一重要化石发现的重要时刻,距刘东生院士(1964年)和邱占祥院士等人(1966年)发现三叠纪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已经过去近60年。
中国珠峰地区的鱼龙化石,主要分布于晚三叠纪海相地层中,中科院古脊椎所青藏科考队在今年4月开展的更进一步考察中,除定日县外,又在聂拉木县、318国道一处道班等多处同时代地层中都发现了喜马拉雅鱼龙化石,堪称“得来全不费功夫”。这些鱼龙化石中,既有较大型的成年鱼龙化石骨骼,也发现小的、纤细的肋骨,可能是喜马拉雅鱼龙幼体的化石骨骼或小个体的鱼龙新类群。
有何意义?
青藏高原是开展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地区,它如何由汪洋大海隆起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它曾怎样影响高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生物又如何响应如此重大的地质、环境事件而演化?……
这些科学问题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古生物研究者登上高原,孜孜以求在此寻找答案。而珠峰地区发育着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早期基本连续的特提斯洋的海相沉积地层,更为了解古特提斯洋的海洋生态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提供了宝贵的窗口。
中科院古脊椎所青藏科考队表示,喜马拉雅鱼龙化石的再次发现,“已经打开了发现的大门,但目前仅是研究的开始,后续对这些化石材料的研究,一定会获得更多的发现和成果”。作为昔日三叠纪的海洋霸主,喜马拉雅鱼龙化石的再次发现,为了解地壳板块运动和生命演化历史更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同时,与鱼龙化石相伴生的大量菊石、双壳等化石,也为科学家们了解三叠纪古海洋生态系统提供更多信息。此外,科考队员在寻找化石的同时,还在剖面上系统采集到岩石样品,以期开展沉积学和地球化学分析,推动了解更多古海洋环境信息。
怎样的龙?
鱼龙究竟是条怎样的龙?中科院古脊椎所青藏科考队科普说,鱼龙是生活在中生代海洋里的一类已经灭绝的水生爬行动物,它们的出现比恐龙还要早好几百万年(恐龙生存时限是晚三叠世-白垩纪末期,鱼龙则是早三叠世-晚白垩世早期),并且在距今2亿多年前的海洋中,演化出长达十多米的巨型身躯。因此,鱼龙是生命演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巨大体型的脊椎动物,也是名副其实的中生代海洋霸主。
不过,这些三叠纪的海洋“巨无霸”,留存于世的化石记录并不多,尤其是晚三叠世中晚期,迄今仅在世界上极少数几个地区有化石发现,分别是北美大陆西缘、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地区和中国的喜马拉雅山地区,古生物学家对鱼龙的了解依然非常有限。中国西藏的喜马拉雅鱼龙由于化石材料非常稀少,又地处世界屋脊之上,显得尤为神秘。
喜马拉雅鱼龙是在20世纪60-70年代中国青藏科考,特别是珠峰和希夏邦马峰登山科考中发现,并成为当年青藏科考令人瞩目的四大发现——喜马拉雅鱼龙、中华旋齿鲨、三趾马和高山栎。这些发现既是具有历史意义的标志性科考成果,更是特殊环境下开展青藏科考的精神象征,也为后续青藏科考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家半个多世纪前发现的喜马拉雅鱼龙化石虽然材料有限,但其比手掌长度还长的牙齿和接近甚至超过飞盘大小的椎体,足见喜马拉雅鱼龙体型巨大。化石牙齿的牙冠部分高度达6厘米、宽度达4厘米,两侧具刃,无疑指示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类凶猛的海洋掠食者。推测有15米长的喜马拉雅鱼龙,也因具有锋利且巨大的牙齿,被认为是历史上曾经存在的顶级“巨型杀手”之一。(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大市场 世界大机遇丨多国媒体:进博会推动世界共享中国新机遇
- 直击社会热点话题 “下饭”情景喜剧网感十足
- 北京市地震局:北京地区近期未出现明显地震短临异常
- 美国海军陆战队员遭袭 袭击者或因不满美支持以色列
- 海南“亲情消费”升温 母亲节“花式宠妈”
- AI奥林匹克带长三角地区青少年体验AI、挑战AI
- 7年坚守公益扫盲 浙江退休阿姨擦亮12000多名学员“眼睛”
- 巴勒斯坦新任大使首次向比利时国王递交委任书
- 【春运进行时】春运过半——全国铁路累计发送旅客2.3亿人次
- “莲香楼”缺席大湾区老字号博览会
- 特朗普公布美国航天局局长拟任人选
- 龙卷风等恶劣天气袭击美国得州 造成至少四死十伤
- 南昌被舞台背景屏倒塌砸伤的9名幼儿初步诊断为轻微伤或擦伤
- 开年两个月 2024年车市已经定调
-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研讨会在泰国举办 关注在泰中资企业发展
- 报告:2023年二季度全球互联网投融资低位徘徊
- 广西河池办铜鼓山歌艺术节 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
- 情牵特教三十载:做一束光 照亮“折翼天使”的未来
- 郑州新开两条地铁线路 跻身世界级地铁城市
- (投资中国)厦门太古行政总裁:将建成世界单体规模最大飞机维修机库
- 热门推荐
-
- 世界互联网大会2024年领先科技奖及实践案例宣介会举行
- 截至2023年底 全国共有少先队员11480.7万名
- 助浴师:守护老年人的体面与尊严
- 前11月快递业务量完成1188.2亿件
- 能动汉诺威工业盛会 上海电气携手全球共绘绿色蓝图
- 青海省光伏产品及盐湖化工产品出口呈高速增长态势
- 南非水务部门:约堡供水危机超出控制范围
- 2023中德汽车大会:德方望彼此互补优势合作共赢
- 年轻强国家强,上海城市文化发展聚焦“年轻力”
- 辞书编纂有哪些意义?与会专家这么说
- 近百名文学领域专家学者齐聚青海高原研讨《雪山大地》文学价值
- 广西凭祥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集聚区 助力中国货销东盟
- 2023中国婴幼儿照护服务行业发展大会暨成果展览活动8月在济南举行
- 1至6月中国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
- 西藏文旅融合:为“诗与远方”赋能添彩
- 湖南新田蔬菜热销海内外 成“湘品出海”名片
- 上半年北京GDP同比增长5.5%
- 2024年4月底香港外汇储备资产为4164亿美元
- 好事成双!世纪华通第二批“绿色电脑教室”在腾冲落成
- 跨国公司瞄准河南重点布局产业 签下超440亿元“大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