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700年前的豪宅 一窥史前人类建筑技艺
探寻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从4700年前的豪宅 一窥史前人类建筑技艺
作为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鸡叫城遗址,有一项极为特殊的发现:这是一座建造于4700多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时期、五开间共七室、面积420平方米的大型“豪宅”,加上回廊总面积达630平方米。考古学家认为,这座编号为F63的房子,是中国最早、最完整的木构建筑遗存,其体量、规模和建筑方式都是前所未见。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考古中国”报道组记者来到鸡叫城遗址,透过埋藏4700年的地基、木柱,触摸史前人类的生活碎片。
“精致”的豪宅
F63建筑遗迹第一次露出“冰山一角”是在1998年。当时,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为了确认遗址年代,对鸡叫城遗址西城墙进行解剖,发现了部分木质构件,但受限于发掘面积,当时并不能判断它们的性质。2006年再次发掘,因为发掘面积有限仍未解惑。直到2018年鸡叫城遗址重启考古工作,从2020年10月开始,该项目负责人郭伟民、执行领队范宪军等考古工作者前后发掘4次,费时一年才揭开了F63的全貌。
从遗存的地基和木质构件来看,F63结构清晰,五开间七室加上外围廊道,总面积达630平方米。在建筑方式上,F63在开挖的基槽内铺上窄长的木板,建造好地基再立木柱,这样房子更加稳固,不易下陷。
7月中旬,范宪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保存较好的木柱上都发现了穿孔,大多是两侧内向大约45度的斜穿孔,对于穿孔的作用目前有两种猜测,一种是认为插木棍用的,以绳索等固定,形成三角结构,让房屋地基更稳定;另一种认为大型木材运输困难,穿孔是为了方便搬运。”
郭伟民至今仍记得发现F63时的喜悦,“前所未见,这座房子为理解长江流域史前建筑形式与技术提供了重要资料。”
层层揭开真面
F63的发掘整整耗时一年,发掘面积大,上方叠压了丰富的文化堆积,让发掘难度倍增。
由于鸡叫城遗址有长期、连续不断的人类活动,不同时代的人在这里留下痕迹,所以在发掘过程中,考古学家们要根据不同土层来区分不同年代的堆积。“上面的堆积肯定比下面的年代晚,我们就根据叠压它以及被它打破的堆积中出土的遗物,进行类型学的排比,以此来判断其相对年代。”
在范宪军看来,发掘F63 最困难之处,就是要将其层层揭开。F63所处的发掘区共有50余个探方(把发掘区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正方格,以方格为单位,分工发掘,这些正方格叫“探方”),上方堆积复杂,遗迹众多,发掘过程中还需要统一层位,进行编号,每个探方的情况不同,要保持同步发掘,还要及时记录、保护,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
关键的绳索
在逐渐揭开上层堆积的过程中,F63的年代是考古人员始终关心的问题。
郭伟民说:“鸡叫城遗址有几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早期环壕的开凿、环壕废弃后堆积大量谷糠,在这上面又挖了一条沟槽,里面铺了木板,然后在这上面建了大型的房子,这些都是非常关键的年代,除了考古学初步的相对年代判断外,还要用碳十四等更加精确的科学手段去检测。”
幸运的是,考古队员发现了三节绳索,这成为准确定位F63年代的关键。郭伟民解释说:“三节绳索中有藤绳和竹绳,和其他木材不同,藤本植物和竹子的生长期、存活期都比较短,所以检测出这些绳子的年代,基本上就代表了房子的建造年代。”
至今,范宪军仍记得发现绳索时的心情,“当时看到保存如此好的绳索,既意外又惊喜,绳子是用来抬木板的,其中一个直接嵌套在木板下面,为了套牢它,木板两侧还凿了小凹槽,这说明它肯定是建造时使用的。这些绳子能保留下来很不容易,一方面可以用于检测房子的建造年代,另一方面还可以了解当时的编织工艺。”
经过多项数据的研究检测,考古学家得出较为准确的结论,F63建造于距今大约4700年前的屈家岭文化时期。
一个公共活动场所
已结束发掘的F63面积比篮球场还大,房子主体呈长方形,外围还有廊道,形状方正,结构清晰。“这个房子太重要了,它的体量、结构、建筑方式都是前所未见,能透露出很多信息。”郭伟民说。
首先是建造方式,F63的台基上被挖出长条状的基槽,基槽中铺上大小相符的木板,木板上才是房子的立柱,有了地基就可以防止沉降,让房屋更坚固,这种建筑方式极为独特。保留下来的地基可以清晰看出房屋的结构,总共有5个开间,除开最东边面积较大的开间,其余4个是完全对称的,这符合中国后期建筑的修建习惯。
建造F63使用的木柱,直径大多为五六十厘米,大的甚至有一米,木材以楠木、樟木为主。范宪军说:“这说明当时的人对木材、树种的选择有一定知识储备,因为周边的山上肯定有很多种树,他们选择了最合适做建筑的楠木。此外,当时的木材加工技术已非常成熟,他们有能力砍伐如此粗大的树木,把铺地基用的木板都打磨得方方正正,木柱也是一切两半,把平整的一面向外,做得非常美观,这些都需要很成熟的工具和技术。”出土的石斧、石凿等也佐证了他们的猜想。
在郭伟民看来,史前考古就像是拼图,通过挖出来的碎片“透物见人”,拼凑当时人类生活的图景。像F63这样的大型建筑,由许多劳动力一起合作完成,一定具备公共性。“这显然不是普通家庭居住的房子,我们认为它可能是一个举行公共活动的地方,使用者可能是社会组织的最高统治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郝莹 杨峰 湖南常德报道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吹响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集结号”
- 海关总署:初步测算前三季度我国跨境电商进出口1.88万亿元,增长11.5%
- 国际最新研究:“毅力号”火星车探测发现多种有机物质
- 青海茶卡盐湖景区2023年接待游客已突破200万人次
- 前三季度中国以工代赈吸纳245万低收入民众就业
- 西藏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中国第一
- 江汉黄淮四川盆地有强降雨 华北黄淮等地将出现持续高温
- 开学季文具热销 浙江义乌严查电商行业营造清朗之风
- 乌克兰留学生娜斯佳:金山岭长城有种说不出的美
- 椰子飘香 机遇共享(进博会故事)
- 健康中国 | “未病先防”为宝宝健康保驾护航
- 巴中智慧城市论坛在巴西里约举行
- 春运首周天气如何?会有雨雪冰冻吗?先睹为快→
- 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启动盾构施工
- 国家发改委实现对新PPP项目的信息化监管
- 河南多地开启“宠客模式” 为“五一”文旅再上分
-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累计供水超3000万吨
- CGTN民调丨近八成全球受访者称美国是全球唯一“制裁大国”
- 四川乐山五通桥四合煤矿事故救援工作结束 共造成8人遇难
- “互联网之光”引来580家中外企业
- 热门推荐
-
- 2022北京年货节正式启动 200余家商业企业共同参与
- (经济观察)福建全面提升“海丝”核心区建设能级
- 俄白领导人举行会晤
- 远程控制、交钱“包过”……起底秋招季代考作弊链
- 天水麻辣烫产业如何持续“上分”?金融业开始整活了
- 海信电视发布U8N Pro:开启全场景AI画质时代
- (新春走基层)南北非遗“点燃”塞北小城“元宵夜” 传统民俗演绎“热辣滚烫”
- 外媒:叙利亚反政府武装进入首都大马士革 枪声激烈!
- 浙江义乌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 今年已为民止损超1亿元
- 74件/组康雍乾精品官窑瓷器在辽博展出
- 高通捐赠800万元继续支持中国乡村发展建设
- 最新天文研究发现“恒星的行星食谱”:约8%恒星或吸收了一个行星
- 联合国秘书长呼吁各国大力减少碳排放以限制海平面上升
- 40余家中国农化企业亮相拉美国际农化产品展
- 中博会中小企业跨境撮合会助企达成合作意向金额7亿元
- 印尼总统佐科赴澳大利亚参加“特别峰会”
- 世界卒中日:卒中可防可控 早期控制可有效降低风险
- 中新健康丨国际最新研究:机器学习模型检测血液蛋白或有助于预测帕金森病
- 电影《上海古丽》即将首播
- 海南打政策“组合拳” 保障渔业用海发展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