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富学:为什么说回鹘佛教是汉传佛教的“翻版”?
佛教传入中国后与儒、道思想融合,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汉传佛教。此后汉传佛教传到日本、朝鲜、越南等地,或回传中亚、印度。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也大多受到汉传佛教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曾对我国北方诸族(如党项、契丹、女真、蒙古)产生过重要影响的回鹘佛教,就是在汉传佛教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回鹘佛经大多来自汉文佛经,深受汉文影响,回鹘佛教承袭汉传佛教信仰传统。可以说,回鹘佛教是汉传佛教的“翻版”。
回鹘文佛经大多来自汉文佛经
回鹘与佛教的接触,最早可追溯到7世纪上半叶,但影响甚微。
唐宋时代,中原佛教兴盛,对回鹘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史籍记载高昌回鹘、甘州回鹘,都不断派遣僧尼入贡宋朝。965年,高昌回鹘和甘州回鹘分别派遣高僧为使入宋朝贡。998年,甘州回鹘遣僧人法胜入贡宋朝。1004年,甘州回鹘遣进奉大使、宣教大师宝藏等来朝贡。1007年,甘州回鹘遣尼僧法仙来宋朝贡。1068年,高昌回鹘向宋朝遣使乞买金字《大般若经》,宋朝皇帝下诏赐予一部《大般若经》。这都表明中原与回鹘的佛教文化联系紧密。
9—15世纪间,众多佛教经典被译为回鹘文。从吐鲁番、敦煌、哈密等地发现的回鹘文文献看,《大藏经》中的经、论主要内容都已被译成了回鹘文,回鹘文佛经大多译自汉文佛经。
北凉至唐西州时期,吐鲁番佛教壁画都是以汉人为主体创作的,曾受到以敦煌莫高窟为代表的中原佛教艺术的强烈影响。人物造型丰肌秀骨,线条刚劲,色彩鲜丽,画面生动,与敦煌莫高窟唐代壁画的风格十分接近。回鹘高昌时期,吐鲁番佛教艺术在唐西州佛教基础上继续发展。吐鲁番回鹘壁画,大多数取材于汉传佛教的大乘经典,艺术表现形式无不体现出中原文化的濡染。
北庭回鹘佛寺的壁画又直接源于吐鲁番的回鹘佛画,许多题材来自中原,具有明显的唐宋佛教画风。这里发现的为纪念高僧而修建的影窟,也是照搬中原地区埋葬习俗。北庭佛寺遗址残存,不但有一定数量的汉文题记,壁面光胎和塑像的泥胎上还留下了汉族工匠的手迹。
回鹘佛教语言深受汉文影响
回鹘人不仅翻译汉文佛经,而且还翻译中土僧人的传记,如慧立、彦悰所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就被回鹘著名翻译家胜光法师译入回鹘文。净土宗创始人慧远传记、玄奘所撰《大唐西域记》也被译为回鹘文。
本不为历代大藏经所收、由中土汉僧伪撰的佛经,也在回鹘广泛流传。《父母恩重经》是中土僧人编撰的,一般被视作伪经,但这并未妨碍它在民间的流传,其劝人行孝、通俗易懂而深受民间欢迎。此经被译为回鹘文,也在回鹘社会广为流传。
回鹘人对汉文佛经的翻译很灵活。有的采用对等直译,如《华严经》《金光明最胜王经》《阿毗达磨俱舍论》。有的不顾回鹘语的语序习惯,完全照搬汉文文体,如《俱舍论实义疏》的译本就是如此。
还有一些汉文佛经,虽未翻译,但却用回鹘文字母为其注了音,如《四分律比丘戒本》《圣妙吉祥真实名经》。更有甚者,有些佛经本非译自汉文本,但在遇到难解术语时,直接用汉字注明,说明在当时的回鹘佛教界已形成崇尚汉文的风气。
因为回鹘文佛经大多译自汉文,故有不少汉文佛教术语直接进入回鹘佛教语言,或直接取汉文原文,如:大乘、小乘、佛僧、僧、布施、莲花、三藏、弟子、道人、慈、宗、法师、维摩经、金刚经等。
还有一些词,取汉语词为词干,联缀附加成分构成新词,如慈悲这个词就是以汉语慈(tsi)作为主干加上回鹘语附加成分-yurka构成的。
回鹘佛教的五台山信仰与文殊崇拜
汉传佛教多种法门宗派中,对回鹘影响较大的有禅宗和天台宗。净土思想在回鹘也有不小影响,汉传佛教所特有的十殿阎王崇拜在回鹘民间相当流行。回鹘对弥勒净土的崇拜也很盛行,这在哈密、吐鲁番等地出土的回鹘文《弥勒会见记》有集中反映。
回鹘佛教长期存在五台山信仰与文殊崇拜。五台山是文殊菩萨显灵说法的道场,文殊菩萨深被回鹘佛教徒尊崇,这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相继出土、刊布的回鹘文文献中可以看出。在敦煌发现的回鹘文献中也有《五台山赞》。
回鹘的五台山信仰,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宋会要辑稿·蕃夷四》记载:僧人法仙作为甘州回鹘可汗的使者入宋朝贡,请求瞻仰五台山,得到宋朝皇帝的允准。至元代,五台山信仰在回鹘(畏兀儿)中依然十分流行。《佛祖历代通载》记载,高昌回鹘高僧舍蓝蓝毅然辞别宫廷远赴五台山修道,并于五台山修建普明寺,备置佛教经典一藏。无独有偶,元末镌刻于北京居庸关过街塔西壁的回鹘文《建塔功德记》,同样体现出回鹘人对五台山的景仰之情。
文殊释号称“智慧第一”,还有护国护王的功能。敦煌、吐鲁番出土的回鹘文文献表明,《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大方广佛华严经》《文殊师利成就法》《文殊师利行愿经》《文殊所说最胜名义经》等经典是回鹘佛教徒所熟知的。直到明嘉靖年间,仍可以从河西地区回鹘文游人题辞中窥见回鹘佛教徒对文殊菩萨的景仰之情。当时回鹘佛教式微,只有河西走廊西端肃(酒泉)、瓜(瓜州)、沙(敦煌)地区,回鹘人在崇奉藏传佛教的蒙古豳王家族的护持下,始终保持旧有的佛教信仰,一脉独存。
作者简介:
杨富学,现任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部长、研究员。敦煌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康坤全 刘佳
责编 | 刘娴
审核 | 蓝希峰
采写 | 齐子通
制作 | 胡琪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东北地区首单飞机融资租赁业务落地辽宁大连
- 百亩废弃矿坑 蝶变成“景观公园”
- 中国与东盟分享智慧农渔业发展经验
- “茶香悠悠·情牵两岸”活动启动 云台茶人昆明品茶共话两地情
- 滇藏铁路丽香段进入铺轨阶段
- 外媒:以色列军队袭击拉法造成16人死亡
- 中国·海南2024首届新能源汽车众测环岛赛开赛
- 对克扣学生实习报酬的不法行为“零容忍”
- 津潍高铁济南联络线全线首座系杆拱桥顺利合龙
- 食品安全消费提示:这样使用保鲜膜,对健健康更有利
- 消费观念转变 童装市场增长势头强劲
- 柳江出现今年第1号洪水
- 北京加力支持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 老牌房企嘉凯城退市 多次调整业务线均告失败
- 河北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寒潮)Ⅳ级应急响应
- 2023年“书香两岸迎新春” 活动福州拉开序幕 闽台四地共同举办
- 北京专场招聘会为灾区提供近3500个就业岗位
- 中国国内旅游人气持续飙升
- 以军袭击加沙南部最大医院 美以领导人通话
- 上海邮局海关在一进境邮件中查获1件珍珠鹦鹉螺螺壳
- 热门推荐
-
- 中资柬埔寨上达岱水电站截流
- 香港青少年打卡北京首钢园
- 行进中国”调研行 活力江西|石门村的生态名片
- 北京国家一级博物馆数量居全国之首
- 集章打卡、文化公开课、篆刻体验 北京中轴线大众篆刻活动启动
- 辽宁推动大众旅游 提振文旅市场发展信心
- 中新健康|专家:联合多种手段,有望高效治疗脑胶质瘤
- “聪明”工厂 “减碳”有方
- 福建提升防台风应急响应至Ⅲ级
- 今年前5个月湖北进出口同比增长4.1%
- 俄罗斯武术爱好者赴河北广平交流学习卢氏太极拳
- 重庆云阳发生森林火情 目前现场已无明火
- 山西晋城:“充足电”守护依崖而建的“天上人家”
- (身边的变化)福建周宁:绿满乡村 向“美”而行
- 大约每8人中就有1人患病,防治糖尿病可以这样做
- 7月8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7.1286元 上调3个基点
- 黑龙江:“立冬首日”寒意足 日均气温跌破零度
- 前5月四川中药材出口总值增长22.2%
- 专家:慢乙肝患者不可擅自停药 轻度脂肪肝亦需医生干预
- 极端高温给“人类世”敲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