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定档”频出 电影片方如何险中觅生机?
《新神榜:杨戬》从定档到上映三天半 《独行月球》宣发期十几天
“极限定档”频出 片方如何险中觅生机?
电影《新神榜:杨戬》从定档到上映,只有三天半的时间。该片8月15日下午官宣档期,8月19日便上映,当时便有业内人士在朋友圈感慨:“好心疼这部影片,哪里有时间进行宣发?”其实,不仅《新神榜:杨戬》遭遇了“极限定档”,今年暑期档有多部影片都是如此的状况,在这样的极限情况下,也催生了“以映代宣”、“映后宣发”的新业态。
匆匆上映
从容定档变得很“奢侈”
电影的票房与档期关系极大,每一部电影在上映前都要认真地“算日子”,来确保自己的最大胜算。一个成熟的电影市场也会进行细致的档期开发,各种类型的电影根据自身影片的风格特点来选择上映时间,甚至有的电影投资方会根据不同档期的观众需求来专门拍摄制作符合档期风格的电影。
鉴于电影档期与电影的制作方、发行方、院线方紧密相连,如何围绕档期进行宣传与发行,已经成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商业模式。有的电影会提前一年定档,有的则会提前几个月开始释放一些营销信息。
然而,从容定档,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进行宣发,在今年的暑期档却变得很“奢侈”,多部影片都给人以仓促定档、匆匆上映的感觉。电影《新神榜:杨戬》可谓是把宣发时间压缩到了极致,三天半的时间对于这部筹备制作了三年多的电影而言,让人觉得惋惜。此外,电影《独行月球》提前了10天定档,《小黄人大眼萌》提前了11天,《断·桥》提前了10天,《明日战记》算是比较宽裕了,从定档到提档也只有两周。
节奏打乱
观影意愿难被充分调动
业内人士表示,出现这样“极限定档”与疫情持续不断叠加了市场的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传统的电影制、宣、发节奏被打乱,很多电影为了达到院线上映的大目标,已经无暇顾及太多的操作细节。以《新神榜:杨戬》为例,该片显然瞄准了对于动画电影颇为友好的暑期档,然而一套流程走下来,已经是暑期档的末期了,这时候,只能顶着所有的压力争分夺秒地上映,为影片争取一个相对好的前程。
这种局面对于影片的伤害也是很明显的,宣发期缩短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了影片“建立观众认知度”和“培养观众兴趣度”两项关键的营销环节的缺失,这也势必会导致人们的观影意愿不能被充分调动。猫眼研究院发布的《2022暑期档电影数据洞察》显示,暑期档期间,《独行月球》《断·桥》《人生大事》等影片定档后宣发积攒的想看数,尚不如定档或者改档前累计的想看数高;《小黄人大眼萌》《新神榜:杨戬》等影片,定档后想看的日增数虽然在增高,但最终映前“想看”也没能突破20万门槛。而且,《新神榜:杨戬》在暑期档的尾声之际匆忙上映,无法像追光动画之前的《白蛇2:青蛇劫起》那样对于亲子市场进行长久的后续开发,这不失为一种遗憾。
映前观影热情未能被充分调动的结果,就是观影积极性的下降。《2022暑期档电影数据洞察》显示,2021年、2022年暑期档首日票房突破千万影片的数量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尤其是首日预售破百万影片数量,在2022年下降速度更快,则更直观地体现了观影意愿降低的情况。从预售占比来说,2022年明显下降,纵然计入《独行月球》《明日战记》等影片大规模点映的影响,2022年暑期档电影首日预售占比也要低于过去几年。
应对方式
“以宣代发”“映后宣发”方式应急
为了应对这种“极限定档”的状况,“以映代宣”、“映后宣发”成为了应急方式,不过,在映后进行的宣发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有太多的偶然因素,能够运作出成效的影片目前仍然是少数。
7月19日定档的《独行月球》,宣发期只有10多天,多款重磅物料连续发布,未能在定档高热事件后形成持续发酵。不过,在7月27日、28日连续两轮大规模点映的推动下,《独行月球》热度迅猛攀升,实现了有限时间内的“极限宣发”,对于质量过硬的影片,这种“以提前上映代替宣传”的策略,或许能成为情况紧迫下的有效宣发方案。最终,《独行月球》凭借科幻喜剧的创意,“沈马组合”的吸引力,温暖治愈的风格,不断推动了全国大盘攀升,创造了2022年暑期档票房高点,同时,拉动全国影院上座率在8月4日七夕档达到了19%,有21%的观众是因为《独行月球》的上映,在春节档后首次走进了电影院。
《明日战记》也凭借“映后宣发”的效果,带动单日票房先后三度逆势上涨,在30岁以上和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受众中深度挖掘,通过长尾效应收获了超出预期的票房。这部硬核科幻片的制作成本高达4亿多,上映后,票房一度出现了停滞,而作为影片总监制兼主演的古天乐四处奔走为影片拉票,在线下,他一晚上跑10个影院;在线上,他做直播、与网红连麦、与网友互动。在上映两周之后,古天乐还在积极参与电影映后会以及直播等宣传活动,8月13日的“悲情营销”更是让影片的票房持续增长,已经达到了如今的6亿多。
“以宣代映”“映后宣发”都是基于影片优秀品质的基础上,才能尽可能地延长电影上映时间,扩大口碑的。暑期档的票房黑马当属电影《隐入尘烟》。作为一部小成本的文艺片,《隐入尘烟》在7月8日“悄然”上映,上映首日仅有2.3%的排片,收获不到35万的票房,票房占当日大盘的0.3%。然而,该片在前期顶住了市场压力,积累了影迷和影评人的小圈子口碑。8月9日,该片在流媒体上线,这本来是不利于票房的,然而,由于该片对于生命之痛的深层理解与悲悯之情,引发了观众的共鸣和关注,也为网络上的“二创视频”提供了可能,短视频的二次传播和自来水的自发宣传,让电影在后期重新进入大众视野,形成了长线效应。9月4日,该片票房已经突破了8600万,而密钥延期到9月30日,为影片争取了生存空间,创造了逆袭的奇迹。
华夏电影常务副总经理黄群飞认为,目前的电影市场非常艰难,但是,存量观众和存量市场还是很大的,基本面还在。因此,电影创作者不仅要推出优质内容吸引观众进入影院,也要探索更多模式去开辟更多路径。业内人士表示,“以宣代发”“映后宣发”都是通过影片上乘的品质,将观众的期待加速转化为口碑,从而实现票房增量,于险境中觅得生机的,这对于电影市场来说是一种“自救”,也是一种考验,但无论遭遇怎样的严苛条件,电影品质终究是最有胜算的决定因素。
文/本报记者 肖扬
统筹/满羿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经济观察)青年创业者亮相中关村论坛:聚焦高精尖领域
- 民调:80%受访者认为美国人在重要价值观上存在巨大分歧
- 云南怒江老姆登茶从“云”中来香飘茶博会
- 中国驻菲使馆外交官赴马尼拉华侨义山祭奠抗日华侨英烈
- 青海公安经侦部门五年破案2300余起 挽损超15亿元
- 上海将推动提升知识产权公共服务效能 形成“交易+运营”双轮驱动
- 长三角职工优秀戏曲文化交流展示活动在安徽举行
- 全国首家极地海洋研学教育基地在黑龙江开建
- 中新健康丨专家吁创新一线疗法助多发性骨髓瘤获得更长生存期
- 上海:医疗机构探索全新布局 以“疾病”为中心助老人更便捷就医
- 全国首单知识产权资产支持商业票据落地天津
- 青海海北国家公园示范州建设:空间布局更科学 生态底蕴更彰显
- 逐绿而行 生态优势变胜势——江西绿色转型发展一线观察
- 浙江义乌新乡贤注资1.3亿元支持农创客“深耕”家乡
- 力丸:最喜欢的舞台永远在未来
- 紫薯成“月季”、豆腐雕“芍药”:粤菜师傅一刀一划呈现“百花宴”
- 杭州西湖龙井茶3月20日正式开采
- 2024东亚文化之都·中国大连活动年闭幕 中日韩三国共促文化交流互鉴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康妮”31日携强风雨登陆台湾
- 拓展数实融合广阔空间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江苏建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见闻:守稳“饭碗田” 鼓起“钱袋子”
- 中国作协“欢迎港澳作家回家”活动在京启幕
- 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 【国际锐评】谁在破坏国际规则?这个“小圈子”不妨照照镜子
- 伊朗官员:只有加沙停火,伊朗才不会报复以色列
- 土耳其有数千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古堡在强震中倒塌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老油田变身“碳减新星”
- “猎头”公司要求职者交“首月月薪80%”作推荐费 业内:注意识别风险
- 中央重磅文件发布后,马化腾、雷军等发声
- 江西多地倡导文明婚俗 “零彩礼”集体婚礼渐成新风尚
- 西藏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达11.6万人
- 2月28日央行开展3240亿元7天期逆回购操作
- 福建沿海迎海上大风天气 马尾至马祖“小三通”客运航线停航
- 成分备受欢迎 中草药护肤迎发展机遇
- 致敬谢晋百年诞辰 中国大众电影展在巴西圣保罗启幕
- 俄罗斯央行上调基准利率至21%
- 今年1月底以来江西整改“生命通道”安全隐患25.4万条
- “国潮”马面裙“破圈”背后 浙江许村的“冷思考”
- 罗伯特·库恩:应认真对待中国提出的三大全球性重要倡议|2023,我的中国记忆
- “2023北舞展演季”将带来47台剧(节目)共计90场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