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部: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中新网2月22日电 文化和旅游部22日发布《关于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在有效保护的前提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融合。
《通知》指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保护、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通知》列出八项重点任务:
(一)加强项目梳理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独特的表现形式、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备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基础。各地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要对本地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梳理,遴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为当地民众广泛认可、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并向社会公布,为旅游发展提供优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二)突出门类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涉及不同门类,要找准各门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契合处、联结点。深入挖掘民间文学的价值和精神内涵,讲好当地传说故事,让游客了解地方历史文化。鼓励面向游客开展传统表演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积极开发传统工艺产品,丰富旅游商品内涵。将传统体育、游艺纳入旅游体验。依托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康养旅游。挖掘饮食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厚内涵,让游客体验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体会中国人顺应时节、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思想理念和独特智慧。发挥传统节日、民俗活动参与性强的特点,让游客感受当地民风民俗,提升中华文化认同感。
(三)融入旅游空间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入能进一步丰富旅游景区、度假区、休闲街区、乡村旅游重点村镇、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等旅游空间的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底蕴。对在旅游空间范围内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要加强保护传承,提升展示利用水平。鼓励从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融合发展推荐目录中选择适合的代表性项目进旅游空间,从其他地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适合本地文化生态,被当地群众和游客接受认可,避免生搬硬套、简单移植和同质化发展。要为传承人在旅游空间开展传承实践和旅游服务提供便利条件,鼓励传承人参与旅游管理。要将旅游空间作为展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面向国外游客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中华文化国际传播效能。推动建设一批特色鲜明、氛围浓厚、当地群众和游客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景区。
(四)丰富旅游产品
支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冰雪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等结合,举办“非遗购物节”“非遗美食节”等活动,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鼓励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或相关元素融入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主题公园、旅游饭店,融入机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将旅游民宿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效对接,推出一批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民宿。鼓励旅游演艺创作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汲取灵感和素材,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人文精神,运用丰富的艺术形式进行当代表达。鼓励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制作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导游词、宣传册、宣传视频等,提升旅游目的地吸引力。
(五)设立体验基地
参与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游客深度认知、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途径,也能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传承体验中心(所、点)、非遗工坊、项目保护单位等设施场所要增强互动演示、体验教学等功能,面向游客提供体验、研学等旅游服务,让游客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鼓励聘请传承人作为专(兼)职讲解员,为游客演示、讲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将遴选特色鲜明、服务成效显著、群众广泛认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设施场所和提供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研学等服务的旅游相关场所,设立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
(六)保护文化生态
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村落、古街、古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孕育生存和传承发展的重要空间。鼓励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有条件的传统村落、古街、古镇设立非遗工坊、展示厅、传承体验所(点)、代表性传承人工作室等,因地制宜与旅游融合发展,让传承人、村民、居民成为旅游的主要参与者和受益者。创新民族村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利用方式,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向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故事。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理念,保障当地村民、居民的生活,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实物和场所,保护文化生态不受破坏。依托传统礼仪、传统节日等发展旅游,应尊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群体意愿和当地风俗习惯。
(七)培育特色线路
支持在已有旅游线路中有机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体验等内容。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加强推介宣传,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支持旅行社等旅游企业以文化生态保护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基地、特色景区、特色村镇、特色街区为点位,与相关传承人开展合作,培育一批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的旅游线路。支持围绕传统节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时间节点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点活动,围绕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特色旅游线路。
(八)开展双向培训
双向培训是增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和旅游行业相关群体之间相互了解、促进交流合作的重要渠道。要将旅游相关业务内容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范围,帮助传承人、保护工作者了解旅游行业特点、政策法规、运营模式、游客需求等,提高传承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增进传承人对其持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意义的认识。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纳入旅游行业培训范围,帮助导游、讲解员、旅游开发者等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法规、知识内涵和保护理念,提高在旅游中合理利用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能力,引导旅游从业人员和游客欣赏、尊重、认同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青年与乡村双向奔赴:“90后”回乡当起“运营商”
- 2024年世界戏剧日庆典在廊坊启幕
- 带你减肥还教直播带货?又是一种新骗局
- “五一”假日福建累计接待游客2716.65万人次 新兴业态“热辣”火爆
- 总台记者专访丨阿富汗官员:美国发动战争导致大量阿富汗平民残疾
- 土耳其军方一训练飞机坠毁致2人死亡 坠机原因不明
- 行进中的经典 北京人艺《雷雨》再上演
- 出入境“双向奔赴”、长线游成“新宠”……国庆假期出行“火热”
- 张青松任中投公司党委书记
- 祛斑先识斑,辨证治斑方法多
- 陈吉书法艺术作品展在福州举行 新春写“福”送“福”
- 身体最不抗冻部位:耳朵高票当选
- 中国贸促会:九成受访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评价“满意”及以上
- 我国将实施“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
- OTA平台酒店评分机制引消费者质疑 涉事宾馆下架
- 8月2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与前一天持平
- (经济观察)山东“老头乐”变身高尔夫球车“驶进”国际市场
- “新中式”走俏 “中国纽扣之都”国风纽扣供不应求
- 中国政府欧亚事务特别代表李辉同德国外交部国务秘书米夏埃利斯举行会谈
- 持续强化出生缺陷防治网络 我国重大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下降
- 热门推荐
-
- 美媒:为调查特朗普,美前副总统彭斯被特别检察官传唤
- 记录老汽修人的加盟故事:与美孚1号车养护一路同行,遇见无限希望
- 文化中国行丨二十四节气·寒露 感受万里山河间的秋日诗意
- 欧洲头条丨中国2023年经济数据发布 欧洲人发现了这个亮点
- 当街枪杀美国保险巨头CEO,嫌疑人已被逮捕
- 2024新疆首届国际烹饪大赛举办
- 突发!以色列内阁部长儿子阵亡 以总理表示哀悼
- 特色集市陆续登场 打造滨江公共空间新场景
- 广铁集团今年暑运发送旅客1.24亿人次
- 湖南长沙至日本东京航线复航 春运通航10个国际城市
- 外汇管理局:严厉打击各类外汇违法违规活动
- 上海医疗援青:先进技术“带土移植” 提高受援方“造血”功能
- 教育部:2024年全国高考报名人数1342万人
- 朝阳发布全市首个区级预付卡管理方案
- 韩国舆论关注第九次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 中国(吉林)动漫大会开幕 推动国产动漫产业高质量发展
- 高温天气持续 津贴如何领取?
- 国资委:12组26家单位专业化整合项目集中签约
- 甘肃白银:“津陇对话”续前缘 共谋特色优势产业再“上台阶”
- 中央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