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兆群:一刀一纸一世界
【文艺人物志】
杨兆群没想到自己会收到国际奥委会前主席的来信。
那是2008年7月的一天,江苏常州金坛刻纸艺人杨兆群像往常一样开始了一天的工作。忽然,邮差送来一封国际信函,署名“萨马兰奇”。萨马兰奇在信中祝贺杨兆群的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当年,得知北京申奥成功,杨兆群很激动,想为奥运做点什么。他历时4年,创作出一幅长29米(象征第29届奥运会)、宽2.008米(象征2008年奥运会)的巨幅刻纸作品《从雅典到北京》,在剪纸界和体育界引发强烈反响,连萨马兰奇都被作品的技艺、寓意深深折服。
近日,在江苏常州金坛举办的“南寻北找——杨兆群民间剪纸收藏展”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金坛刻纸)代表性传承人、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杨兆群向记者讲述起他与剪纸的故事。
剪纸根据工艺手法不同,分为剪、雕、刻等不同类型,在不同地方,剪纸也就有了不同的叫法。在江苏金坛等地,艺人们使用的是刀刻法,因此剪纸又被叫作刻纸。金坛刻纸早在隋唐时期就已出现,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1955年,杨兆群出生在江苏金坛的一个普通农家。他家右手边住着一个刻图章的老伯,儿时的杨兆群经常去老伯家玩耍,一来二去习得了一些刻刀的基本技法。杨家左手边还有个做鞋花的人家,杨兆群也常去玩,看着那些有趣的鞋花花样,他试着用从右邻老伯那里学来的刻刀技法去刻鞋花花样。那时的他不会想到,这辈子都离不开刻刀了。
杨兆群从未专门学过刻纸技艺,但爱画画的他,以刀作笔,在一张张纸上开始了对世界和生活的描绘。上初中时,杨兆群创作的刻纸作品《样板戏人物》入选县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展。20岁那年,他被选入县文化馆的美术培训班,一边画广告画,一边创作。不久,他的刻纸作品《大干促大变 普及大寨县》入选江苏省首届农民画展。1979年,他的作品《普天同庆》又被选送到挪威、芬兰展出,受到国外艺术界的好评。刻纸是个精细活,一刀不慎,全幅作废。杨兆群的刻工了得,绝少废品,且刀法细腻、线条流畅、顿挫有力、内柔外刚,因此得了个“杨一刀”的雅称。
刻纸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杨兆群的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总能新意频出。20世纪80年代初,杨兆群在农村当电影放映员,除了放电影,还承担着宣传政府政策的责任。怎么宣传呢?大多数放映员在放电影前,只是照本宣科把政府文件读一遍,而杨兆群发挥自身所长,把政策“翻译”成刻纸作品上的人物和故事,然后用电影幻灯片播放,深受群众欢迎。
“从那时起,我就意识到,刻纸艺术要想获得现代人的认可,必须跟时代和生活结合。”杨兆群说。因此,北京奥运申办成功,杨兆群创作出从《从雅典到北京》,用刻纸艺术讲述了百年奥运史;为宣传民族团结,他推出《华夏一家亲,同为圆梦人》,呼吁人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讲述千年大运河的故事,他主持创作了百米长卷刻纸作品《大运河》,刻出了运河两岸千年的繁荣。除此之外,他的其他作品,如《鹊桥会》《丰收的喜悦》《同心大结》《和谐》《晚作》《梁祝化蝶》,无不紧贴时代脉搏,把握时代主流,以艺术的、审美的、形象的方式为时代精神赋形。
传统文化从来不是一潭死水,它总是在不断流动变化的过程中延续自己的活力。为了让刻纸更好融入现代人的生活,最近这些年,杨兆群还将刻纸艺术与汽车、时装、游戏等结合,不断在跨界中寻找新的方向和可能。比如,他利用刻纸作品的镂空性,设计出一款刻纸LED床头灯,刻纸在前,灯在后,放在卧室里,既美观,又实用。又比如,他利用刻纸为手游《三国志幻想大陆》中的貂蝉设计皮肤,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来了次完美融合。
在50多年的刻纸生涯中,杨兆群用一把刀、一张纸,刻出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刻出了现实世界的精彩,也刻出了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尽管作品获得了各种国内外大奖,且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收益,但杨兆群总觉得,作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因为他发现,大量剪纸老艺人,由于种种原因,并未引起社会的重视,他们离世后,其技艺和作品也随之成为绝响。
为了帮剪纸老艺人多留下一些东西,2010年5月,杨兆群开启了持续至今的寻访之旅——一一拜访民间剪纸老艺人,用摄像机记录下他们的生活和技艺,同时搜集整理他们的代表性作品。
第一站是剪纸大县陕西安塞,拜访的是安塞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高金爱,当时她已88岁高龄。“老人只有一间房子,她跟儿子住在一个炕上。她给我看她的剪纸作品,让我挑。我象征性地挑了7张不同门类的作品。”杨兆群至今仍清晰地记得当时的细节。离开高金爱家,杨兆群一行人在山岗上停下脚步,回过头拍摄老人家的房子。这时,老人的儿子追了上来,递上5斤小米和一卷报纸。报纸里包着100张剪纸作品。“我妈让我把这些送给你,她说这些东西放在你那里,比放在她那里更有意义。”老人的儿子说。
捧着那些珍贵的剪纸作品,杨兆群觉得那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嘱托和责任。此后,杨兆群带着老人的作品到各地办展览、讲课,希望将老人的剪纸技艺传承下去。
一年后,高金爱便去世了。得知消息,杨兆群心里不是滋味,意识到寻访老艺人工作的紧迫性。一次,他在甘肃平凉出差途中,听说陕西延长县剪纸艺人刘兰英身体不佳,便花了1800元连夜打车赶到延长县采访老人,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没多久,老人就去世了。
十几年间,杨兆群的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行程达数十万公里。截至目前,他已走访了76位剪纸老艺人,年纪最大的100多岁,最小的70多岁。而这76位剪纸艺人,目前已经有16位过世,杨兆群觉得自己在跟时间赛跑。
这些年,杨兆群先后收集各种剪纸作品45000多张,这些作品从明清到现代,各具特色。“很多珍贵的作品如果不整理,子孙后代就看不到了,希望我的努力能为国家剪纸艺术留下一些资料和历史记录。”看着收集来的一箱箱珍贵的剪纸作品,杨兆群说,“我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修建一座剪纸艺术博物馆,既为这些宝贝找一个安身之所,也为中国的剪纸艺术营造一个传承之地。”
(本报记者 韩业庭)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破坏规则 滥用权利 美国贸易霸凌行径引公愤
- 印尼一食用油工厂发生火灾造成9人死亡
- 新疆疏附吹响水利项目建设冲锋号 今年拟实施10项目总投资2.9亿
- 减重版司美格鲁肽在中国获批,减肥人士都能用吗?
- 首次!C919加注可持续航空燃料执行商业飞行
- 广西与文莱深化经贸合作 力推经济走廊建设
- 灾后如何关注心理健康?医学专家:急性应激障碍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
- 全国首家绿色旅游联盟在湖南平江成立 聚焦绿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 “吴会名胜”崇安寺焕新开街 突出人文传承与商旅融合
- “云南舞蹈大家跳”走进大理 跳起“最炫民族风”
- 2022年度中国163个矿种中近四成储量上升
- 用超细线缝合直径0.3毫米血管 上海专家成功为小伙保住手指功能
- 官方通报4男孩相约游泳失联:在河边发现电话手表 仍在搜寻
- 旅德青年钢琴家张海鸥奏响柏林爱乐音乐厅
- 西藏亚东出入境边防检查站开展宪法宣传活动
- 桂黔联动共推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 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琴行老板:“摇滚三大件”升温
- 快评 | “生存和繁荣”与“颠覆和灾难”的中美博弈
- 湖北新发现唐墓 出土葵口盘龙纹铜镜为难得精品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瑞昌:林下“掘金”生态富民
- 热门推荐
-
- “听泉赏宝”爆火背后——文物鉴定服务怎样既可信又可及?
- 走进零碳景区那柯里 看云南宁洱如何开展国家林业碳汇试点
- 2024 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技能之光照亮国际合作与创新之路
- 助民企 “建”行动丨创“五全”模式 助民企高质量发展
- 城市解码:“江南望郡”吉安如何走好绿色发展之路?
- 钢琴销量“断崖式下滑”?琴行老板:“摇滚三大件”升温
- 北京等八省份共同推出旅居养老服务平台
- 湖北咸宁钱亦石故居修缮揭牌
- 山西公布代县精诚矿业“9·1”坍塌事故调查报告:9人被建议追究刑事责任
- 太原文博机构清明接待游客近27万人次
- 2023世界闽南文化节开幕式在马尼拉举行
- 从网上“海淘”到线上竞技 中国年轻人乐享数字生活
- 上期所:氧化铝期货6月19日上市 促进期现市场有效对接和循环畅通
- 《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施行半年初见成效
- “提钱”过年 内蒙古乌拉特中旗给村民发“年终奖”
- 哈马斯要求加沙停火调停方基于过去谈判基础制定计划
- 美国2023年向外国政府出售的军事装备总额达2380亿美元
- 东西文化大联欢!《梨园春》唱响维也纳金色大厅
- 三评“主旋律展新颜”之二:新路径,主旋律作品出海风劲帆满
- (乡村行·看振兴)山西屯留农村提升“软实力”:以文明乡风促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