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明文化论坛在京举办 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亮相
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亮相。 北京市昌平区供图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为推动明文化的研究和文旅融合发展,今天,2022明文化论坛在北京市昌平区明十三陵景区游客中心举办,旨在进一步发挥昌平作为北京“三条文化带”唯一交汇区的优势,推动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以历史塑形,为文化铸魂,聚力激发明文化活力新生。
打造明文化交流平台
本次论坛由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市广播电视局、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员会、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政府主办,以“焕新明文化,赋能十三陵”为主题,分为主论坛和4场分论坛,通过线上举办的形式,专家学者们分别围绕“明文化价值挖掘与创新提升”、“明十三陵世界遗产保护与活化利用”、“十三陵区域发展与文旅融合”以及“文化遗产与新媒体”等主题进行线上研讨,广泛交流,为昌平打造全国明文化中心献计献策。
记者了解到,本次论坛发布了“五个一”系列行动,即原创作品征集与展览等一系列文化活动,展示一批文物保护成果和计划,举办一次主题展览,成立一个智库“明文化专家智库”,签订一揽子合作协议。
与会相关领导、专家学者指出,昌平区文物古迹众多,生态环境良好,旅游资源丰富,既有世界文化遗产,又处于三个文化带汇集交汇处。此次论坛的举办,打造了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明文化活动平台,将分散于各地的明文化研究力量融合成一个整体,在文化的研究、保护、管理、展示和利用方面强化了协作,推动理念、经验和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亮相
论坛上,明文化论坛logo和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正式亮相。明文化论坛logo用“明”字篆体,以十三陵石像生之“象”变形,寓意“太平有象”。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的设计不仅包含了系列遗产“明清皇家陵寝”的全称,还有十三陵遗产地的名称。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报审同意后,形成最终的表达形式。
昌平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标识的备案不仅表明国际组织对遗产地活动的官方认可,更代表着遵守国际规则、履行缔约国职责、落实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要求的精神。明十三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20年以来,在文物修缮、展览展示和数字科技应用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就,为推动中国世界遗产的保护积累了重要经验,更为全球相关类型世界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2023年,明十三陵将迎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周年,并将举办一系列纪念活动。活动将促进世界遗产的展示与阐释,加强世界遗产的公众教育和传播。在这一历史性时刻,明十三陵世界遗产logo的备案和发布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十三陵世界遗产走入了一个新阶段,并进一步突显出世界遗产的国际性和官方属性。
20余件出土文物首次面世
北京昌平素有“京师之枕”“股肱重地”的美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悠久的历史文脉和丰厚的文化资源。记者了解到,论坛设置了3个不同的展示区,展示昌平区的明文化资源,分别为数字互动体验区,采用“元宇宙+数字化+沉浸式”及声光电融合等科技手段,打造数字化体验场景;“世遗宝藏大明风华”明十三陵历史文化陈列展示区,多方联动展示金银器、丝织品、石构件、玉件和首饰等出土文物珍品60套105件,其中一级文物15件,二级文物8件,三级文物2件,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与大众见面,提炼和展示“明文化”精髓,突出十三陵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文物长廊展示区,作为历史文化陈列展的延伸展览,集中展示了三彩香炉等文物21件。
此外,明文化专家智库、全球明文化社团联盟在论坛上成立,更好地整合明史、明文化研究力量,发挥明十三陵管理中心在历史文化资源、物质文化资源、专家资源和机构功能等方面的优势,围绕明十三陵与居庸关的传统文化属性,打造专属明文化标签,同时开展好明十三陵、居庸关及相关明代历史文化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与推广工作,全方面多角度打造明文化交流传播中心。
昌平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西汉开始设县,到明代升为昌平州,筑有永安城和巩华城,是一座行走在历史古籍中的城市。据了解,此次论坛闭幕后,昌平区将持续举办明文化论坛、明文化节等品牌活动,并将在明文化体系塑造中突出数字体验,同步更新优化文物展览,引入品牌文艺汇演,打造“永不落幕的论坛”。(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建设长江生态共同体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 商务部服贸司负责人解读《商务部等12部门关于加快生活服务数字化赋能的指导意见》
- 隔空助力他人轻生被判罪:“软刀子”杀人也当负责
- 中国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超5亿人
- 长三角三省一市文艺界人士汇聚扬州 共话“文艺两新”工作新发展
- 新客规实施!火车票如何改签?一文了解→
- 建行中行发布第六届进博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
- “艺起飞扬 逐梦湾区”2024年“瑕之美”特殊孩子艺术节在广州举办
- 宁夏螺旋藻片走俏“一带一路”市场
- 中国力推东北冰雪经济发展 探索设立专门假期
- 视频说车教“捡漏儿”?小心被坑
- 多国学者:首届中国—中亚峰会展现强大生命力
- 大家最关心“吃”得是否安全
- “龙墩墩”来啦!冰墩墩龙年新春特别版系列产品今日开售
- 广西河池仫佬族非遗传承人:用坚守点燃仫佬族煤砂罐制作技艺薪火
- 2023中国机器人大赛线下赛在福建举办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这里,正成为济南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 中欧班列(西安—塔什干)陕乌经贸合作光伏组件出口专列首发
- 增强对A股市场的信心、决心和耐心
- 巴基斯坦专家:中巴经济走廊建设成效显著 确保安全推进至关重要
- 热门推荐
-
- 今年上半年市场监管总局无条件批准经营者集中案件282件
- 一文读懂丨何为“高温天气”,又该如何防暑降温
- 从1969到2024 祖孙三代跨越55年的从军接力
- 不断书写“中国之制”时代新篇章
- 边疆民族村寨的幸福密码
- 乘上电梯,在“懒人名山”扶摇直上
- 头皮比脸皮更脆弱易老 不注意护理可能会增加掉发数量
- 刘振民:深化中国与东盟能源合作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 《平凡之路》:打工人解锁新职业 真有“劝离师”吗?
- 评论:不能让对赌协议沦为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的道具
- 哈尔滨机场单日旅客吞吐量连创历史新高
- 北京大部今日阴雨来扰最高温20℃ 夜间气温或创下半年来新低
- 停火结束后,24小时内超700名巴勒斯坦人死于以军袭击
- 健身直播火了 我国有多少人养成健身习惯?
- 中国最北县城塔河:“组团式援边”提升了教师素养留住了孩子
- “AI孙燕姿”能“走”多远?
- 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舶江南造船圆满完成年度商品船交付任务
- 中央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东北、华南等部分地区降温将超12℃
- 第十届临沂诸葛亮文化旅游节开幕 传承弘扬“智圣”文化
- 戈壁滩现万亩果园 新疆泽普“小苹果”如何成为乡村振兴“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