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画输入怎样的工匠精神
一
今年推出的“南张北齐——张大千齐白石书画艺术特展”,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中国画的不少全新视点。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便是中国画的“工匠精神”。
众所周知,中国画是一门高雅艺术,而高雅艺术忌讳同时也应排斥的便是工匠、画匠和匠气、俗气。这里的工匠、画匠指的是画品和风格,而工匠、画匠必成匠气、俗气,匠气、俗气又必出工匠、画匠。如清代沈宗骞《芥舟学画编》认为画俗约有五,曰格俗、韵俗、气俗、笔俗、图俗,而倡导“高雅、典雅、隽雅、和雅、大雅”。雅俗如水火,不能相容。
这一雅俗之分的关键,一直在中国画坛延续着,如刘海粟先生1923年在上海美专作《制作艺术就是生命的表现》演讲中所说:在宋有画院,以画试士,画风极一时之盛……但是他们作画,自己并没有主观感受,仅仅是顺从画院规定的格式以博帝王的欢心,所以院体派的画千篇一律,好似刻板一样,有工艺的价值,而没有艺术的精神。这种仅以技巧为主的画,完全为别人所支配……明末清初,八大、石涛、石溪诸家的作品超越于自然的形象,是带着一种主观抽象的表现,有一种强烈的情感跃然纸上,他们从自己的笔墨里表现出他们狂热的情感和心灵,这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不受前人的束缚,也不受自然的限制,在他们的画上都可以看出来。在他们的画幅上,虽一丝之隙,一分之地,都是他们生命的表现;即使极微妙之明暗间几为官能所不能觉察之处,亦有其精神存在。
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之下,当时张大千、齐白石致力于为中国画输入“工匠精神”,就需要承受巨大的压力。
二
事实上,在中国画的高峰唐宋时期,画坛的主要力量基本上都是工匠、画匠,包括从唐代画圣吴道子到莫高窟的画匠,从五代时期的西蜀画家黄筌到国画院的画工;而画史上的精品力作也大多出自他们之手,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当时的主流文化,不仅对他们和他们的作品不作排斥,反而进行推扬。如高度评价“士人画”的苏轼,对韩干、郭熙等画工的作品同样不吝赞词。然而,从明中后期开始,随着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画工画便被排斥到了边缘,接地气的艺术精神和艺术风格,从此也被认为是匠气、俗气而不登大雅之堂了。
虽然,有大名士王湘绮作为自己老师的面子,但出身木匠的齐白石在北京的卖画生涯依然十分艰难。据他口述的回忆,他的润格“比同时一般的画家便宜一半,尚且很少人来问津,生涯落寞得很”。原因便是当时北京的主流画家,一致认为他只是个“不学无术”的工匠,所作不过“厨夫抹灶”的“野狐之禅”。齐白石自刻印曰“一切画会无能加入”,便是对当时境况的自嘲。如果不是后来先后遇到陈师曾、徐悲鸿的赏识和提携,真不知道20世纪的中国画坛是不是还会有“齐白石”这个名字。
齐白石确实是一个工匠。他少年时学的是雕花木作,虽然后来拜胡沁园、陈少蕃、王湘绮为师,但文化程度并不高,作为一个画家,他也只是一个以画谋生的画匠,迥别于“以画为寄、以画为乐”的纯粹艺术家。尽管他画的是文人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的风格,但他笔下那些“俗气”的题材、“俗气”的色彩,实在与文人画的高雅、典雅、隽雅、和雅、大雅一比即凡若牛马,一定要认其为雅,也只能是“雅俗共赏”的大俗大雅,而绝非“教他俗子终生不识太行山”的风雅。
然而,齐白石并不以匠为耻,反而以匠为荣。他不仅为他的雕花师傅周之美作《大匠墓志》,还自刻了“木人”“木居士”“班门弄斧”“鲁班门下”“大匠之门”等印章,常钤盖在自己的作品上,向人宣示自己以笔代刀、以纸代墨的工匠身份。
三
相比之下,张大千的境况要比齐白石好得多。他早年师从李瑞清、曾农髯,学石涛一路的画风卓然超群,天才杰出,为主流的画坛众所共誉。但他不屑固步于此以自封,而是上溯唐宋,进而“西渡流沙”,面壁敦煌,以三年的修行,率门人小住,包括向藏族民间画工请教,亲力亲为,研习、临摹莫高窟画工的作品,或为写实明快的白描,或为辉煌灿烂的丹青,得300余幅,于1944年在成都举办“张大千临摹敦煌壁画展览”,一时轰动。但主流的画坛认为那不过是“工匠的水陆画”,登不了大雅之堂;甚至有鄙视其画风只是“行画”的。但他不仅不为所动,反而更坚定了对唐宋画工画传统的自信,并反复告诫学画的年轻人:以石涛等为代表的明清文人画,虽然风雅潇洒,画得非常好,但千万不要轻易去学;学习绘画,应该以唐宋画工画为“正宗大道”。
如果说,齐白石是从题材上为中国画输入了“工匠精神”,那么,张大千便是从技法上为中国画输入了“工匠精神”。如果说,明清文人画的“艺术性灵”对唐宋画工画的“工匠精神”持不应取的排斥、否定态度;那么,齐白石、张大千的“工匠精神”却绝不排斥、否定“艺术性灵”,而只是主张二者理应合则双美,不应离则两伤。
“一阴一阳之谓道。”潘天寿先生论中国画的传统,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平(正)奇互补的。他认为:“画事以奇取胜易,以平取胜难。然以奇取胜,须先有奇异之禀赋,奇异之怀抱,奇异之学养,奇异之环境,然后能启发其奇异而成其奇异。”“以奇取胜者,往往天资强于功力,以其着意于奇,每忽于规矩法则,故易。以平取胜者,往往天资并齐于功力,不着意于奇,故难。”所谓“以奇取胜”,也即重在“艺术性灵”的文人画,以其忽于规矩法则(画之本法),“故易”;又以其强于“天资(画外功夫)”也即奇异之禀赋、怀抱、学养、环境而“世岂易得哉”。所谓“以平取胜”,也即重在“工匠精神”的画工画,以其“严于规则法度”的功力,“故难”,同时又“世更易得也”。这与大学特招与普招的双轨并行而以普招为根本的方针是一样的道理。
潘天寿又说:“然而,奇中能见其不奇,平中能见其不平,则大家矣。”其注脚为:“不以平废奇,不以奇废平,莫奇于平,莫平于奇。”以之视齐白石、张大千,真所谓“工匠精神”中有艺术性灵,艺术性灵中有“工匠精神”,所以并为20世纪画坛的大师巨匠也。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 2022-12-15 09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国家工作人员指定请托人购买第三人销售的产品,应如何认定?
- 第136届广交会境外参展商较上届增长18%
- 朝媒:金正恩视察海军 观摩导弹发射训练
- 纳吉布就“SRC国际案”所提司法审核申请被驳回
- “00后”大学生的“辣”味青春:做“讨喜”的油辣椒
- 故宫北院开建,世界最大宫殿群为何“开分号”?
- 美好生活 劳动创造 | 灼灼花海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 长征路上学党史丨红军兵站贡米飘香
- 专访黎耀祥:从“柴九”到“柴十七”
- 万物皆可“联联看” 联名有多“烫”?
- 甜桃喜丰收 鱼跃秋捕忙 青山绿水间唱响丰收“欢歌”
- 浙江杭州:近3000人径山登高祈福
- 上海:健康返岗,抓住三个环节做好防护
- 北京92号汽油价格破8元
- 广州铁路:部分铁路线路临时封锁或限速运行
- 林梦:把握服务业高水平开放着力点
- 湖北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规模创新高
- 2024北京国际电视技术研讨会在京开幕
- 40米高塔上除冰的电力人:“比硬骨头还硬的人”
- 各地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 长势总体正常丰收有希望
- 热门推荐
-
- 长江宜昌段船舶累计使用岸电超2600万千瓦时
- 新时尚?成都兴起“绅装骑行”:穿着复古绅士服,骑车打卡特色街区
- 美国奥兰多万圣节活动发生大规模枪案 已致2死6伤
- 漫评美国大发战争财:“加急赚钱”
- 2024年中国自产锂资源增幅超30%
- 中国驻欧盟使团公使在欧媒发文驳斥中国新能源产业“产能过剩”论
- 北京电商协会会员大会暨“首都电商大讲堂”启动
- 2024菁英汇·津台青年圆桌会议在天津举行
- 端午假期福建沿海水路运送旅客近39万人次
- 又是开渔季!走,跟着记者去赶海“寻鲜”
- 第十五届两岸电影展之台湾电影展在四川雅安开幕
- 在闽创业台青:走融合路 成就共赢
- 内蒙古东部地区药农迎黄芪丰收
- 6月11日央行开展2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7月中国公路物流运价指数为103.2点 比上月回升0.99%
- 《狂飙》:“好人”是如何堕落的?
- 业主协商时反对装电梯,装好后又想使用,怎么办?
- “寻美中国打卡祖国大好河山走进宁夏”活动在银川启幕
- 直播卖金融产品 银行和消费者都应更审慎
- 浙江交通观察:高速如何“串”起乡村振兴“致富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