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百年巨匠》再添新篇 在影像中重温大师精神
在延安提出“窑洞之问”的黄炎培,同时也是开创和推行中国职业教育的第一人;抗日战争期间,发出“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呐喊的蒋南翔,为开拓新中国教育事业作出巨大贡献;一生积极倡导体育的马约翰,推动中国体育事业不断前进,被誉为“中国体育界的一面旗帜”——黄炎培、蒋南翔、马约翰……这些在近现代中国教育史、体育史镌刻下功勋的名字,背后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近日,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启动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百年巨匠·体育篇·教育篇》的拍摄,以影像纪实美学的方式,带领观众重温20世纪以来,一代体育名家、教育巨擘的人生历程和伟大情怀。
聚焦体育名家教育巨擘
作为国家级“文化工程”,《百年巨匠》聚焦20世纪为中华文明作出突出贡献的大师巨匠。10年来,已拍摄完成美术篇、书法篇、京剧篇、话剧篇、音乐篇、文学篇、建筑篇、中医篇等,展现了包括文学“鲁、郭、茅、巴、老、曹”、京剧“四大名旦”、“京城四大名医”等在内的52位巨匠的卓越风姿与不凡气度,全景呈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与生活画卷,写就了一本珍贵的“影像大书”。
此次启动的教育篇、体育篇,将主要讲述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张伯苓、吴玉章、叶圣陶、马约翰、董守义、蒋南翔等名家巨擘的生平事迹、思想理念、历史贡献以及对今天的启示,展示他们的伟大情怀和人格魅力。每位名家分上、下两集,每集30分钟,每人共60分钟。
“中华民族5000年文明史英雄辈出,大师荟萃,与一代又一代教师的辛勤耕耘是分不开的。在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大教育家,他们以其智慧与汗水结出了中国教育事业的累累硕果。体育同样也是育人,此次我们将教育篇和体育篇合在一起,就是要挖掘为中国现代教育事业、体育事业作出杰出贡献的代表人物,建立一个丰富的中国教育名家大师的思想宝库。”《百年巨匠》出品人和总策划杨京岛介绍。
还原巨匠本色,重塑大师形象
无论是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黄宾虹等画坛巨匠,或是梅兰芳、刘天华、冼星海、聂耳等艺苑大师,抑或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等文坛泰斗……从第一部作品开始,《百年巨匠》就始终坚持“国际水准、精品意识、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创作原则。
为名家大师树碑立传本就是一件难事,拍摄皆已作古的名家大师,让《百年巨匠》的难度更是几何倍地增加。对人物的重新回顾与梳理,都要建立在后人的讲述、资料的收集整理、遗迹的寻访等工作之上。
此次,《百年巨匠·体育篇·教育篇》拍摄的蔡元培、陶行知、黄炎培、张伯苓等名家巨擘,虽然在教育界、体育界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了,但对于公众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陌生感,如何把他们的理念、思想、精神更好地带给普通观众?
《百年巨匠·体育篇·教育篇》总编导、中国教育电视台副台长陈宏表示,为达到文献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高度统一,该片以专家的学术撰稿为先导,再转入纪录片撰稿。用原貌、原作、原物、原址、情景再现和数字虚拟技术等手法,还原几位巨匠的本色人生;用其亲友、学生等见证者和其传记者、研究专家的讲述,展示一个个有血有肉、生动鲜活的巨匠形象,力求以客观平实的纪实美学艺术,将巨匠还原为饱含家国情怀和理想信念的“人”,重塑大师形象,重温大师精神。
中德合作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
《百年巨匠》此前在国内外100余家电视台播出,取得巨大反响和广泛好评,豆瓣评分9.1,哔哩哔哩评分高达9.8。
2017年,《百年巨匠》推出国际版,以英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俄语、法语等8种语言,向世界讲述中国文化巨匠的故事。担任《百年巨匠》国际版宣传片总导演的张艺谋评价,《百年巨匠》不仅给后人留下一份宝贵的遗产,也为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巨匠提供了一个平台。
“《百年巨匠》以独特的镜头语言,多角度讲述中国大师巨匠的不凡人生和辉煌成就,展示了一幅幅洋溢着中华文化精神和中华民族想象力、创造力的壮丽画卷,推出以来,产生良好社会反响,成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诠释文化自信的重要文化品牌。”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理事长左中一表示。
今年正值中德建交50周年,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与阿迪达斯体育(中国)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完成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百年巨匠》和系列文化公益活动,开辟了德国企业支持中国体育文化、校园文化和文艺创作的新路径。
“我们一直在中国探寻共创发展之路,以期从中国文化精髓中汲取创作灵感。”阿迪达斯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萧家乐说,“希望通过这次与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合作,不断传播中国文化精髓,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探索在艺术表达中塑造中国形象、呈现中国价值,是我们面临的时代课题。此次携手合作为两国文化交流注入新活力,为推动中德友谊架起一座新的文化桥梁。相信双方力量的汇聚,将助力中华文化传播得更深更远。”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向云驹表示。(本报记者 郑 娜)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1月16日 第 07 版)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煤市“旺季不旺”:煤价不断刷新年内新低,供应宽松或是主因
- Sora火了,通用人工智能要来了?
- 以“迅”应“汛” 浙江多地聚力守好防汛“安全线”
- 郁江2024年第1号洪水洪峰通过南宁
- 中国加快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 推动国际衔接互认
- 消费市场潜力不断释放 赋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 丹东海关在一邮件内查获夹藏大麻巧克力 净重22克
- 柬埔寨前8个月对欧盟出口贸易实现大幅增长
- 公积金推新举措 为企业融资增信赋能
- 财政部拟发行2024年记账式贴现(七十五期)国债(63天)
- 中外嘉宾北京共论冰雪经济如何“四季升温”
- “铺路”新能源交通 杭州“密织”充电基础设施网络
- 吴以岭院士:中医脉络学说为微血管病变防治打通“脉络”
- 让诗酒温暖每个人!第七届国际诗酒文化大会泸州启幕在即
- 华侨大学教授吴小安新著《学术志》《学人记》在北京首发
- 《大变局与新战略:作为世界新图景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 全国首架国产全货机飞出国门
- 田轩:发挥产业投资作用激励企业创新
- 泰国政府欲吸引更多欧美和中东游客
- 云南茶叶、花卉等8个“土特产”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200亿元
- 热门推荐
-
- 山西强化农民增收举措 “出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 2023年中国新设经营主体3272.7万户 同比增12.6%
- 推进药品、耗材带量采购改革 河南集采药品已达726种
- 欧盟考虑对俄银行制裁作出让步,以保障黑海粮食交易
- 中国将在人工智能等领域再推出一批市场准入特别措施
- 田地送进“托管班” 新疆农户集体转行“服务业”
- 纪念杨沫诞辰110周年活动在京举办 音乐剧《青春之歌》发布
- 中国贸促会发布2023年12月全球经贸摩擦指数
- 文旅干部,打一场流量遭遇战
- 超7亿人次!民航市场因何创出历史新高?
- 我国最大海上公务执法船“海巡09”轮首巡汕尾
- 新疆喀什市盘橐城遗址公园开园迎客
- 20年间逾20万名孩子受惠杨元龙基金公益项目
- 进口商品迎来“商品条码”时代
- 中国证监会市场二部主任:支持私募基金与区域性股权市场共同发展
- 印度对部分黄金首饰实施进口限制
- 全电景区点亮绿色梦想
- “华夏东极”佳木斯农产品加工产业招商签约额超120亿元
- 四川稻城森林雷击火灾已全部扑灭
- 美国洛杉矶大火已致25人死亡 暂无中国公民伤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