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编柳 妙手生花
匠心编柳 妙手生花(护文化遗产 彰时代新义)
图为博兴县柳编手艺人的作品。本报记者 李 蕊摄
核心阅读
毫不起眼的柳条,可以编出来什么?1万多把“鲁班锁”组成的巨型灯笼,上海世博会展馆外墙,造型可爱的手工艺品……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重视国家级非遗项目博兴柳编传承发展,将非遗传承融入产业发展,融入乡村振兴,手艺人致力于创新编织技艺,让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与人同高的灯笼,你见过吗?”未进家门,老贾先卖起关子。
跟随老贾的步伐,一入庭院,便见一盏巨型灯笼悬于树旁,定睛一瞧,整个灯笼没用一颗钉子、一根绳子,却非常牢固。原来,灯笼是由柳条编织成的1万多把“鲁班锁”组合而成。
老贾名叫贾流远,是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柳编匠人。博兴柳编技艺历史久远,据记载已有800多年历史,2011年5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近年来,博兴县一批手艺人潜心研究柳编技艺、创新产品样式。巧手之下,老手艺呈现新面孔,古老非遗“编”出新花样。
柳编越做越新潮
作为博兴县湾头村有名的“巧匠”,老贾虽年过七旬,手艺却不减,村里人常称赞:“老贾手艺是宝,柳编越做越新潮。”
老贾在20多岁时,开始学做柳编,“当时家家户户做柳编,大多是簸箕等物件。”后来,柳编销量下滑,相关制品逐渐被替代,不少手艺人开始另谋出路,可老贾始终认为,手艺不能丢,天天琢磨怎么把老手艺做出新意来。
灵感从哪儿来?一次外出旅游时,老贾发现不少古建筑都有一种榫卯相嵌、造型美观的“锁”。查阅资料后,他才知道那是鲁班锁。于是,他决定用“鲁班锁”编一盏灯笼。取6根柳条,每根长约3厘米、宽不足1厘米,在每根中间打孔开槽,一扣一合、一卯一榫,便做成了第一把“锁”。
做“鲁班锁”是个技术活。材料要标准、做工须精细,每一把“锁”都需仔细打磨。用时3个多月,老贾终于做成了这盏灯笼。在简陋狭小的工作室里,老贾打磨出一件件工艺品:龙虎鸟兽,栩栩如生;亭台楼阁,气势恢宏;飞檐流角,轻盈灵秀……所拟之物,件件精致。
这几年,不少人找到老贾,向他“取经”。老贾毫不吝啬,倾囊相授:“创作灵感源于积累:一在‘眼’,美无处不在,要善于发现;二在‘脑’,须勤于思考,把美融入创作;三在‘手’,技艺要磨炼,精湛是成就美的关键。”
跨界编织建筑美
毫不起眼的柳条,竟能编出国家馆外墙?
2010年的上海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外墙以藤条为支撑,中间用杞柳编织物填充。从远处望去,流线型外观犹如起伏的波浪;从高处俯瞰,状若造型独特的“花篮”,令参观者惊叹不已。
这个巨型“花篮”,正出自博兴县陈户镇崇德村村民孙建光之手。走进他的家中,桌上堆满钳子、锉刀等器具,还有一沓未画完的图纸。50余岁的孙建光,从小就跟着姐姐学柳编。后来,博兴县建起工艺美术一厂,成立柳编创新小组。“进了小组,我大开眼界,一个篮子竟有上百种样式。”他说,受此影响,每编织一件作品,他都会仔细琢磨:编法可否创新?工艺能否改进?
2009年,孙建光接到编织藤条外墙的任务。“万千柳条,8524个藤条板,须严格卡尺、精确到毫米,且要经过防腐、干燥、塑形等10道工序。时间紧迫,既要美观,又要省时,传统编法行不通了,必须打开思路。”孙建光说。
多番尝试下,孙建光摸索出交织编、顺编等新编法,并手把手教给100多名工人。他与工人一同吃住在编织车间,历经3个月时间、耗费120吨藤柳,终于如期完成任务。
编织藤条外墙的过程中,孙建光解决了防腐、防火等多项工艺难题。“当‘藤柳外衣’亮相时,国外设计师竖起了大拇指。”孙建光说,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因为他们把柳编文化推向了世界舞台。
上海世博会后,孙建光成了村里的名人,有人慕名而来,邀请他去“编织”新的建筑。“小屋用柳与竹结合编成,屋旁是苹果树,屋内有一张石桌,阳光穿透缝隙,洒落在地上……”孙建光在图纸上规划着他的新作。
他享受“施工”的过程,经常思考能否打破常规。“柳编建筑,强调绿色环保、与自然融为一体。在不喷漆的前提下,怎样使外墙呈现出不同颜色?”他在一次次试验中,研究出了“蒸煮变色法”:通过改变柳条的蒸煮时间,柳条可被染为浅咖、深咖、黑等不同颜色。
柳编与建筑跨界巧妙融合,孙建光“盖”起了民宿小屋、节庆“拱门”、景区“雕塑”。“要不断改进技艺、突破创新,让建筑彰显文化内涵,让柳编焕发新的生命活力。”孙建光说。
柳编赋彩新生活
脚踩小板凳,膝盖略抬高,两腿夹牢手中编织物,若织毛衣一般,柳条在王贵芝的指尖翻飞。纵横有法,经纬分明,每打一条横线,她都要使劲勒紧,密密实实,不留一丝缝隙。手指游走间,一只青蛙柳编手工艺品就诞生了。
80后王贵芝,曾在县城开过影楼。“结婚后,瞧见婆婆做柳编,我就在旁边学,耳濡目染下,我爱上了柳编。”王贵芝说,她萌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转行做柳编。借电商“东风”,她销售起柳编、草编等手工艺品,并把摄影技术“嫁接”到柳编中。
推开工作室的门,仿佛进入一间影棚:桌上摆有一台电脑、一台单反相机,一旁还置有柔光灯、反光板,墙边整齐地放着两张白色背景布。王贵芝说:“作品要编得精致,还要拍得漂亮,这样才能更好呈现柳编的美。”
她将线上店铺中的产品销量、客户反馈等信息逐一汇总,通过分析数据,了解客户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柳编产品。“设计一款新品,我会先通过软件来看哪种编法更美观,如果达到理想效果,再动手编织。”王贵芝说。
除了摄影师、设计师,王贵芝还是一名老师。近年来,博兴县投资建设了中国草柳编文化创意产业园,与高校签订产学研合作协议,共同设计开发草柳编特色产品。该产业园还被列为高校社会实践基地,当地柳编匠人化身课堂老师,让学生与非遗项目亲密接触。
接受采访时,王贵芝正忙着“备课”。“设计制作课堂作品,简单易学、美观实用,能让学生更好地走近非遗、学习非遗。”王贵芝说。
本报记者 李 蕊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遛弯儿,记录胡同的点滴变迁
- 奇石馆免费首日迎2300名游客
- 香港中资证券业协会举办金融论坛 探讨证券业健康发展
- 中国舞蹈节时隔18年重返云南 展新时代舞蹈艺术成就
- 纪念程砚秋诞辰120周年——“程韵洋声”吕洋系列专场展演在天津开幕
- 广西多彩民族“快闪”演出亮相维也纳街头
- 广西罗城仫佬山乡:剪纸艺人带领乡亲学艺增收
- 架“电影之桥”深化交流互鉴 “百花遇见金熊猫”文化沙龙在成都举行
- 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10个基点
- 川台电商服务平台上线 共拓两岸数字经济大市场
- 重庆发布纳税信用提升计划 A级纳税人享19项“福利”
- 31省份6月CPI出炉:17地物价降了!有你家乡吗
- 安理会紧急审议黎以局势 中方呼吁打破暴力循环实现停火
- 四川省红十字会调拨一批救灾物资驰援重庆洪涝灾害
- 环球度假区推出首个夏季限定体验活动 知名IP同台竞逐“DJ冠军”
- 经排查 距甘肃积石山地震震中3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水电站运行正常
- 《米小圈上学记》剧集开播 用小故事讲述大智慧
- 平安私人银行解答AI时代的教育命题:未来型人才的成长选择
- 中东部地区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 东北地区等地有雨雪天气
- 2025年1月1日起我国调整部分商品关税税率税目
- 热门推荐
-
- 国际热评:四国总理访华谈合作共赢,中国再掀外交热潮
- “高铁静音车厢”上热搜:实际早已推出该服务,乘坐体验如何?
- 话剧《万水朝东》在京首演 艺术化阐释“统一战线”政策
- (新春见闻)湖南“汝城香火龙”:龙腾乡间舞千年
- 日常控糖中医有招 生活中如何预防糖尿病?
- 内蒙古集宁让“银发族”在家门口实现“三餐烟火暖”
- 直击韶关江湾镇:14小时转移1772人
- 浙江文化观察:宋六陵真的一无所有吗?
- 2022年全国地方戏精粹展演亮相南宁 48个经典剧目连台上演
- 齐鲁大地国台酒持续热销,一线调研寻找背后缘由
- 大连:受降雪影响各高速公路管段全线封闭 中小学学生居家学习
- 一季度新疆民航旅客吞吐量突破1000万人次
- 北京市应急局发布4月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 男性群像剧批判:现代都市剧中难寻讨喜的男性角色?
- 全链条整治安全隐患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发布将带来哪些变化?
- 落实“东数西算”战略 快手智能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正式投运
- 福建龙岩:降雪结冰致数百辆车通行受阻,消防员紧急抢通
- 意大利总统到访乌兹别克斯坦 两国发表联合声明
- 山东烟台一桥梁因暴雨垮塌 2人受轻微伤害
- 全程实现“零碳排放、超低污染” 我国首艘甲醇增程动力船“中山1号”试航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