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恋上”传统文化
本报记者 宋 爽
“你这张画临的可是北宋许道宁的《关山密雪图》?”“如果不用‘关公巡城’的手法来斟茶,茶水能好喝到哪里去?”翻开时下的网络文学作品,读者一不留神,就和传统文化撞个满怀。
近年来,网络文学作品题材结构更趋优化,不少作品更注重从文化经典中汲取养分。《2021中国网络文学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网络文学主动调动传统文化宝库和古典文学资源,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结合。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成网络作家的自觉追求。经由网络文学再加工,跨越历史长河的传统文化,在今天有了新的抵达。
深挖古典文学资源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希望传统文化能有更广阔的天地。”网络作家阎ZK说。他的小说《镇妖博物馆》从《搜神记》《山海经》《聊斋志异》等古典神话传说、志怪传奇汲取写作灵感,曾连续5个月稳居起点中文网悬疑类月票榜第一。
在阎ZK看来,将古典文学资源融入网络小说,如同“踩着巨人的肩膀重现风云激荡”。他说:“《西游记》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基础上改编创作而成,鲁迅《故事新编》借远古神话题材‘旧酒入新瓶’,通过化用和改造来致敬文学经典,这些前人的做法,同样也是网络文学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近年来,网络文学的历史参照系与文脉发端日益清晰,有学者指出,网络小说上承变文、志怪、传奇、话本、明清小说、鸳鸯蝴蝶派传统,创作方式及传播媒介虽有不同,却并不妨碍它将中国古典文学基因发扬光大。
《风起陇西》《雪中悍刀行》《后宫·甄嬛传》《绾青丝》《琅琊榜》等网络文学口碑佳作,都是对古典文学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承袭和沿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寂寞空庭春欲晚》等名称直接取自古典文学;《完美世界》《斗破苍穹》《这个人仙太过正经》或借华夏神话演绎雄奇诡谲、情节跌宕的故事,或以网络文学的诙谐幽默对古代传说作出新解。
网络文学对中国传统故事的创新表达,不仅停留在文字和故事层面,更深入到精神内核中。如以《诛仙》为代表的仙侠及玄幻小说,为传统“侠文化”注入新内涵;《将夜》主人公承袭传统文化人格,为天下苍生不避艰险;《紫阳》弘扬忠义、孝道、仁善等至高精神境界,于传统故事精神纵深处用足笔力。
总体而言,网络幻想、历史类题材作品依凭古典文学文化品格,正向影响日益凸显。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以二十四节气歌谣为灵感,“00后”网络作家慈莲笙创作出小说《海晏河清四时天》。
在这部作品中,二十四节气被设定为不同人物,随主人公一同经历四季流转、游览大好河山。“我平时就对传统节气、节日文化感兴趣,把这些内容写入作品,是想让更多人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慈莲笙说。
节气之外,刺绣、曲艺、茶艺、中医、制瓷、园林园艺、服饰饮食等传统文化元素竞相成为网络文学“座上宾”,在网络作家笔下,以各种方式重构组合、活化创新,让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爱你是我做过最好的事》以苏叶、甘草、怀香等28种中药材作为小说章节标题,介绍中医文化;《登堂入室》将传统陶瓷文化融入主人公成长故事,从选材用料、温度控制、技术手法对制瓷工艺进行详解;《我花开后百花杀》融香艺、美食、妆容等传统元素于一体;《恋恋匠心》呈现不同领域非遗传承人“匠心群像”;少数民族文化、商业文化等也不断增添网络文学厚度,使网络小说有更突出的知识文化属性。
网络作家坐酌泠泠水是茶艺老师,近年利用专业知识创作出《穿越之茶言观色》《茗门世家》等多部茶文化小说。她自述,许多读者通过小说爱上茶、研究茶,作品对茶文化的传承普及起到了积极作用。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网络文学评价体系建构研究》显示,诗书剑酒茶、琴棋书画、江湖人生等文人传统意趣,同样借网络文学焕发新活力。
“中国绘画史上为什么在特定时间出现了山水画?为什么明清时期花鸟画开始向纵深发展?本质上都有文人意趣的影响。”自幼在敦煌长大、美术史专业出身的网络作家漠兮说。其作品《枕水而眠》以国画为题材,让传统文人笔墨情怀跃然纸上。
网络小说《上品寒士》从《世说新语》《晋书》“就地取材”,清谈、游学等内容尽显魏晋风度;《后宫·甄嬛传》中温婉含蓄的“甄嬛体”,被读者认为颇有温柔敦厚的传统气息。
传统文化多形态输出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网络文学生于斯、长于斯的文化土壤。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网络文学重任在肩。
网络文学以现代理念观照传统文化,引发读者精神共鸣。《报告》显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着重强调“主人公的个人奋斗与家国叙事相结合”,这与年轻一代在大国崛起中成长、在民族自豪感中不忘个人奋斗的时代背景息息相关。小说《参天》弘扬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木兰无长兄》以现代女性观念重讲传统故事,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表达进行了有益探索。
网络文学以艺术手法亲近传统文化,把中华文化特性转化为吸引读者的魅力。《狼毫小笔》主人公用祖传之笔穿越时空、纵横九州,带领读者亲临中国历史上著名文化事件的发生现场;《海晏河清四时天》由梦境起笔,“四时天仙境”里的节气和节日仙子们各具性情、栩栩如生,伴随读者轻盈入“梦”;《书灵记》以喜剧文风再话《聊斋志异》角色传统,为古典文学资源接通地气。
网络文学以IP链条盘活传统文化,相互催发,产生“化学反应”。《2019-2020年度网络文学IP影视剧改编潜力评估报告》显示,该年度网络文学IP拉动下游文化产业总产值累计超过1万亿元。《赘婿》《雪中悍刀行》《上阳赋》《风起洛阳》等网络小说改编成影视剧,生动讲述中华文化,成为“最受用户关注的文化传播形式”。动漫、有声、短剧等不同艺术形式联动,也促成传统文化多形态输出的“破圈”之旅。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中国网络文学用户总规模达5.02亿,读者数量达到史上最高水平。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桫椤表示,网络文学要持续向传统“取经”,创作出既符合中华审美风范和亿万读者阅读习惯、又具有鲜明时代精神和“网络性”的佳作——这也是网络文学实现精品化和经典化的必由之路。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山东开展多维度适老化服务 变“养老”为“享老”
- 朝鲜宣布发射洲际弹道导弹
- 巴西前总统博索纳罗:计划在未来几周内回到巴西
- 年轻人进社区:有优势也要“吃苦头”
- 他用38年,给中国写了一封“情书”
- 释放青年科技人才红利
- 三星堆6座新“祭祀坑”已出土近完整器4000余件
- 公安部:去年7.5万余场大型活动顺利举办
- 关于过敏,这些知识你需要了解 | 科普时间
- 全力保障“菜篮子”货足价稳
- 漫行龟兹 | 旧巷新街
- 三个食疗方节后助消滞
- 【文化中国行】古老文明扬中外 匠心妙手焕光彩
- “派比安”将至 广西北海开展涠洲岛游客疏散离岛工作
- 浙江嘉兴:聚焦高端科创建设 扩大“嘉湘”朋友圈
- 南宫2021踏青艺术文化季开启 五一小长假“亲子游”好去处
- 今年前10个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87.8万亿元 向好势头明显
- 绿色颜值转为金色价值
- 针灸推拿教师:传播中医智慧 推广中医技术
- 西藏美食盛宴席卷网络,开启文旅融合新篇章
- 热门推荐
-
- 道中华丨缀织锦缎铁盔甲 网友:一位帝师的盔甲!太华丽了
- 多地暴雨引发汛情 铁路公安全力防汛抗洪保安全
- 新建汕头站外立面装修工程完工
- “‘歌声满长安’——2025西安市新年合唱音乐会”上演
- 昆明警方近三个月抓获涉嫌电诈违法犯罪嫌疑人逾1200人
- 主播说联播丨明年经济工作怎么干?有一个鲜明的关键词
- 德国学者耶里尼克:中国新能源汽车迎头赶上 技术进步令人印象深刻
- 增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性
- 份额跌至17% 日系汽车品牌在华失速
- 防止个人隐私被泄露 儿童智能手表怎么使用才安全?
- 警方通报宁夏10岁男孩被继母打死
- 加拿大失业率实现连续三个月持平 人口增幅仍大于就业增长
- AI+遥感、田长制 “全国土地日”青海倡导土地可持续利用
- 韩国将派专家团赴日考察福岛核污水排海全过程是否安全
- 新疆石河子粮食作物单产缘何越来越高?
- 廖林任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
- “北溪”事件疑点指向美国 国际法专家:美方的否认和拖延不足以回应全球关切
- 珠江流域主要超警河流已出峰回落
- 商务部就台湾地区对大陆贸易限制措施答记者问
- “美猴王系列”丛书阿拉伯文版新书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