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发布2022年六大考古新发现
陕西省考古学会日前发布2022年陕西六大考古新发现名单。洛南夜塬遗址、旬邑西头遗址、秦汉栎阳城遗址、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靖边清平堡遗址成功入选,泾阳蒋刘遗址、秦始皇帝陵兵马俑一号坑、咸阳北城墓地三处考古新发现入围此次评选。
洛南夜塬遗址:百万年来远古人类活动的轨迹
夜塬遗址发现于2011年,位于洛南盆地西部,处在南洛河与其南部支流县河之间的第二级阶地部位,属于旷野类型旧石器遗址。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考古发掘了位于近水向阳、堆积最厚、出露遗物最丰富岗地东南部,总计出土石制品12000余件。经研究,夜塬遗址下部含古人类文化遗存的第36层在不晚于距今110万年前的早更新世晚期便已形成。
夜塬遗址考古发掘首次完整揭露了洛南盆地第二级阶地部位的地层堆积物,获得了盆地内深度最大、序列最完整的地层剖面,对于建立洛南盆地的标准地层剖面、构建旧石器遗址年代序列、研究不同时期古人类活动强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通过此次发掘,洛南盆地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的证据,实证了我国百万年以上的人类史,将洛南盆地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至少延伸了30万年,使得洛南盆地成为我国为数不多的存在百万年前人类活动信息的重要地区之一。同时,再次发现有层位关系清晰、种类和数量较多的阿舍利类型石器组合,初步证明简单石核石片技术与阿舍利技术更可能为不同时期人群所掌握的石器技术,反映了中更新世晚期一次重要的人群迁徙扩散和文化交流事件。
旬邑西头遗址:为寻找“豳”与“豳师”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
西头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张洪镇,商周时期遗存分布面积约200万平方米,是迄今为止泾河流域发现规模最大的商周时期聚落之一。2022年度考古所见城址、建筑基址、冶铜遗存、大型围沟墓地,与2018至2021年发掘所见的西周坑状储粮遗迹、大型储水坑及先周时期居址等一系列发现,为全面揭示西头遗址商周时期的聚落布局、人群构成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西头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为西头遗址商周时期聚落布局、人群构成及社会变迁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考古学材料,对泾河流域聚落演进与商周社会变迁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探索周文明起源与发展模式、寻找文献所载“豳”与“豳师”提供了一把关键钥匙。
秦汉栎阳城遗址:目前发现并确定的时代最早的都城轴线
秦汉栎阳城,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新兴、武屯街道。据文献记载,栎阳自秦献公二年迁都栎阳,到孝公十一年迁都咸阳为秦都34年,其间秦人再次开展了一系列深刻的社会变革。秦末楚汉,栎阳先为塞王司马欣之都,后为汉王刘邦之都。汉初刘邦先以栎阳为都,栎阳是大汉王朝的第一个都城。
2021年—2022年度在三号古城开展的三号、十一号建筑清理,第一次完整揭示出该时期宫城核心区主要建筑,对深入开展战国秦汉建筑研究有重要价值。通过发掘确定,通过三号建筑东侧南北台阶存在一条贯穿三号古城核心建筑的南北向轴线,是目前发现并确定的时代最早的都城轴线,而在三号建筑发掘清理的半地下建筑和厕所,是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等级最高的同类遗存,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迄今为止在浐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汉代古桥
2022年9月起,考古工作人员在西安三殿汉代古桥遗址发掘中发现桥桩874根,宗地范围内桥体残长74.64米,宽20.54米,桥桩基本上成排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方向156度。这是迄今为止在浐河流域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座汉代古桥,东西跨度大,南北宽度宽,桥桩密集,是汉代高等级桥梁的代表,为研究汉代桥梁构造及修补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西安三殿汉代古桥正对西汉薄太后南陵及汉文帝霸陵,是帝陵营建这一汉代重大国家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桥位于南陵、霸陵与汉长安城之间,为研究汉代道路交通路线提供了重要参考。根据文献“南陵桥坏,衣冠道绝”的记载,推测其可能为“南陵桥”,为进一步寻找文帝“顾成庙”提供了重要线索,对研究西汉衣冠道及早期陵庙制度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
隋唐朱雀大街是连接皇城朱雀门与外郭城明德门的南北向大街,北与承天门大街相通,又称“天街”,是贯穿隋大兴唐长安城的中轴线。2021年5月至2022年12月,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西安小雁塔西北角工地开展考古发掘工作,发现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等遗址,总计发现隋唐至明清各类遗迹20余处,出土各类文物350余件。
据考古实测,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的中桥恰位于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的中轴线上,与明德门五门道的中门道南北相对。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位于皇城朱雀门1200多米外,与朱雀门和明德门遥相呼应,是都城礼制的最高等级,体现了大唐威仪,对于隋唐长安城形制布局及礼仪制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朱雀大街的宽度,文献记载“广百步”,折合今150米。根据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考古勘探资料,朱雀大街的宽度在150米至155米。本次发掘的五桥并列遗址,中桥中轴线与朱雀大街东侧水沟西岸相距63.5米,据此推算朱雀大街的实际宽度约130米,与社科院考古所近年根据明德门附近考古推测的数据大致相当。
靖边清平堡遗址: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清平堡遗址(修建于明成化十一年,弃置于康熙年间)位于陕西靖边县杨桥畔镇东门沟村,南北长约600米,东西长约300米,为明代延绥镇长城三十六营堡之一,同时也是明蒙之间互市的场所之一。
清平堡是首次对中国长城遗址的大规模科学考古发掘,三年来,在清平堡遗址揭露出中心楼、南门及瓮城、显应宫、民居与商铺、堡外的寺院等遗迹,出土了大量建筑构件、生活用瓷碎片、彩绘泥塑神像。通过清平堡遗址的考古工作,明确了长城修建时军事控御与商贸交流并重的主观定位,也明确了长城在使用过程所起到的具体作用。以清平堡为代表的长城遗址曾是长城两侧的民族与文化发生碰撞、交流、融合的场所,参与了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参与了中华文明的交流与传承。
(本报记者 李洁 张哲浩)
《光明日报》2023年3月15日09版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泰国开始打捞“素可泰”号护卫舰
- 外籍媒体人打卡内蒙古博物院 感受中华民族发展史
- 特写:当豫剧“遇见”豫园 碰撞出“共鸣”火花
- 火遍大湾区的“高女人”,究竟什么来头?
- 强化反不正当竞争见实效 市场监管总局上半年立案1.29万件
- 中央赠港大熊猫“安安”“可可”抵达香港
- 电话亭书店“快闪”,值得慢慢体悟
- 情绪低落是产后抑郁? 警惕甲状腺炎作祟
- 传统习俗邂逅流行元素 七夕节凭“巧”圈粉年轻人
- 多边合作中“南南力量”为何格外重要?
- 新疆和田地区民丰县发生4.1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 美国法官:特朗普机密文件案庭审日期定在8月14日
- 和合之美丨弦外之音 中式浪漫
- 洗浴火出圈,沈阳元旦假期接待游客超240万人次
- 14名终末期肝包虫病患者从青海转诊抵京接受治疗
- 中国驻东京旅游办事处举办“你好!中国·鲜为人知的风景名胜地——中国旅游说明会”
- 过年来打卡,江苏博物馆迎客超700万人次
- 金甬铁路正线架梁全部完成
- 全国大部地区仍降水稀少 气温继续回升
- 中国公安部: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的电诈类型
- 热门推荐
-
- “听泉赏宝”爆火背后——文物鉴定服务怎样既可信又可及?
- 我国成功实现51比特超导量子簇态制备和验证
- 超1800只债基净值创新高,债市走强能否持续?
- 超强台风“康妮”来袭 浙闽等5省市将现持续性强风雨
- 你有没有被哪些博物馆文案惊艳?
- 北美票房:《阿盖尔:神秘特工》首映夺魁
- 第二届长三角城市戏剧节在沪开幕
- 2023年外贸经营主体首次超过60万家
- 小明投影连发多款LCD投影仪新品,与京东方开启深度合作
- 以色列空袭加沙地带回应火箭弹袭击
- 创历史同期新高 超10万亿元!谁是中国外贸“强引擎”?
- 新疆新源县那拉提国际滑雪场开门迎客
- 聚焦“新时代的硬道理”: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 TCL公益基金会支持首届“中国青少年应对气候变化行动”正式启动
- 西藏林芝市2024年度“教官团”赴基层送教活动走进波密县
- 上海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再更新
- 2023不夜重庆生活节开幕 200余场活动释放山城夜经济活力
- 长城葡萄酒40年成就展开幕 搭配春节等节日主题
- “猫尾草代表”履职记
- 如何早发现慢阻肺?哪些群体需高度警惕?专家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