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现有2.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 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
图为重庆举办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 陈沾弟 摄
中新网重庆9月29日电 (记者 钟旖)重庆29日在当地举办考古成果新闻发布会。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幸军在会上透露,作为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重庆现有2.6万处不可移动文物、148.3万件可移动文物,形成了巴渝文化、三峡文化、抗战文化、革命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为主体的重庆历史文化体系。
幸军介绍说,党的十八大以来,重庆市主动考古、基建考古、三峡考古“三箭齐发”,石窟寺考古、科技考古、公众考古快速发展,重大考古发现和研究成果不断涌现,考古工作装备质量进一步提升,机构、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建设进一步深化拓展。
在主动性考古方面,重庆坚持探索未知、揭示本源,近十年来累计开展主动性考古发掘30余项。其中,渝中老鼓楼衙署遗址、合川钓鱼城范家堰遗址先后荣获“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基建考古方面,重庆将建设工程文物保护和考古许可纳入重庆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一站式服务,形成一个窗口、一张表单、三张审批许可的“113”工作体系,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省(直辖市)级区域文物影响整体评价试点;同时,全面推进中心城区社会投资项目“用地清单制”改革,将考古工作列入土地供应的前置条件,初步确立了“先考古、后出让”协商机制,完成重庆市内65个国家级、市级高新区、开发区、产业园区开展工程建设区域文物影响整体评价,累计完成大型基本建设工程考古项目264项。
党的十八大以来,围绕三峡大遗址和消落区考古两大主题,重庆累计开展三峡后续考古发掘147项,完成发掘面积13万余平方米,出土各类文物标本3.3万件(套),有力支撑了奉节白帝城、巫溪宁厂古镇等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效充实了库区文物资源。
与此同时,重庆市的石窟寺考古走在全国前列、科技考古方兴未艾、公众考古形式多样、机构和队伍不断壮大。
幸军特别提到,当前,重庆市考古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开花,多学科协同应用,“一体化保护”理念的形成,主动意识与课题意识的提升,形成了鲜明的重庆考古特色和风格。(完)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生猪期价磨底 猪企“紧盯盘面”心不慌
- 跨越山海以心相交 中国—东盟越走越亲
- 2月末中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2258亿美元
- 马克龙:将致力于“更强大、更公平的法国”
- 万千气象看云南 | 西双版纳多措并举强力打造现代化边境幸福村
- 云南多地推出泼水“神曲” 民族风情火爆出圈
- 蓝皮书: 呼吁将林火碳排放纳入全球碳核算体系
- 全国台联第三十届台胞青年冬令营在长春开营
- 汇聚苗医药精华的巡展首展亮相上海
- 澳总理7年来首次访华 为稳定双边关系迈出积极一步
- “规矩”开车被野猪撞,只能认全责?
- 安徽发布寒潮蓝色预警 平均降温8~11℃
- 牵手长三角区域联动 浙江书展放大集成效应彰显江南韵味
- 2023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港澳台营员和带队教师将赴京沪等地参加活动
- 今年我国快递业务量突破一千亿件
- 下班后送自己去“上学” 青年夜校究竟魅力何在
- 2024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春节大联欢举行
- 北京医保开通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 中国(济南)透明质酸产业大会举办 呼吁共建“透明质酸+”产业生态
- 探访湖北襄阳工业遗址:新业态“重塑”老厂房
- 热门推荐
-
- 流量级网络拍客怎么拍重庆?这次的“命题作文”是镇馆之宝
- 工信部公布2023年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名单
- IP“这条大鱼”能有几种吃法
- 高温橙色预警:河北山东河南等地部分地区可达40~42℃以上
- 广州甘草岭遗址二期发掘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遗迹419处
- 今年中国灾害频发为何还能粮食丰收?农业农村部回应
- 体检很重要!最新研究显示:常规健康检查与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 美国一暴发疫情的工厂环境堪忧 农业部监管遭质疑
- 防汛关键期 河北继续发布多预警
- 流动的中国活力满满!2025年春运开启 这些信息要知道↓
- 国家统计局:中国经济目前不存在通缩现象 下阶段也不会出现
- “全球烟花第一镇”的升级路径
- 马来西亚政府提法案 拟对2007年后出生公民全面禁烟
- 国庆出境游排行榜:中国游客最爱泰国 日本排名第二
- 京堰“劳模工匠助企行” 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 东方甄选,活成了俞敏洪最看不起的模样?
- 广州沥心沙大桥事故致2死1伤3人失联
- 文化交流视野下的留法勤工俭学
- “数字文旅”激活中国新生代线下消费热情
- 国外自媒体创作者们眼中,塔村是个啥样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