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恋上”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宋 爽
“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到哪里去?”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一不留神,就和传统文化撞个满怀。
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题材结构更趋优化,不少作品更注重从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经由网络文学再加工,跨越历史长河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有了新的抵达。
深挖古典文学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希望传统文化能有更广阔的天地。”网络作家阎ZK说。他的小说《镇妖博物馆》从《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古典神话传说、志怪传奇汲取写作灵感,曾连续5个月稳居起点中文网悬疑类月票榜第一。
在阎ZK看来,将古典文学资源融入网络小说,如同“踩着巨人的肩膀重现风云激荡”。他说:“《西游记》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鲁迅《故事新编》借远古神话题材‘旧酒入新瓶’,通过化用和改造来致敬文学经典,这些前人的做法,同样也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历史参照系与文脉发端日益清晰,有学者指出,网络小说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传统,创作方式及传播媒介虽有不同,却并不妨碍它将中国古典文学基因发扬光大。
《风起陇西》《雪中悍刀行》《后宫·甄嬛传》《绾青丝》《琅琊榜》等网络文学口碑佳作,都是对古典文学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承袭和沿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寂寞空庭春欲晚》等名称直接取自古典文学;《完美世界》《斗破苍穹》《这个人仙太过正经》或借华夏神话演绎雄奇诡谲、情节跌宕的故事,或以网络文学的诙谐幽默对古代传说作出新解。
网络文学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达,不仅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层面,更深入到精神内核中。如以《诛仙》为代表的仙侠及玄幻小说,为传统“侠文化”注入新内涵;《将夜》主人公承袭传统文化人格,为天下苍生不避艰险;《紫阳》弘扬忠义、孝道、仁善等至高精神境界,于传统故事精神纵深处用足笔力。
总体而言,网络幻想、历史类题材作品依凭古典文学文化品格,正向影响日益凸显。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以二十四节气歌谣为灵感,“00后”网络作家慈莲笙创作出小说《海晏河清四时天》。
在这部作品中,二十四节气被设定为不同人物,随主人公一同经历四季流转、游览大好河山。“我平时就对传统节气、节日文化感兴趣,把这些内容写入作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慈莲笙说。
节气之外,刺绣、曲艺、茶艺、中医、制瓷、园林园艺、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元素竞相成为网络文学“座上宾”,在网络作家笔下,以各种方式重构组合、活化创新,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以苏叶、甘草、怀香等28种中药材作为小说章节标题,介绍中医文化;《登堂入室》将传统陶瓷文化融入主人公成长故事,从选材用料、温度控制、技术手法对制瓷工艺进行详解;《我花开后百花杀》融香艺、美食、妆容等传统元素于一体;《恋恋匠心》呈现不同领域非遗传承人“匠心群像”;少数民族文化、商业文化等也不断增添网络文学厚度,使网络小说有更突出的知识文化属性。
网络作家坐酌泠泠水是茶艺老师,近年利用专业知识创作出《穿越之茶言观色》《茗门世家》等多部茶文化小说。她自述,许多读者通过小说爱上茶、研究茶,作品对茶文化的传承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
“中国绘画史上为什么在特定时间出现了山水画?为什么明清时期花鸟画开始向纵深发展?本质上都有文人意趣的影响。”自幼在敦煌长大、美术史专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其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
网络小说《上品寒士》从《世说新语》《晋书》“就地取材”,清谈、游学等内容尽显魏晋风度;《后宫·甄嬛传》中温婉含蓄的“甄嬛体”,被读者认为颇有温柔敦厚的传统气息。
传统文化多形态输出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网络文学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网络文学重任在肩。
网络文学以现代理念观照传统文化,引发读者精神共鸣。《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着重强调“主人公的个人奋斗与家国叙事相结合”,这与年轻一代在大国崛起中成长、在民族自豪感中不忘个人奋斗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小说《参天》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木兰无长兄》以现代女性观念重讲传统故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进行了有益探索。
网络文学以艺术手法亲近传统文化,把中华文化特性转化为吸引读者的魅力。《狼毫小笔》主人公用祖传之笔穿越时空、纵横九州,带领读者亲临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化事件的发生现场;《海晏河清四时天》由梦境起笔,“四时天仙境”里的节气和节日仙子们各具性情、栩栩如生,伴随读者轻盈入“梦”;《书灵记》以喜剧文风再话《聊斋志异》角色传统,为古典文学资源接通地气。
网络文学以IP链条盘活传统文化,相互催发,产生“化学反应”。《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显示,该年度网络文学IP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超过1万亿元。《赘婿》《雪中悍刀行》《上阳赋》《风起洛阳》等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生动讲述中华文化,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文化传播形式”。动漫、有声、短剧等不同艺术形式联动,也促成传统文化多形态输出的“破圈”之旅。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5.02亿,读者数量达到史上最高水平。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网络文学要持续向传统“取经”,创作出既符合中华审美风范和亿万读者阅读习惯、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网络性”的佳作——这也是网络文学实现精品化和经典化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99家入列!文旅部公布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 京西集团2026中国量产EMB,2035全面线控化
- 阿富汗临时政府内政部附近发生爆炸
- 假期第二天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量超2.8亿人次
- 4月份中国彩票销售同比增长10.2%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吉水万亩滩涂变良田 擦亮稻渔产业新名片
- 春运遭遇雨雪冰冻天气 如何应对保出行?专家解读
- 京沪楼市政策调整效果如何
- (新春见闻)老年“爵士乐队”的新春坚守
- 像他们一样,做最快乐的孩子!
- 海南今年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预计超70%
- 北京首次布设测雨雷达 实现永定河官厅山峡区域全覆盖
- 山西最大农业灌区全面铺开“夏浇”
- 传统与创新双管齐下 广式月饼出口走旺
- 美媒:美国港口工人酝酿大罢工,或将严重扰乱供应链
- 海南首个开工的海上风电项目进入大规模安装阶段
- 数读中国丨从阶段性数据看全年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稳中向好
- 想理个发却被忽悠办卡 专家:建议加大监管处罚力度
-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近期玉米原料需求增长
- 贵州江口:年轻人七夕节逛雅集享浪漫时光
- 热门推荐
-
- 白癜风夏季多发 青少年患者综合治疗正当时
- (新春走基层)好“面”山东蒸“国潮”花馍 古老“面花”焕发新魅力
- 湖南冷水滩蔬菜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联合国报告:索马里去年约4.3万人死于干旱
- “冈中美好友谊的见证”
- 国际演出回归申城舞台
- 排队五小时看病五分钟 去医院能否“先诊疗后付费”?
- “负二代”李幸泽的逆袭之路:一颗土豆一世情
- 热销的科学实验玩具,可能暗藏这些风险
- 中新签署经营主体注册及登记事务合作谅解备忘录
- 四川:跨境电商“1210保税出口”整车通关
- 阿卜耶伊地区发生武装袭击事件 已致110多人伤亡
- 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
- 青海乐都特色彩椒出口俄罗斯
- 首届海丝泉州文学周开幕 文学大咖齐聚古城
- 杭州为企业设立法治服务专区 涉法事务2天内可办结
- 江西乐平一小车被洪水冲入河中 已致3人溺亡1人失联
- 从半年数据看中国经济何以不断向前
- 莫斯科瞄准电动车行业 将新建电池生产企业
- 郴州西站黑的司机殴打乘客?湖南郴州警方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