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现“木牛流马”:“木工爷爷”们为什么会集体爆红海外?
2020年,来自山东聊城的老手艺人王德文将拍摄的视频上传到他儿子的自媒体“阿木”上,受到了网络热捧,大家都亲切地称王德文为阿木爷爷。因为他做的木工不用胶水和钉子,也不借助任何现代机械工具,而是用传统的榫卯技术徒手打造鲁班凳、苹果锁、拱桥、将军案、会动的小猪佩奇等木制品,巧夺天工,让人叹为观止,被网友称为“当代鲁班”。阿木爷爷也从中国的社交媒体爆红,一路火到了海外,其YouTube视频总观看量已经突破2亿,“圈粉”119万,让不少海外网友对这门手艺膜拜不已。而继“阿木爷爷”在海外引起热议后,福建龙岩的李石水给孙子做的各种花式木制玩具也登上了热搜,被誉为“最强木工爷爷”,视频也火到了国外,同样圈粉不少外国网友。
再现“木牛流马”
阿木爷爷利用自己的精巧手艺给孙子做了很多极具传统特色的木制玩具,同时也制作出了最流行的卡通人物小猪佩奇、木质机器人等等,变成了网友口中“别人家的爷爷”。
而福建龙岩长汀县新桥镇的李石水爷爷,自年轻时候就开始学做木匠,练就了一手木工绝活,在家带孙子无聊的时候,他就开始重操旧业,用一些木料给孩子做玩具。通过其精湛的木工技艺,让自己的孙子成为了全村小孩都羡慕的人。
这些玩具没有用到一颗图钉,也没有用到一颗螺丝,全凭一双巧手纯手工组合而成。跟阿木爷爷一样,李爷爷的视频在网络火起来,也是由于其儿子李跃金随手拍了个视频,将李爷爷做的木工小鸟传到网上,竟引来2000多万的播放量,赢得网友的高度赞誉。
两位木工爷爷的精湛技艺在网络上被网友称为“木牛流马”的复活。“木牛流马”最远可追溯到春秋末期。据王充在《论衡》中记载鲁国木匠名师鲁班就为其老母巧工制作过一台木车马。而后来普遍所流传的“木牛流马”则主要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发明的运输工具。陈寿的《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建兴九年,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不过,对于“木牛流马”的真实样貌,各有各的说法,甚至现在还有很多人试图复原传说中的“木牛流马”。
当然,文学作品源自生活,但会高于生活,因此,关于“木牛流马”其实是有一定的虚构和想象的成分在里面,这也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神奇,因此,《三国志》的说法“亮性长于巧思,损益连弩,木牛流马,皆出其意”虽然有其生活原型,但也不至于神乎其神,但用“木牛流马”指代传统木工技艺的说法却一直流传了下来。
“木牛流马”是中国传统经典木工技艺世世代代流传的一种指代性说法,而这种中国传统经典木工技艺就是几千年流传至今的——榫卯技术。榫卯工艺是我国传统木工工艺的灵魂,是中国传统建筑、家具及其它器械的一种主要连接方式,其原理就是在两个构件上采用凹凸部位相结合,纯粹利用木头本身的凹凸关系连接在一起,最终形成一个稳定性很高的建筑结构,不需要任何铁钉、金属的参与。凸出来的部分称为“榫”,凹进去的部分叫做“卯”,特点是在物件上不使用钉子,利用卯榫加固物件。
这种凹凸相互契合的传统榫卯技艺不仅体现了古人“师法自然”和“阴阳相依”的理念,也显示了古人对于生活世界与精神世界微妙平衡的把握,这种理念经由一代代匠人的传承让中国古代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完美契合,也保持了中国传统技艺的天然与纯粹。
而王德文和李石水就是这一代代能工巧匠的杰出代表。王德文曾经只用了42根榫卯棱、4根榫卯柱、1个榫卯基,以及27道锁环环相扣,就做成了一个缩小版世博会中国馆。
而李石水和儿子李跃金花了一个多月,利用传统榫卯技术和金属螺栓给一家公司做了一个现实版偃甲机器人,这个机器人高70公分,全身由100来块木头部件组成,所有的关节和手指都可以灵活运动。除了关节处用了金属螺栓,其他地方连固定的钉子都没有。
“木工爷爷”们为何爆红海外?
现代化的浪潮对于传统技艺的冲击很大,快节奏、批量化的产品很快取代了用传统工艺打造的日常用品,经典的传统木匠技艺渐渐被人们淡忘,而不用胶水和钉子的榫卯结构在现代年轻人的生活中越来越罕见。令人欣慰的是,木工爷爷们的传统技艺有望得到传承。李石水已经带他的儿子和其他几位徒弟,不仅教他们研习手工技艺,还通过社交媒体,传播录制的视频,让更多年轻人见识了传统木工技艺的神奇,他们在网络世界受到热捧也说明了古老的技艺在元宇宙时代风采依然,这不仅反映了民众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同时也唤醒了民众的文化记忆,满足了工业化时代人们对于田园梦想的追求。匠人情怀和经典传承依然是人类在传承和充实精神世界的不二法门。这些穿越了千年的古人智慧,并没有随着年轮消失在时间的沧海里。
借助网络两位木工爷爷火到了海外,让许多国外的网友也见识到了中国传统技艺的神奇。阿木爷爷在YouTube视频总观看量已经突破2亿,“圈粉”119万,让不少海外网友对中国传统木工手艺膜拜不已,而李石水的视频被传到国外社交平台,同样引起了外国网友的极大兴趣。这些用传统榫卯结构纯手工打造的儿童玩具,将中国传统技艺的智慧和童真融为一体,令人拍案叫绝,而木工爷爷们恬然的生活状态也让很多海外的民众得到了精神层面的共鸣。
他们不仅在国外收获了大批粉丝,还将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国传统技艺对外做了极好的展示和宣传,看过视频的外国网友无不为视频中那些神奇的木器而惊叹称赞,在中国渐渐落寞的传统技艺在国外受到了追捧,恰恰也说明只要有真正的文化底蕴,就可以广为传播,受到关注。
近几年来,借助互联网平台,中国民间传统技艺以民俗、饮食、音乐、茶艺、工艺为载体,将文化融入生活,不断“出圈”海外,中华文化和中国智慧通过互联网传播,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文化外溢效应。
越来越多的外国网友通过社交媒体对中国传统的非遗制作场景、工艺流程等有了直观的认识,而中国民间的非遗达人和他们的匠人精神也被更多海外民众所知晓。
社交媒体成了新时代沟通海外中华文化爱好者和中国非遗传统的信使,中国的传统木工技艺通过诸多社交媒体出海出圈,以图片和视频的直观方式,跨越了语言障碍,消除了文化偏见,达到了对于人类文明的高度共鸣,世界不同文化和文明也在这种生活化的记录和互动中得到了传播和互鉴。
作者简介:
蒲平,浙江传媒学院教师,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复旦大学传播与国家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融媒体新闻生产,媒体融合与转型等。
监制 | 杨新华
统筹 | 刘佳 康坤全
采写 | 马廷魁
编辑 | 郭晖
制作 | 胡琪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吃面条米线不利于控制血糖吗?
- 仙侠剧:越拍越精美 越拍越世俗
- 文化中国行丨设计下乡、挂牌保护 让传统村落“住得好”“留得住”
- 西藏昌都开展义诊 优质医疗资源离高原更近
- 非法行医致人失明 美容院被判赔34万元
- 第九届长江钢琴音乐节启幕 中外名家琴动三峡
- 快跑比爬坡更易损伤小腿胫骨
- 引导博士生摒弃“快餐式”研究
- 突发!美国芝加哥发生列车事故 已致数十人受伤
- 《魔兽世界》回归开服首日:服务器崩溃,有玩家排队等204分钟
- “打工人”的颈椎病、鼠标手究竟算不算“职业病”?
- 新疆叶城密尔岱机场通航
- 男子为解馋,在山里铺设电网欲捕猎,涉嫌非法狩猎被抓
- (文化新纪行)两月出土文物百余件/套 北京箭扣长城保护“考古先行”
- 2024年我国外贸“量稳质升” 新动能加速形成
- 让“罕见”被看见 西京医院开展“罕见病”多学科联合义诊
- 第十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将启幕 首设主宾国“菲律宾”国别展
- 吉林发布新举措打造东北亚动漫产业高地
- 院士专家齐聚浙江温州 共话“产学研力量赋能碳中和进程”
- 男子使用假就医证明申请退票 被警方处以行政拘留10日处罚
- 热门推荐
-
- 青海隆宝滩斑头雁数量超过其全球种群数量1%
- 和评理|以“国家安全”为名 行胁迫勒索之实:美国“芯片战”手段令人不齿
- 学生每年100元“人脸识别费”,不能随便收
- 前11个月广西对东盟国家贸易额同比增长超两成
- 被忽视的低血糖
- 北京整顿人力资源市场 严惩贩卖求职者信息等违法行为
- 坐铛铛车走中轴线 台胞感知北京城市底色
- 制造业人才供需适配有新解
- 普京发表国情咨文 暂停履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 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连续4个月保持扩张
- 湖北襄州“一江两河”项目尽显生态之美
- 探访“中华门神”尉迟恭故里山西朔州平鲁:门神文化传承千载
- “神秘高原 大美青海——青海文化艺术展”在东京举办
- “升级为宪法危机” 美议员提出弹劾最高法院大法官动议
- 焦点访谈:让罕见被看见
- 2023年西藏邮政行业寄递业务量达1.91亿件 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
- 湖南不断涌现文旅新业态 文旅消费呈现“新生代·新场景”
- 2024年考证时间表来了,你准备考哪个?
- 【统战地标·北京】你听说过台湾会馆吗?在北京前门
- “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影响及贡献”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