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减肥“减”对了吗?
中新网北京7月18日电(记者 上官云)一到夏天,“减肥”就成了热议的话题。为了身体健康、为了能穿上好看的衣服……减肥的理由不一而足。
各种看似有效的减肥方法层出不穷,但实际上,减肥没有捷径可走。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主任医师朱孝成解释,对大多数肥胖者而言,遗传种族因素、长期熬夜等导致的人体能量失衡,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
科学的减肥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使能量达到“负平衡”。想靠晚上或者中午不吃饭来减肥,这是不科学的。
怎样才算“肥胖”?
先来了解一下,什么程度才算“肥胖”?
朱孝成介绍,肥胖是指一定程度的超重与脂肪层过厚,是体内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积聚过多而导致的一种状态。临床上将体内贮积脂肪量大于等于20%理想体重称为肥胖。
一般而言,人们可以通过一些简单便捷的方法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比如计算体重指数,即BMI。BMI=体重(kg)/身高平方米(㎡)。体重指数正常值为18.5~24,大于28属于肥胖。
也可以采用身高推算法。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cm)-100。如果实际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可判定为肥胖。
此外,标准体重百分率、水下皮脂测定法和空气置换体积描记法、生物电阻抗测量等也可以用来评估是否肥胖。
肥胖是如何造成的?朱孝成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摄入的热量长期大于消耗的热量,过多的热量就以脂肪的形式堆积体内,造成肥胖。
对大多数肥胖者而言,遗传种族因素、长期熬夜等导致的人体能量失衡,是造成肥胖的主要原因,内分泌失调、肠道菌群紊乱等因素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肥胖的发生和转归。
肥胖可能导致身体健康出现诸多问题。比如,肥胖是公认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重要致病因素和危险因素之一。
不吃晚餐能减肥吗?
有些人习惯晚上或者中午不吃饭来减肥,这种方法也不科学。
盲目节食减肥会降低身体基础代谢率,导致身体能量消枆下降,减重效果下降,同时食欲增加,所以容易反弹,其次可能会导致神经性暴饮暴食。
“节食时身体会一直处于饥饿状态,饥饿水平会上升。人一旦处于这种状态就会焦虑,特别有想吃东西的欲望,这就是很多人节食几天后,会疯狂想吃东西的原因。”朱孝成说。
进餐要做到定时定量,进食时细嚼慢咽,感觉有点饱了就放下碗筷,远离餐桌。重视早餐的摄入,避免晚餐食用过晚或长期进食夜宵。
这是因为,夜间食用的食物多为高能量、高脂肪的食物,加之夜间身体活动较少,能量消耗低,易导致多余的能量转换为脂肪储存于体内。
科学的减肥方法是通过控制饮食减少能量的摄入,同时增加运动量,使能量达到“负平衡”,以减少体内脂肪含量为主,保持或适当增加肌肉含量,最终达到健康体重的目标。
为了保证减肥者的身体健康,实施减肥运动时一般成人建议每周减轻体重不超过1kg,每月不超过3.6kg,可按限制饮食、增加运动各占50%来制订减肥计划。
健康减肥,日常饮食需留意
日常生活中,人们想要健康减肥的话,首先要多吃高蛋白食物增加饱腹感,其次多吃一些新鲜蔬菜水果类如:鲜豆、根茎、叶菜、茄果等,少吃一些米面馒头等主食。
朱孝成介绍,食物的烹调方法宜采用蒸、煮、炖、汆等:忌用油煎、油炸等方法,因为煎炸食物含脂肪较多,并能刺激食欲,不利于减肥治疗。
比较饥饿时宜选择体积大、热量低又有饱腹感的食物,如蔬菜(番茄、黄瓜)、低糖水果(青瓜、柚子、橙子、樱桃等)。
吃饭时改变进餐顺序,先喝汤,再吃蔬菜类,然后肉蛋类,最后吃少量主食,这样可以避免摄入过多的主食。菜汤、肉汁通常油、盐、糖含量较高,勿用来拌饭。
吃水果时应选择吃全果而不是榨果汁。因全果中含有许多膳食纤维及果胶,可以帮助控制体重,而鲜榨果汁则含有较高的糖分不利于控制体重,还会引起血糖较大的波动。
合理选择坚果、乳制品作为零食,避免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高钠等食物。减少在外就餐及进食外卖的频率,如在外就餐时可用温水涮过之后再食用。
肥胖会引起心理问题吗?
肥胖症的德语“Fettsucht”可翻译为“对肥胖成瘾”。从心理动力学的角度来看,肥胖属于进食障碍性疾病。它与躯体疾病关系密切,也可能会引起多种精神和心理问题。
朱孝成说,流行病学调查认为,抑郁症及焦虑状态等情绪、心理异常在肥胖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病率。“我们应高度关注并采取相应的积极措施,保障人们的身心健康。”
他邀请多位国内著名减重专家,从医生、个案管理师、营养师等多角度,阐述肥胖的产生机制及肥胖所引发的各种疾病,提出日常生活中预防与科学应对肥胖的对策,编成《直击肥胖》一书,后来被收入《健康中国科普丛书》。
“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让更多的肥胖患者过上幸福快乐的健康生活,用自己的从医经历帮助那些在减重和准备减重的过程中经历迷茫、无助和痛苦的人。”他说。
随着社会发展,健康的含义越来越宽泛。朱孝成希望,每个人都拥有强壮的体魄,也具备健全的精神状态、心理平衡和调节能力,提高在现代社会中的适应能力。(完)
相关推荐
中新健康周报|医疗领域全国共立案5.2万人;海尔生物并购上海莱士
中新健康 | 首儿所通州院区主体结构封顶 预计2027年投入使用
中新健康|北大医疗今年前三季度收入约39.3亿元 预计年内实现盈亏平衡
医保统筹支付、个人自付、个人自费分不清?看完你就明白了!
东北铁栏杆是甜的?打出溜滑也能受重伤?这些操作轻易别尝试
专访哈佛大学刘军:AI医疗是人类医生的助手而非对手
在冬季如何防滑?不慎跌倒,如何正确处理?
好医生集团董事长耿福能:守正创新,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什么有些食物让我们心情愉悦
“碎片化睡眠法”危害大不宜效仿
木薯糖水爆火,有人为啥喝“中毒”了
厚底雪地靴易摔伤或致筋膜炎 提醒:80%的人鞋都选错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一下来俩 “故宫口红”现嫡庶之争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橙色预警:安徽湖北局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高
- 陕西省定边县一住户发生煤炭炉取暖中毒 致4人死亡
- 中国瓶片期权上市交易
- 宁夏全面推动电子劳动合同全覆盖 线上签订率超99%
- 超强台风“杜苏芮”或致珠江流域部分河流出现超警洪水
- “阅旧知新 文古润津”天津海河旧书市集亮相
- 广州边检总站5年查获非法出入境2000余人次
- “聪明”工厂 “减碳”有方
- (新春走基层)濒危物种广西白头叶猴“猴丁兴旺”
- 法国参议员:没有理由不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 上海:政府探索把青少年心灵陪伴计划纳入实事项目
- 中印尼文明互鉴与出版合作交流会举行
- 中国A股周三上涨 沪指实现“六连涨”
- 第三届长江肝胆胰外科论坛在渝召开 专家:七成胰腺癌患者发现时已是中晚期
- 中央气象台4月28日10时继续发布强对流天气蓝色预警
- 沦为“麻烦制造者” 驻伊美军为何撤出难?
- HSK中国留学展在越南河内举行
- 银行迎战2025年“开门红”:策略调整与业绩压力并存
- 数度精心打磨 原创音乐剧《诗经·采薇》在京上演
- 热门推荐
-
- 婺州窑传承人陈新华:欣慰更多人将假期“分给”瓷器
- 我国外贸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 河南保税物流园区“双11”业务同比增长超九成
- “担心人身安全等问题” 尹锡悦不会参加14日总统弹劾案首次法庭辩论
- 普京:金砖目标是成员国的可持续发展和繁荣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气象台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
- 外媒记者眼中的桂林:山水美 农村独具魅力
- 一架飞机在以色列北部坠毁 致1死1伤
- 国家卫健委:多措并举完善基层医疗服务
- 分不保、钱难退别被考研“保分班”忽悠了
- 四川森林消防紧贴实战开展综合比武
- 新疆阜康农旅融合新场景:美了乡村、乐了游客、富了村民
- 台风预警发布!“潭美”将于明天傍晚前后移入南海东部海面
- 《科学与科学家故事》新书首发 遴选古今中外200个经典故事
- 世界关节炎日:你的关节“炎”重吗?
- 不法分子假冒国图名义办专家报告会并收费 国图:从未组织和授权
- 这里播下的“种子”,直飞全球!
- 美国拉斯维加斯特朗普酒店门前发生汽车爆炸 致1死7伤
- 护曲护艺也护“人” 浙江温州施行曲艺类地方性法规
- 航班故障是否与地磁暴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