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
深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坚持“两创” 书写史诗·新征程 新辉煌)
核心阅读
对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各方面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这是创新的基础。这些成果经过转化,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新知、启迪心灵。
敦煌是一个文化宝库,它里面包含着很多形象的历史,包括宗教的、艺术的、民俗的……把敦煌搞懂了,我们就可以解析出一个立体的古代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只有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马克思主义真理之树才能根深叶茂。”
中国有极其丰富的文化遗产,如良渚、三星堆、孔庙孔府孔林、莫高窟、长城等,它们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天,我们如何对这些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进行充分发掘和弘扬?如何让这些内容广博的文化遗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发挥更大作用?在我看来,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则。
我们首先要对文化遗产所蕴含的各方面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等,进行深入挖掘,取得大量研究成果。这是创新的基础。这些成果经过转化,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新知、启迪心灵。
比如在敦煌艺术价值挖掘方面,我们编写了《敦煌艺术大辞典》。全书收录28类近3000个词条、1000余幅图片,约140万字,集纳了敦煌石窟(包括建筑、彩塑、壁画)、敦煌历史遗迹遗物以及石窟考古与艺术研究领域学术词语和专业知识、历史人物、著作等方方面面的内容。书里还有古代天文学、农学、化学、军事等方面的词条。一册在手,就可以全面了解敦煌艺术。此外,我们还不断推出一些具有欣赏价值的普及性读物,让更多读者了解敦煌艺术的价值和魅力。
创新性发展,还意味着要为今天的社会创造出更多的文化产品、精神食粮。这需要各领域的文化艺术工作者深化合作。在文艺领域早有不少成功范例。经典舞剧《丝路花雨》就是从敦煌艺术中汲取的灵感,“敦煌舞”甚至成为一个专门的舞蹈门类。由故宫博物院藏画《千里江山图》而创排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深受观众喜爱。这表明,那些代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作品一旦得到很好的传承创新,就会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一直在努力推动敦煌文化的数字化传播,开发了很多数字化产品。如“云游敦煌”动画剧,让人们熟悉的九色鹿、反弹琵琶等壁画形象动了起来,上演精彩大戏,观众在手机上就可以观看,还能为里面的角色配音。今年,我们推出了虚拟人物“敦煌仙子伽瑶”,深受人们特别是青少年的欢迎。敦煌石窟以及各地的文化遗产中,还有很多特别有趣的动漫形象,等待着今天的文艺工作者去挖掘。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推出的各种多媒体产品点击量累计超过两个亿,一些作品还获得了国家级奖项。今后,我们还会沿着这条道路不断开拓创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这为我们未来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敦煌文化展现了1000多年来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历程,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开放包容的精神。敦煌学是世界性的学问,如今,我们每年都在举办国际性的学术会议,与各国学者共同研究挖掘敦煌文化的价值。通过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我们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建立起合作交流关系。我们也在不断推动敦煌艺术以展览的方式走出去,目前已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举办过敦煌艺术展。将来,我们还会不断加强同国内外的联系,讲好中国故事,把敦煌艺术展示好、传播好。
敦煌是一个文化宝库,它里面包含着很多形象的历史,包括宗教的、艺术的、民俗的……把敦煌搞懂了,我们就可以解析出一个立体的古代社会。目前,全社会对敦煌文化的挖掘利用还远远不够,至少跟它本身的丰富性是不相称的。比如在美术价值方面,我有切身感触。
敦煌在中国美术史上有着重要地位。我以前在做讲座时,好几次都有观众问:敦煌壁画怎么看起来不像中国画?这让我意识到,在很多人心目中,“中国画”仅仅是指那些绢本、纸本的卷轴画。但中国古代绘画其实是非常丰富的,壁画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类型。从汉朝到唐朝,各地都流行壁画,宫殿、寺庙、豪华的民居都会请画师来画壁画,只是这个传统后来逐渐消失了。敦煌壁画系统保留了这一历史印记,让我们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了更加丰富、更加完整的认知。
另外,传世的卷轴画作品大多年代较晚,在五代北宋以后才逐渐丰富起来。隋唐及更早的中国绘画是什么样子?过去很少有人知道。而在敦煌,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元代,这1000多年间的作品展现了一段完整的中国绘画史。一些著名画家,如顾恺之、吴道子、阎立本等,他们的作品原本没能保留下来,但他们的绘画风格在敦煌被保存下来,可以与古代的记载、摹本相互印证。
不仅仅是绘画,敦煌还能展示出中国的雕塑、建筑甚至音乐、舞蹈、服饰的发展史。敦煌还有极为丰富的装饰图案纹样,能够为今天的建筑装饰、文创产品开发等提供无穷无尽的灵感。研究人员至今仍在不断挖掘敦煌艺术的价值。
在敦煌研究院,有一个说法,叫“一人一窟、一事一生”。我们有很多专家一辈子就做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一个投注感情最深的洞窟。我本科读的是中文系,但我对美术非常感兴趣,毕业后就自己要求到敦煌来工作,一直都在研究敦煌美术。从1984年毕业至今,我已经在这座宝库中浸泡了38年,这是我的幸运。敦煌石窟现在有壁画、有塑像的洞窟有492个,每一个洞窟都非常美。比如61号洞窟。这个洞窟是五代时期建成的,有一幅壁画五台山图,长度超过13米,详细描绘了唐五代时期五台山的寺院建筑及周边数百里的山川、风土。图上共有195条文字题记,大部分字迹模糊不清。我曾经花了两年多的时间泡在这个洞窟里,每天拿着手电筒,一点一点地辨认出上面的地名、人名等,与历史文献相对照进行考证,逐步弄清楚画面的内涵。有时看了好长时间,终于认出一个字,那种兴奋,我至今刻骨铭心。
希望越来越多的文化工作者来研究敦煌,研究所有的优秀传统文化,把蕴含其中的价值充分挖掘出来并发扬光大,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贡献力量。
(作者为敦煌研究院党委书记)
版式设计:蔡华伟
赵声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茶艺师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课程上线发布会在京举行
- 第五届中国—中东欧国家(沧州)中小企业合作论坛开幕
- 加拿大政府秋季经济报告预计:衰退可避 但增长将放缓
- 四轮低速电动车产业路在何方
- 四川:飞行汽车AE200完成多项关键成果 研发转入新阶段
- 2023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12月上旬在海口举行 首设公众开放日
- 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发生4.2级地震 震源深度20千米
- 财政部在香港成功发行160亿元人民币国债
- “不走心”文创吸睛 中国文化消费场景再升级
- 40天、90亿人次……今年春运“预”热工作进展如何?
- 山西太原第100座博物馆开放 加速构建“博物馆之城”
- 新疆小伙成古彩戏法传人 致力传播传统文化
- 美国多地又现“血腥周末” 十多人死亡
- 从四个维度看2024年中国经济
- 明暗之间 助学金存在多大“操作”空间?
- 重庆:清洁能源“照亮”三峡库区乡村振兴路
- 今年前三季度江西南昌进出口总值达865.5亿元 外贸“朋友圈”不断扩大
- 2023年XPLUS中国电影展在韩开幕
- 如何看待银行理财打折促销
- 驻美使馆发言人就中国公民入出境美国频受滋扰答记者问
- 热门推荐
-
- 赓续中华文脉 2023年山西省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 向“新”而行 文博会绘就文化产业新图景
- 探秘古蜀文明,《寻古中国·古蜀记》开播
- 飓风“拉斐尔”造成古巴全国范围停电
- 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推广周启动 携手共促农业发展
- 山东传承中医药国粹 打通产业“任督二脉”
- 中国再赢“信任票”:外企加码投资,拓展在华业务
- 首趟“乐游长三角·诗路杭绍台”品牌旅游列车在沪启程
- 秘鲁一监狱发生火灾致5人死亡35人受伤
- 致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雕塑展开幕
- 中国认可检验机构突破千家 持续保持亚太领先水平
- 10万一期课,求职训练营哪能这么“割韭菜”
- 六小时话剧《红楼梦》全本回归
- 哈尔滨爆火背后的“青春暖流”
- 低空“黑科技”助力广西南宁抗洪抢险 无人机成“空中搜救队”
- 厦门普惠金融十周年成果展启幕 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增长3.9倍
- 新版海南自贸港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今年将全面落实
- 青海税收数据显示:“绿算”产业链日趋完备 经营主体快速增加
- 中国—东盟工业设计城开启运营 多家企业签约入驻
- “Z世代”掀起自助式婚礼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