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九个小知识:为何又叫登高节?
中新网北京10月4日电(记者 上官云)重阳节,是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时间在农历九月初九,一直以来备受重视。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程鹏认为,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此外,还有晒秋、放纸鸢、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的名字咋来的?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重九节、菊花节等等,寓意平安、健康长寿。
对于重阳节节日名称的由来,程鹏说,在《易经》中,“九”数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所以称作“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
节日源头可追溯到何时?
据程鹏介绍,现存有关重阳节俗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吕氏春秋》之《季秋纪》,记载了古人在九月丰收祭飨天帝、祭祖的活动。
据考证,重阳节的源头可追溯到上古时代,古时有在季秋拜神祭祖礼俗活动。汉代时,重阳习俗进一步普及。
它是否与古代祭祀“大火”的仪式有关?
有说法称,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程鹏说,“大火”(心宿二)是古人用以确定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时间坐标。上古时代,人们根据日月星辰的运行轨迹和位置,把黄道附近的星象划分为二十八组,俗称“二十八宿”。
在东方的角、亢、氐、房、心、尾、箕组成一个完整的龙形星象(苍龙七宿)。在季秋“大火”退隐的时节,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季节有了新的认识,九月祭火神的仪式逐步衰落。
重阳节的内蕴有多深厚?
重阳节是一个内蕴深厚的节日,在时间流逝的同时,其习俗也在不断丰富发展。
程鹏解释,“重阳节”这一名称的文字记载始见于三国时期,在魏晋时,节日气氛渐浓,并且有了赏菊、饮酒习俗的文字记载。
比如,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说:“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
唐朝时,重阳节被定为正式节日。从此以后,宫廷、民间一起庆祝重阳节,在节日期间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宋代,重阳节更为热闹,《东京梦华录》曾记载了北宋时重阳节的盛况。
古人如何过重阳节?
重阳可以算是人们生活中秋冬交接的界标之一,节俗就围绕着人们这一时季的感受展开。
登高望远是这个传统节日的重要习俗。程鹏表示,重阳登高的习俗主要源于此时的气候特点以及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清代,北京过重阳节的一个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重阳糕有啥讲究?
重阳糕是此时的美食之一,它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程鹏说,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时候,人们还会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并点蜡烛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菊花酒有何寓意?
除了各色糕点,菊花酒也颇受人们的欢迎。
程鹏介绍,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是药酒,味道微微有一点苦,饮后可使人明目醒脑,而且具有祛灾祈福的吉祥寓意。
为何要佩戴茱萸?
程鹏说,在重阳节的诸多习俗中,插茱萸的习俗相对来说较为广泛,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长江流域等地。
插茱萸和簪菊花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据说茱萸香味浓,具有明目、醒脑等作用,并能消积食,治寒热。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登山插茱萸,可以驱虫去湿、逐风邪。于是便把茱萸佩戴在手臂上或磨碎放在香袋里,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戴,有些地方男子也佩戴。
传统节日可以如何传承?
古人在重阳节这天有享宴祈寿的习俗,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而登高、放纸鸢等活动也反映了人们对健康长寿的祈盼。
程鹏说,现在重阳节亦是老年节,被赋予了敬老的内涵。节日的传承既要遵循古代礼俗的文化内核,又要与当代的价值观念相契合。
他认为,摆敬老宴、饮宴祈寿,或者适当带老人登高,赏菊、饮菊花茶或菊花酒、吃重阳糕等都是传承重阳习俗的重要形式。(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上线“发热门诊地图”查询
- 黑龙江:2024“金秋助学”圆梦行动已资助困境学生4500余名
- 逾600名选手中越边关欢乐跑 体验跨境文化风情
- 未来三天,江南、华南等地有强降雨和强对流
- 中央重磅文件发布后,马化腾、雷军等发声
- 日本黄檗文化促进会访闽
- 北京国有经济整体回升向好
- 新疆阿拉尔:民俗社火闹新春 民众乐享文化年
- 海南一医院发布虚假广告被罚超125万元
- 2023年云南省版权作品登记首次突破10万件
- 北大团队研究揭秘癌症发病后为何患者体重减轻
- 河南保税物流园区“双11”业务同比增长超九成
- 大型国际文化交流节目《美美与共》开机启拍
- 美国一法院外发生枪击事件致2死1伤 嫌疑人试图自杀后受重伤
- 合力推动全球价值链健康发展
- 多家外资金融机构在沪集体开业 上海金融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 中国驻外签证机关将为持巴西普通护照人员审发十年多次商务、旅游、探亲签证
- 美国之衰:单边制裁“制裁”了谁
- 长时储能需求显现 锂电池龙头纷纷加码布局
- 台湾广告人在新疆:60岁,人生再出发
- 热门推荐
-
- “听香·廿七——朵拉南洋风水墨画展”在福州开幕
- 海南发布台风四级预警 启动海上防台风Ⅳ级应急响应
- 山东推动产业追“智”逐“绿” 阔步迈向高质量发展
- 玳瑁大象在快递盒相见!长春海关查获濒危动物制品16件
- 广东省三防办:粤东海域渔船全部回港避风
- 资讯有故事丨依恋长城的威廉 林赛一家人:“不爱长城非好汉”
- 全国石油石化系统天然气处理工江苏盐城竞技 能工巧匠展绝活
- 天津邮轮复航以来出入境(港)人次突破40万
- 上海基层统战干部“做一周村居干部” 助力乡村振兴
- 西湖打捞高价收费引热议 官方回应:非景区相关应急救援队人员
- 人这一辈子,一定要去一趟汕头!
- 首届链博会将在北京举行 “国际化”成一大亮点
- (乡村行·看振兴)广西桂平“稻虾共作”蹚出乡村振兴路
- 海关总署回应“产能过剩”:中国商品受欢迎靠的是创新和品质
- 印度安全部队遇袭致11人丧生
- 首届全球人工智能安全峰会召开,人们未来真像马斯克说的“不用工作”?
- 富洋烧烤店特别重大燃气爆炸事故相关责任人被严肃查处 公安机关对15名涉案人员立案侦查 纪检监察机关严肃问责66名公职人员
- 35年,守礁官兵与中学师生的“纸短情长”
- 北京:受降雨影响,47条线路采取调度措施
- 第四届IM两岸青年影展公布评委及嘉宾阵容,张艾嘉、吴慷仁等电影人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