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减肥“减”对了吗?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一到夏天,“减肥”就成了热议的话题。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穿上好看的衣服……减肥的理由不一而足。
各种看似有效的减肥方法层出不穷,但实际上,减肥没有捷径可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朱孝成解释,对大多数肥胖者而言,遗传种族因素、长期熬夜等导致的人体能量失衡,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减肥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使能量达到“负平衡”。想靠晚上或者中午不吃饭来减肥,这是不科学的。
怎样才算“肥胖”?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程度才算“肥胖”?
朱孝成介绍,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临床上将体内贮积脂肪量大于等于20%理想体重称为肥胖。
一般而言,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便捷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比如计算体重指数,即BMI。BMI=体重(kg)/身高平方米(㎡)。体重指数正常值为18.5~24,大于28属于肥胖。
也可以采用身高推算法。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如果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可判定为肥胖。
此外,标准体重百分率、水下皮脂测定法和空气置换体积描记法、生物电阻抗测量等也可以用来评估是否肥胖。
肥胖是如何造成的?朱孝成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入的热量长期大于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堆积体内,造成肥胖。
对大多数肥胖者而言,遗传种族因素、长期熬夜等导致的人体能量失衡,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内分泌失调、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肥胖的发生和转归。
肥胖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出现诸多问题。比如,肥胖是公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重要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之一。
不吃晚餐能减肥吗?
有些人习惯晚上或者中午不吃饭来减肥,这种方法也不科学。
盲目节食减肥会降低身体基础代谢率,导致身体能量消枆下降,减重效果下降,同时食欲增加,所以容易反弹,其次可能会导致神经性暴饮暴食。
“节食时身体会一直处于饥饿状态,饥饿水平会上升。人一旦处于这种状态就会焦虑,特别有想吃东西的欲望,这就是很多人节食几天后,会疯狂想吃东西的原因。”朱孝成说。
进餐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食时细嚼慢咽,感觉有点饱了就放下碗筷,远离餐桌。重视早餐的摄入,避免晚餐食用过晚或长期进食夜宵。
这是因为,夜间食用的食物多为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加之夜间身体活动较少,能量消耗低,易导致多余的能量转换为脂肪储存于体内。
科学的减肥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使能量达到“负平衡”,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为主,保持或适当增加肌肉含量,最终达到健康体重的目标。
为了保证减肥者的身体健康,实施减肥运动时一般成人建议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1kg,每月不超过3.6kg,可按限制饮食、增加运动各占50%来制订减肥计划。
健康减肥,日常饮食需留意
日常生活中,人们想要健康减肥的话,首先要多吃高蛋白食物增加饱腹感,其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类如: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少吃一些米面馒头等主食。
朱孝成介绍,食物的烹调方法宜采用蒸、煮、炖、汆等:忌用油煎、油炸等方法,因为煎炸食物含脂肪较多,并能刺激食欲,不利于减肥治疗。
比较饥饿时宜选择体积大、热量低又有饱腹感的食物,如蔬菜(番茄、黄瓜)、低糖水果(青瓜、柚子、橙子、樱桃等)。
吃饭时改变进餐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类,然后肉蛋类,最后吃少量主食,这样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主食。菜汤、肉汁通常油、盐、糖含量较高,勿用来拌饭。
吃水果时应选择吃全果而不是榨果汁。因全果中含有许多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而鲜榨果汁则含有较高的糖分不利于控制体重,还会引起血糖较大的波动。
合理选择坚果、乳制品作为零食,避免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高钠等食物。减少在外就餐及进食外卖的频率,如在外就餐时可用温水涮过之后再食用。
肥胖会引起心理问题吗?
肥胖症的德语“Fettsucht”可翻译为“对肥胖成瘾”。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肥胖属于进食障碍性疾病。它与躯体疾病关系密切,也可能会引起多种精神和心理问题。
朱孝成说,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抑郁症及焦虑状态等情绪、心理异常在肥胖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我们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他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减重专家,从医生、个案管理师、营养师等多角度,阐述肥胖的产生机制及肥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提出日常生活中预防与科学应对肥胖的对策,编成《直击肥胖》一书,后来被收入《健康中国科普丛书》。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肥胖患者过上幸福快乐的健康生活,用自己的从医经历帮助那些在减重和准备减重的过程中经历迷茫、无助和痛苦的人。”他说。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的含义越来越宽泛。朱孝成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强壮的体魄,也具备健全的精神状态、心理平衡和调节能力,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走近夜色中的高铁“探路者” 致敬来自午夜时分的坚守
- 日本驻青岛总领事馆总领事:众多日企相信在华开展商务活动的潜力
- 福建省大数据集团数据应用大赛欧洲赛区赛事在巴黎启动
- 南京大屠杀历史记忆传承人接续守护真相
- 中国工信部召开第十一次制造业企业座谈会
- 云南昭通市永善县发生3.1级地震 震源深度11千米
- 宁夏水土流失得到根本好转
- “穿越时空的中国·长城”数字影像首次公开展映
- 缓解城市土地资源供需紧张,国家将鼓励有序开发地下空间
- (第六届进博会)全球经贸发展需要怎样的“粘合剂”?
- 保时捷中国汽车销售公司成被执行人 执行标的134万
- 10个专题论坛超50名嘉宾演讲 贝壳财经夏季峰会在京启幕
- 广州白云山启动汉服节 民众共赴国风盛会
- 新疆城镇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质如何?官方回应
- 国家发改委完善成品油管道运输价格形成机制
- 今日芒种 中医专家教你解暑除湿一身轻
- 深圳年度最大规模毕业生双选会提供岗位3.4万个
- 长三角铁路全力应对台风“普拉桑”
- 热带气旋“亚库”袭击秘鲁,约有10.6万家庭受灾
- 甬舟两地多条水上客运航线停航 部分海岛疏客超万人
- 热门推荐
-
- 今年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保持千亿投资强度
- “南国药都”药香飘四海
- 中国印刷博物馆 展现源远流长的印刷文化
- 保税维修为上海外贸增添新动能
- “关爱山川河流·润泽千村万户”志愿服务活动在贵州毕节启动
- 2024年亚洲制造业PMI全年持续运行在扩张区间
- 2023年宁波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进出口贸易额破500亿元
- “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仲裁高级别对话会在陕举行
- 2018深圳秋季茶博会开幕 吸引数十国家地区茶商
- 湖南开展“监管护棉”专项行动 规范市场秩序
- 中国福利彩票发行管理中心:从未开展互联网售彩活动
- 四川年俗村黄兴成:发展治理实践助力乡村蜕变
- “90后”新牧民返乡中蒙边境的5年实践:科技赋能草原新生活
- 端午购票日历来了,假期首日火车票5月25日正式开售
- 女子高烧呕吐,一查竟因中招“草丛杀手”
- 云桂粤琼小型引调水工程2025—2026年储备项目初审工作完成
- 全国木偶皮影艺术在广西展演 传承古老技艺
- 广西岳圩口岸联线公路建成通车 打通跨境运输“最后一公里”
- 2023“蔚来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大赛圆满收官
- 加拿大央行维持基准利率 对通胀前景仍感担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