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障越剧爱好者走进综艺节目 让观众感受热爱的力量
视障越剧爱好者走进综艺节目 让观众感受热爱的力量
“给我一方舞台 不需要同情分”
2022年,陈艳萍迎来她20年来最没有把握的一次表演。一曲《孟丽君·人言潘安美书生》唱罢,舞台上的她,声音有些忐忑:“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今天有没有导师为我转身?”
这样的转折,让人有些错愕。紧接着,陈艳萍给出了答案:“我是一位盲人。舞台上的灯光对我的眼睛刺激非常大,但由于太过热爱越剧,所以我能在舞台上多留一刻便是一刻。”
这是发生在《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初选舞台上的一幕,这一幕不仅让人们认识了陈艳萍,也折射出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综艺节目在2022年迎来了它的转向之年——明星“自嗨”少了,百姓参与多了;团综竞技少了,文化融合多了。这一年,越来越多像陈艳萍这样的普通人走上了综艺的舞台,越来越多的观众从他们的故事中感受到了热爱的力量。
16岁就“入了越剧的坑”
陈艳萍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老人是越剧戏迷,陈艳萍也成了小戏迷。16岁时,陈艳萍去杭州读卫校,在一次校内文化节上,她的越剧表演得到评委的鼓励,从此“入了越剧的坑”。
真正让她深陷其中的则是茅威涛的表演。那次,陈艳萍去店里找越剧的VCD,碟片的旁边正好贴着茅威涛《胭脂》的海报,陈艳萍买下《胭脂》VCD,反复听。听多了,陈艳萍深陷于越剧的魅力无法自拔。
此时,眼睛的问题却成了她的困扰,先是视力模糊,然后逐渐加重,后来连独自出行都难。22岁时,她被确诊为视网膜色素变性,几乎失明,工作也丢了。没了工作,陈艳萍反而对越剧更加痴迷。她开始跟着老师系统地学习起来。
眼睛看不见怎么学?看不见VCD的台词字幕,陈艳萍就完全靠听,有时还让朋友帮忙,把台词念出来然后记住。台词记熟了,再对着录音扒唱腔。身段更难学,老师先摆好造型,然后向陈艳萍解释,“脚应该放到离身体多远,手指的指法怎样,要指向哪里,眼睛要看向哪里……”陈艳萍再去摸,摸老师的头、肩膀、手臂、指法、脚、腿……然后按照自己的理解,自己摆出造型,老师再一点点纠正。人家练十遍百遍能拿下的戏,陈艳萍要练千遍万遍,之后还要和戏友合练,演对手戏。
人看不见该怎么演戏?
2008年,陈艳萍和好友俞静一起创办了舟山市青年业余越剧团,带领一批越剧票友开始了正式演出生涯。
人看不见,怎么演戏?越剧团的演出遍及舟山各区县的党政机关、军队、学校、养老院以及周边村镇。有些乡下的演出场地并非专业舞台,陈艳萍通常会提前几个小时熟悉舞台,靠手摸、靠脚量,一点一点了解舞台的大小、平整情况,完全空场的时候捋一遍,舞台摆完道具之后,再捋一遍。
即便如此,还是难免受伤。有一次,她一脚踩在了插线板上,戏服搭配的靴子有十多厘米高,一踩上去,脚就崴了。最严重的一次,越剧团在一个庙里演《李娃传》,舞台是木板搭的,木板高高低低有些还翘了起来。剧中有一幕,受到父亲责骂,荥阳公子向后直挺挺地摔倒在舞台上,这个动作行话叫“倒僵尸”。陈艳萍直直地倒下,后腰砸在凸起上面,腰椎骨折。陈艳萍让俞静顶替自己上场,俞静在台上做动作,陈艳萍趴在后台拿着话筒配唱,靠着这样“一唱一和”撑下了这场大戏。
这些年,陈艳萍没少受伤,受伤之外,还要贴钱。2008年至今,陈艳萍和俞静已经为剧团投入了100多万,陈艳萍自己的家也被用作了剧团团部,里面放着剧团的戏服、道具、两个简易的化妆台,有时还被当做排练厅用。
全情投入换来的是越剧团的蒸蒸日上。目前,越剧团规模已经扩大到40人,这个以公益为主的剧团已完成上千场演出,观演人次达到30多万。凭着这份底气,越剧团去掉了名字中的“业余”,正式更名为“舟山市青年越剧团”。
剧团之外,陈艳萍还成立了舟山市残疾人艺术基地,为残障人士免费提供艺术教学;在培训中心建立戏曲公益班,为上百个6岁至14岁的孩子授课;走入校园,义务扶持浙江海洋大学建立青衣戏曲社,她对越剧的热爱延伸到更广阔的地方。
“我们盲人有能力也有特长”
《中国好声音》越剧特别季对陈艳萍有更深的意义。这个舞台上,有她的“生命之光”茅威涛。在导师郑云龙的帮助下,陈艳萍以茅威涛越剧经典代表作《陆游与唐琬》为蓝本,创作了《追光者》,节目融入了她自己的经历,舞台上她与28年前同饰演陆游的茅威涛隔空对望,引得全场泪奔。
表演中,郑云龙为陈艳萍设定了一个撞到栏杆的“失误”,那是他听说了陈艳萍的故事,特意设计的情节,他想让看到这个节目的观众体会到,陈艳萍一路走来有多难。
陈艳萍也是通过这种方式,彻彻底底地撕开了自己的伤口,“我这次是把心掏出来给你们看”。这种坦率是前所未有的。之前,她曾参加健全人的戏曲比赛,评委点评她,“唱腔身段都很好,就是眼神不到位……”熟悉情况的朋友在台下听着心疼,但她坚决不说自己是视觉障碍者。
带团参加央视曲艺竞技类节目《一鸣惊人》时也是如此。赛前,有人建议她把眼睛的情况说一下,或许能获得更多分数和观众的偏向。“我们所有人都反对这么做。比赛是公平的,艺术也不允许打折,我们不需要同情分。”陈艳萍表示。
这次,陈艳萍和团员选择了直面伤痛。“越剧让我的生命有了光,既然我走出来了,我就想立一个标杆——盲人除了眼睛上面不方便,其他方面和健全人是一样的,我想让大家看到,我们盲人有能力也有特长,可以做有利于社会的事。我们不需要躲在健全人后面,不需要躲在家人后面,做一个被保护的弱者。我想让大家看到,只要你们给我们一方舞台,你们给我们一双引领的双手,我们也可以在社会中有一席之地。”(北京青年报 文/本报记者 祖薇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美批准乌克兰使用美制武器袭击俄罗斯?俄官员警告!
- “像爱护眼睛一样守护好红树林”
- 四天三艘“中国造”货轮上海外高桥口岸首航
- 七大上市航司第三季度实现集体盈利 发力新航季确保全年业绩
- 浪漫流星雨开启“星”年剧场
-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 太原文博场馆中秋接待游客近25万人次 近半数为省外游客
- 梁晓声寄语“后浪”:向做难事的你们致敬!
- 山东各地“蓝朋友”走进学校社区 “花式”宣传消防知识
- 外媒:一客机在哈萨克斯坦阿克套附近坠毁 或有生还者
- (第六届进博会)“六岁”进博逐步成长 让各界受“溢”匪浅
- (新春走基层)山西小城独有的“东方狂欢节”:赏花灯 品民俗 觅年味
- 春节假期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创新高
- 中新健康|综述:数读我国卫生健康进展成效
- 湖北兴山:暴雨致村庄成“孤岛” 各方全力抢险
- 中国新能源汽车“开”进巴库气候大会
- 2023年湖南(长沙)跨境电商交易会开幕 促进买全球卖全球
- “双台风”已致菲律宾2人死亡 超41.8万人受灾
- 文化中国行丨除了吃月饼,过中秋还有哪些“仪式感”?
- 广西打造高水平开放平台 推动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 热门推荐
-
- 剧场版《再会长江》试映会举行 导演竹内亮记录“充满活力的中国”
- 工作环境恶劣没有法律保护!美国监狱劳工沦为现代奴隶
- 做“行走的文化宣传画”她身穿汉服走上英国街头
- 安踏集团出席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峰会
- 俄称卢甘斯克一大巴车遭袭 已造成2人遇难31人受伤
-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如火如荼 上海加大力度搭建创新“苗圃”
- 首尔光化门广场正式对外开放
- 解锁新兴文明密码
- 云南医护人员表演公益脱口秀 科普医学知识笑果满满
- 【东盟专线】山东烟台至东南亚集装箱新航线开通
- 以色列宣布没收约12平方公里巴勒斯坦土地 系30余年来最大规模
- 乳制品消费场景日趋丰富
- 新漫评:限制对华投资,美国再次上演“回旋镖”政治秀
- 警方通报“男子掏警官证让交警放行”:涉事人被免职
- 张超:雅万高铁是怎样炼成的?| 东西问
- 中俄蒙国际美食文化节启幕 十国厨艺大师打造“食色世界”
- 俄媒:莫斯科伏努科沃机场临时限制航班起降
- 泰国延长娱乐场所营业时间助力旅游业发展
- (乡村行·看振兴)特色产业齐发力 江西南昌加快构建富民强村产业链
- 澳大利亚旅游局举行特别欢迎仪式 迎接黄金周中国上海首个旅行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