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民要术》分明就是“舌尖上的典籍”吧!
今晚(2月12日)八点档,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出品,央视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和中国国家话剧院联合打造,中国国家图书馆参与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二季将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播出第六期,聚焦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农学典籍《齐民要术》,展现其对中国农学发展,以及农业文化传承的深远影响。
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
感悟贾思勰笔下的“烟火气”
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广袤的中华大地孕育了悠久而厚重的农耕文化,众多农学家不断总结生产经验,留下卷帙浩繁的农学典籍。中国古代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齐民要术》全书共十卷,九十二篇,援引收录了北魏以前的相关古籍文献近二百种,内容几乎囊括了古代农家经营活动的所有事项,是当时最全面、最系统的一部农业科学知识集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后世奉为农书典范。
本期《典籍里的中国》将率先在开场戏剧中,引领观众探寻中国农耕文明要义和起源,体悟用五谷养育生命的先祖,如何顺天时、量地利,教天下之民以稼穑,让中华血脉代代相承,成就中华文明的赓续绵延。此外,主持人王嘉宁将与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员曹幸穗、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戴卫红,在访谈现场为观众解读《齐民要术》的重要价值与深刻内涵。
“齐民”一般是指平民,也可以理解为现在的老百姓;“要术”是指重要的生产技术和谋生方法。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写道:“起自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号曰齐民要术”,就是说从农耕技术到酱油醋等农副产品的制作,只要和百姓维持生计有关的内容,他在书中皆有记载。曹幸穗表示:“《齐民要术》记载了很多先进的农业思想,比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体现了《齐民要术》在当时已经意识到农业要保护生态环境,这是目前全世界所提倡的可持续农业发展理念,另外,书里也记载了很多非常实用的生产技术,都是目前我们还在使用的。”
值得一提的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的《齐民要术》,还因记载了近三百种食品、菜品,成为众多读者眼中的“美食书”。例如,书中记载的“截饼”相当于现在的牛奶饼干;“炒鸡子”就是今天的家常菜炒鸡蛋。在戴卫红看来,留下这些生动记载的贾思勰,是一个热爱生活且富有烟火气的人,“他希望百姓们能够吃得很丰富,以民希望。”通过识读《齐民要术》,观众将看到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扎根土地、重视农业,追求朴素美好生活的愿景。
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
戏剧舞台催泪演绎“贾家兄弟情”
《齐民要术》是中国农学史承上启下的经典之作,但历史上有关其作者的记载却只有书中署名的10个字——“后魏高阳太守贾思勰撰”。节目组向相关专家请教和讨论后,根据《齐民要术》所述内容,结合北魏的历史背景,对贾思勰的故事进行合理化创作,同时按照专家的推测增加了可能是贾思勰同族兄弟的北魏大臣贾思伯这一角色,又创造出了弟弟贾思有,把兄弟三人的感情与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的传奇故事有机结合,巧妙地展示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状况和技术。
戏剧演绎中,贾思勰、贾思伯、贾思有将分别由演员宁理、杜源、宿宇杰扮演。经由三位实力演员的精彩诠释,观众将通过一盘浓缩着丰富情感的“炒鸡蛋”,沉浸式感受贾家兄弟之情的传递,走进贾思勰立志笃行的一生。谈及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这部能够“教人吃饱饭”的典籍,宁理用“心存敬畏”四个字来形容自己的感受,他说,“我们不仅要体悟这部典籍中的精神,更应该总结先贤的智慧,传承中华优秀文脉。”
《齐民要术》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也是世界文化的宝贵财富。唐朝时期,它就传播到了日本及朝鲜半岛,约十八世纪又传到欧洲,被翻译成多种文字,体现了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与理念长期代表世界农学发展的最高水平。这也说明了,农耕文化是中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勤劳的中国人民始终在书写着历史。“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我们要在继承中创新,为建设农业强国不断奋斗。正如蒙曼所说:“农业构筑了我们的文化基础,也构筑了我们的安全底线,中国人的饭碗一定要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里。”
读典以明志,读典以笃行。今晚8点档,让我们随 CCTV-1《典籍里的中国》共同翻开《齐民要术》,汲取古代先民的农业开拓智慧,并从中汲取农耕文化的宝贵财富,砥砺前行、继往开来。(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返程客流开始增大 今天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1730万人次
- 以色列议会拟将一联合国机构列为“恐怖组织”
- 古诗里的七夕
- 电影《望道》在榕放映引热议:溯信仰之源,品真理之甜
- 新航季澳门航空福州-澳门航班时刻优化 便利转接
- 新春走基层|海上舞风人
- 《中国商贸物流发展报告(2022年)》发布:物流运行保持恢复态势
- 《中国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年度报告(2022)》发布
- 热门乐队麻园诗人:向世界唱响云南摇滚散文诗
- 湾里庙的“文化名家工作室”
- 阿拉善盟2023年“遇见醉美金秋”文旅系列活动发布仪式举行
- 时隔三年漫威回来了 但内地观众变了
- 画里画外,他的经历本身,便是中国电影界的宝贵遗产
- 大熊猫“花花”除夕被遗忘外场 官方回应:饲养员已被开除
- 上海两会观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如何更快一步?
- 汉代海昏侯刘贺墓园一批出土文物在广州展出
- 福建宁德鰤鱼苗“游”向日本
- 浙江象山国风游园会促文旅消费 文化聚起乡村振兴合力
- 用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爱尔眼科荣获2024年度“未来健康产业之星上市公司”奖
- 共话新质生产力丨外企热议中国向“新”求“质”:为在华业务带来新增长点
- 热门推荐
-
- 听说全世界中年男人都喜欢这首歌
- 上海2024年度省间绿电交易电量突破40亿千瓦时创新高
-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寻求连任遇挑战
- 90高龄依然在《繁花》中绽放
- 零食包装不能过度“膨胀”
- 涵盖各个制造环节,基本实现闭环生产,链博会展示中国智能汽车实力
- 深港两地人民的“大水缸”
- Meta再度宣布大裁员 一万人将受影响
- 从守藏书到传书香 天一阁何以传承数百年琅琅书声?
- 西安至河内航线今日首飞
- 中国秋粮收购超1.7亿吨 整体收购进度达八成半
- 趣说医者日常 江西省首届“我秀我健康”脱口秀大赛决赛举行
- 资深电影人建议青年导演:拍那些触动你心灵的事
- 2023网络市场监管专项行动共查处网络违法违规案件2.7万件
- 2023RCEP地方政府暨友城合作(黄山)论坛举行 签约13个合作项目
- 关注睡眠质量 探访山西省睡眠医学诊疗中心
- 这场论坛上,吴京、胡歌、霍启刚谈了这些
- 亚行预计印尼2024年和2025年GDP增长5%
- 广东将地质灾害Ⅲ级应急响应提升至Ⅱ级
- 王毅会见印尼外长蕾特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