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十个小知识:汤圆、元宵有啥不同?
中新网2月5日电(记者上官云)又是一年元宵佳节。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很多人的观念里,“过了十五才算过完年”,有的地方则直接将元宵节称为“小年”。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作为节令美食,汤圆和元宵有哪些不同?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讲师贺少雅介绍,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至于人们喜欢吃的元宵、汤圆,外形相似但制作方法略有不同。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此外,有的地方会在元宵节吃生菜,寓意“生财”。
元宵节是怎么来的?
关于元宵节的起源,民间有多种说法。其中比较有影响的一种说法是,元宵节源于汉武帝在正月上辛日到甘泉寺燃灯祭祀太一神。
贺少雅说,《史记·乐书》载:“汉家常以正月上辛祠太一甘泉,以昏时夜祠,到明而终。常有流星经于祠坛上,使僮男僮女七十人俱歌。”
她认为,元宵节的起源涉及复杂的历史文化元素,诸如传统的生产生活周期、天文历算知识、民间对月亮的信仰以及“年”的时间体系等。
自汉代“太初历”制定颁行后,正月十五之夜即成为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是这一轮圆月,寄托着人们对于农业风调雨顺、生活幸福美满的美好期许。
它是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很多传统节日都依托自然时序而来,比如清明节与清明、端午节与夏至、中秋节与秋分、冬至节与冬至等。
但贺少雅表示,元宵节并未与特定的时序相对应。元宵节作为年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春节的压轴节目,其地位的凸显与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有密切关系。
正因为正月初一岁首的确立,正月十五的圆月才具有了“一年明月打头圆”的特殊意义。
“闹”是元宵节的节日主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大节,一般来说包括忙年(迎年、迎新春)和辞年(辞旧年)两个部分,时间上一般从农历腊月初八开始到正月十五结束。
“闹”是元宵活动的主题,“闹”的形式多样,游人喧哗、锣鼓喧天、灯火光彩。
明清时期,老百姓将元宵节过得热闹非凡,各种响器、歌舞竞相上演。顾禄《清嘉录》记载清代苏州“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
除此之外,还有放焰火。清雍正《朔州志》记载,民间“架鳌山,烧旺火,张灯放花,群相宴饮”,名之为“闹元宵”。经此一“闹”之后,人们再度回归到生活的日常。
“汤圆”也称“浮圆子”?
要说元宵节的节令食物,那就不得不提“汤圆”。
汤圆,又称圆子、汤团等。据记载:“京人以菉豆粉为科斗羹,煮糯为丸,糖为臛,谓之‘圆子’。”
这里的“圆子”就是后来的汤圆,不过做法和食用方法与现在不同,当时的圆子没有馅,蘸以糖臛(即糖浆)吃。
宋代周必大写过一首诗《元宵煮浮圆子前辈似未尝赋此坐间成四韵》,其中提到:“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浮圆子就是汤圆,元宵节煮食浮圆子寓意着月圆人圆、幸福美满。
“汤圆”“元宵”傻傻分不清楚?
元宵和汤圆外形相似,但制作方法却有所不同。
贺少雅介绍,明代以后,宋代时所称的圆子类节令食物又被称为汤圆、元宵。“元宵”的叫法主要流行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较多称为“汤圆”。
《清稗类钞》云:“汤圆一曰汤团,北人谓之曰‘元宵’,以上元之夕必食之也。”就制作方法而言,民间有“包”汤圆“滚”元宵之说。
二者在馅料上也有一些不同,元宵多为甜馅,有豆沙、黑芝麻等;汤圆则甜、咸、荤、素馅皆有,例如水果、肉类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和汤圆的馅料更加丰富,有些商家推出了各种新奇口味的元宵,有的还推出了低糖、木糖醇汤圆。
还有哪些美食?
在饮食方面,元宵节习俗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一面。
比如有的地方元宵节食用面灯,又称“灯盏儿”。“灯盏儿”一般由两部分构成,底部是用黏性的黄米面制作的小面饼,上面插上裹着黄裱纸的麦秸段,黄纸上蘸上食用油,以便于燃烧。
元宵节当天,人们把灯盏点燃,放在家里窗台、门口等处,祈福吉祥。点完以后的灯盏,就剩下了黄米面的小饼,油炸或者煎熟食用。
在广东,元宵节流行吃生菜,生菜与“生财”谐音,为的是讨一个好彩头,希望事业发达、财源滚滚。
贺少雅说,在江苏扬州、南通一带,有“上灯圆子落灯面”一说,指的是正月十三晚上上灯,要吃汤圆;到了正月十八落灯,要吃面条。在浙江台州,元宵节吃糟羹。
元宵节是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吗?
元宵节被誉为中国古代的狂欢节,其狂欢性是传统节日中不多见的。
古代城市例有宵禁的规定,入夜有执金吾(仪仗棒者)执勤。但元宵节时,官方给予假期、特许夜游,以便于观灯。这时,官民士族、男女老幼走出家庭,饮宴玩乐、赏灯夜游。
唐代刘肃《大唐新语》载:“神龙之际,京城正月望日,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游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
另外,古代元宵节时女性可借节日之机走上街市、畅游玩耍。也正因这种狂欢,男女青年在此时得以结识,许多文艺作品都描写了元宵节时发生的爱情。
宋代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写道:“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元宵节俗何时出现?
元宵节的定型时期,学界尚有争论。但一般认为,汉魏六朝时期,已经出现元宵节俗,唐宋以后,元宵节俗伴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而逐渐繁盛,诸多节俗传承至今。
比如张灯。《如梦录》记载明代开封一带:“诸王府、乡绅家俱放花灯,宴饮。各家共有大犁(梨)园七八十班,各街庙宇俱有灯棚,各家俱放花灯,门前俱点门灯,争放花炮。”
耍社火亦是元宵节习俗之一。社火是一种歌舞杂耍以娱神娱人的活动。至今,在河北、山西、甘肃等地,元宵节耍社火仍然是年节的重要活动。
贺少雅举例道,河北井陉县桃林坪花脸社火,属于武术社火,主要以表演古典名著中民众耳熟能详的片段为主,此外还有跑阵仪式。
为何此时要“走百病”?
古代还有正月十五“走百病”习俗(或叫散百病、走桥等),即元宵节晚上妇女们相约结伴出游,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明代刘侗《帝京景物略》中有:“妇女相率宵行,以消疾病,曰走百病,又曰走桥。”
每逢元宵节,一些地方有拜紫姑的习俗。紫姑是古代妇女拜的“姑娘”神。迎紫姑习俗自南北朝时期就已存在。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元宵“其夕,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如何传承元宵节习俗?
节日的传承需要时间、空间、仪式活动等多方面元素的整体性存在。元宵节所具有的社会性、公共性与现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相契合,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
贺少雅说,如今可以将声光电等新技术与元宵张灯传统、传统彩灯制作工艺相结合,用新工艺、新技术推动彩灯的设计制作,用知识性与趣味性、现代性与传统性相融合的“灯市”,满足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再如,可以利用元宵节重视社区集体娱乐、重视成员交流的传统,组织街道社区开展灯会、集体包元宵、互动游戏等,增进社区成员之间的熟悉程度,重建人群联结等。(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1024程序员节”系列活动在即 中科院院士、“图灵奖”获得者等将研讨研发生态
- 观众审美、情绪需求都在变化 复活的老综艺还能成爆款吗
- 《富春山居图》实景地登上荧屏 杭州富阳凭什么出圈?
- 上海海关完成中国首批进境动植物检疫“智能审批”
- 中国贸促会:近五成外企认为中国市场吸引力上升
- 韩媒:韩国客机事故已致47人死亡
- 国家文物局:前三季度考古工作有序开展 深海考古突破2000米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7月末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同比降0.08个百分点
- 青春旋律将响彻水立方 少年歌手述音乐梦
- 台风“贝碧嘉”登陆上海浦东 成为1949年以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
- 华媒点赞新疆阿克苏地区柯柯牙“生态奇迹”
- 上海和福建三明携手 产教融合促发展
- 湖南“湘潭—东盟”铁海联运班列首发
- “节后综合征”找上门怎么办?专家教你几招给肠胃“减负”
- 近年来北京主要污染物和碳排放双下降 生态持续改善
- 中国驻俄大使:中方一直为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采取实际行动
- 外国留学生福建漳州芗城体验非遗
- 法国学者:从“高速”到“高质” 中国复兴造福世界|我的中国记忆
- 用脚步与一座城深度对话 Citywalk在中国渐流行
- 山东潍坊非遗研学大会:让少年力量赋能非遗传承
- 热门推荐
-
- 美学者:美中关系展露积极迹象 深化合作利好世界|世界观
- 全国大部降水稀少 西北地区黄淮以南气温偏低
- 六连跌!油价创年内最大跌幅!加一箱油少花约16元
- 美首例机器人肝移植手术成功
- 应对职场欺诈不能“以恶治恶”
- 网传“离婚限号”?多地婚姻登记处辟谣
- 福建2023年一审审结涉外、涉港澳侨案件3094件
- UNAIDS报告:2022年全球新增130万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 防抗台风“格美” 闽赣铁路调整多趟列车运行方案
- 2024英国中医师学会年会在伦敦举办
- 中华预防医学会:我国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稳步提高
- 国产无人机赋能千行百业
- 德国数千名大学附属医院的医生举行警告性罢工
- 厄瓜多尔前副总统绝食自杀未果
- 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产区共话“紫色”产业
- 晋北古长城脚下“冷资源”撬动“热经济”
- 河南省信息消费产业园区揭牌运营
- 中秋国庆北京交通呈现潮汐特点 北京西站增加临时落客区
- 辽宁本溪打造“冰雪+”场景 培育旅游消费新的增长极
- 2024年度全国税务师职业资格考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