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魏洲:记住白民和,忘记许魏洲
中新网北京2月18日电(记者 郎朗)电影院里,一场已经知道结果的比赛正在进行。
1995年第四十三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决赛,中国队先失一局。观众席上传来轻轻的叹息,第一次看这场比赛的小朋友紧张地用双手捂着眼睛,又忍不住从指缝间窥探。
“chou-lei!”——握拳,呐喊,银幕上,一个黝黑清瘦、眉头微蹙的运动员用第二局的胜利,扭转了银幕赛场上和影院观众席里的颓然,7000多人的体育馆爆发出欢呼,影院里响起掌声。
即使已知最终的胜利,这场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复刻在银幕上的28年前的决赛依然让观众心生波澜。它掀起的全民狂欢,不亚于7年后沈阳五里河体育场国足出线。那位赢下第二局胜利的运动员,是由演员许魏洲饰演的“白民和”,角色原型是世界冠军马文革。
“面对失败,球不落地,永不言弃。”电影里,“白民和”屏着这口气;电影外,许魏洲也用这句话勉励自己。
拔掉眉毛,靠近马文革
如果不是被提前告知,很难认出《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五虎将”中“定海神针”般颇具大哥气质的“白民和”就是许魏洲。
更多人对他的印象,是唱着摇滚的俊朗歌手,是多部青春都市题材剧集的男主角。
而这一次,黑黑瘦瘦又没有眉毛、带着些倔强犀利的“白民和”,被很多人认为是许魏洲的“改头换面”之作。
这是个话很少的角色,人物的整体塑造更多依靠外形的展示和内心戏的表达。“人狠话不多。”许魏洲看了很多角色原型的纪录片、比赛视频,用五个字向我们概括了自己眼中的“白民和”。
从形象上找到人物的第一步,就是换肤色。白白净净的许魏洲即使涂了偏深的粉底,打光后在镜头里还是很白。后来索性用最深色号的遮瑕棒直接上妆,自己和两个化妆师拿着最大号的刷子“咔咔”刷。
为了体现出硬朗的感觉,他剪了带着一小缕短刘海的小平头,让化妆师用镊子一撮撮拔掉了自己浓密的眉毛。“挺酷的呀!”许魏洲看着镜子里的自己,一边对新造型充满新鲜感和期待,一边疼得掉泪:“太疼了,我一点都不想哭,但是眼泪自己就掉下来了。”
不少人会把这段花絮称作“为角色所做的牺牲”,许魏洲觉得“不至于,有点夸张”。“这是作为演员的本分,各行各业都有比我们更辛苦的。”
“白民和”的角色原型马文革,也是电影的技术指导,看到上妆后的许魏洲,他说:“嘿,这一看就是我。”
“白民和”成为马文革
还原28年前的几场比赛,很难,但至少还能通过技术手段和镜头的转换来实现;让没有乒乓球基础的演员去演绎赛场上的运动员,更难,除了拼命练习,没别的办法。
为了提升技术,整个剧组都在“卷”,拍戏的地方无论在哪都有球桌,只要不喊“收工”,没戏的人员就都去打球,桌子不够就打“车轮战”,打到凌晨三点,打到腿软摔倒。
“轮到谁演戏,就去球桌上找,肯定在那边练。”许魏洲很喜欢剧组的氛围,“来到这个剧组,大家都有种默契:都很识相,把球练好,把戏演好,怕就差自己这一环。”他自谦球技一般,比不得剧组的其他高手,但马文革说:“他过来球的弧线和速度,确实很真实。”
上世纪90年代的马文革,是国乒男队至暗时刻唯一能在单打领域同欧洲强敌抗衡的希望。他挥舞着手中两面生风的横拍“大刀”,奋战于四面楚歌中,咬牙挨着肩伤打着封闭针,像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将军。
提升打球水平,只是技术层面让“白民和”去靠近马文革,要想进一步贴近人物。还要了解这个人的性格。
“赛场上他像战士一样,非常利索,能感受到他的杀气,生活里话也不多。”许魏洲眼中的“白民和”,带着洒脱和飒的劲儿。而看似内敛的马文革,早年在接受采访时也说,自己的性格是爱出头的,一点儿都不怵,特别喜欢打决赛的气氛。
1995年天津那场翻身仗,半决赛对韩国,马文革输了两分,教练担心他打决赛没信心,派人“试探”:“决赛你打三号怎么样?”马文革正在房间粘板,回了一句:“如果是三号就别让我打,让我上就打一、二号。”
即使肩伤难忍,赛场上他仍面无表情,根本看不出有恙。躲闪大家的视线、不经意地揉肩、眉宇间的一丝游动、嘴角的微微抽动……许魏洲通过调整细微的姿势习惯,把“白民和”不想被教练队友发现伤情的小心思悄悄流露出来。
现实中的马文革在赢球后是不会喊“chou-lei”的,这更多是许魏洲的小私心:“我觉得这样会更像这个人物。”虽然要尽可能地还原人物,但他觉得,作为演员,还要有自己特色的、再创作的东西。
忘记我,记住“白民和”
在阐释“白民和”的过程中,许魏洲不断地调整,尽力去寻找本能的、下意识的反应。
“演戏演戏,就怕演,演了的话观众会知道。能看出来你是在演一种状态、一种情绪。但最怕的就是把这种东西展现出来,太浮于表面了。”
有一场戏,“戴敏佳”(邓超 饰)上任国家队男乒主教练,原以为自己也能跟着师傅沾光成为“一号种子选手”的“白民和”,却被分给了别的教练,像是被“抛弃”了似的。许魏洲一开始没太拿捏到这种情绪,是失落吗?好像也不全是。
邓超把他拉到一边讲戏:“你现在想象一下,明天‘白民和’这角色就把你换掉了,让其他人来演,你现在把这种感情带入到这场戏里。”许魏洲形容自己“蹭”的一下就来状态了,“那种愤恨、委屈、不安、隐忍一下子就出来了,本能地就带入到角色里了。”
真的沉浸到人物状态和具体环境里,会情不自禁和人物共情。电影的美术指导霍廷霄介绍,该片美术设计历时4个月,画出近两千张图纸,涉及78个场景。极具带入感的画面,让人在片中找到28年前的“人事物”的感觉。即使缺乏对那个年代具象的记忆,但当自己置身于满是上世纪90年代的公交车、服装的片场时,许魏洲觉得,自己就是“白民和”。
有一场 “白民和”的雨中戏,为了准备好这场戏,许魏洲洗澡的时候都在模拟情景,用不同的节奏、断句琢磨怎么说词。
然而真正开拍时,之前准备的所有细节都被抛诸脑后, “站在片场,就觉得我就是当年那个人。”3月,零下几度飘着雪的北京密云,许魏洲在剧组营造的大雨场景中吼着自己的台词,“当时心里想着‘教练我要打球!’全是感情,没有技巧。”
他很欣慰观众没认出“白民和”是谁演的,“希望大家看过电影后记住的是白民和这个角色,不是许魏洲这个名字,我觉得就很好了。”
电影《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中,“绝地反击”这四个字是在“白民和”这里点了题。决赛场上他的胜利,拉回了士气。
许魏洲有时候觉得,自己好像在平行时空里,戏里演绎着绝地反击的故事,戏外的剧组也是在绝地反击。
“从导演到演员,我们都是卯着一股劲儿,希望把这口气泄出来,能绝地反击,做得更好。”
28年前,在天津举办的第四十三届乒乓球世界锦标赛,7000多人的场地爆满,山呼海啸,马文革说连球的声音都听不清了。胜利的那一刻,队员们扔下球拍,扑向倒在地上的队员抱作一团。
那天,是中国乒乓球走出泥泞的开始,是后来者所见到的第一缕光明。(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我国油气主干管网总里程超10万公里
- 去年全国平均气温为1951年以来最高
- 学校之后是医院,第三方供餐为何接连“翻车”?
- 快讯:以色列北部城市海法附近一军事基地遭袭
- 数字普惠金融“江西样本”:水果产业插上数字翅膀
- 2024年东莞茶山“茶园游会”精彩启幕
- 俄音乐会恐袭亲历者回忆惊魂时刻
- 杨伟民:居民消费恢复是今年中国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关键
- 极值暴雨之下,河北太行山村梁家庄洪水“零伤亡”观察
- 今年最强高温来袭!部分地区持续时间之长、强度之强同期少见
- 西藏制定34项举措优化融资领域营商环境
- 福建龙岩举办第五届文旅经济发展大会 现场签约35.4亿元
- 中国清洁能源大省青海去年“新三样”出口同比增长2倍
- 长三角地区迎“换季式”降温 多地最低气温将跌至个位数
- “山水相邀 粤林情深”援藏三十周年文艺交流演出走进广东
- 中俄航空技术交流合作及签约活动在广西举行
- 调查:202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4.75本
- 海内外300多家企业携带3000多架(台)无人机亮相深圳
- “未来·观”中英青年数字创意文化交流与国际展览启动
- 美国加州山火已致16人死亡 灭火工作进展有限
- 热门推荐
-
- “时代楷模”鲍卫忠:基层法官萤火之光照亮云岭璀璨星河
- 中柬两军首次开展海上协同演练
- 为一场演出赴一座城 音乐节、小剧场解锁旅游新玩法
- 福州2023年实际利用外资9.2亿美元
- 政企学研西安共议商砼产业绿色低碳发展
- 合肥轨道交通线网总客流量突破20亿人次
- 打造“红色场馆共同体” 中共一大纪念馆“党的诞生地”守护工程启动
- (经济观察)“双碳”三周年:中国如何走出兼顾“绿色与增长”的发展之路?
- 海南11月或将出现一两次区域性暴雨过程
- 二次元视频+创意解说+科普互动 三星堆再亮出海“妙招”
- 9月27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61个点
- 狮子林桥跳水受关注 天津两协会联合发出倡议
- 自然资源部:全国耕地总量连续两年实现净增加
- 软籽石榴走俏 籽红味甜还不用吐籽
- 美国夫妻18年奔走广西友城促民间友谊
- 北京市大学生创业板企业达334家 累计融资超100亿元
- 联大通过中国提出的加强人工智能能力建设国际合作决议
- 1300余家中外企业参展 湖南邵东“小五金”远销海外
- 刘振民:COP29应为气候多边进程提供有利条件
- 推动技术升级 “汽车环保创新引领计划”投入千万助力前沿课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