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金沙结伴“出差”,14件国宝重现古蜀国祭祀场景
炎炎夏日,古蜀国宝们牵手“出差”深圳,在当地掀起一股看展热潮。日前,封面新闻记者从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获悉,由深圳博物馆、南方科技大学主办,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协办的“理解三星堆:祭祀场景中的铜器、玉器与象牙、虎牙”展览正在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展出,这个“小而精”的展览展出了14件(套)一级文物,包括再现古蜀国祭祀场景的金沙商周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和三星堆铜人面具等文物。
重磅国宝出差深圳
辉煌灿烂的古蜀文明是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出土的各类文物一直吸引着世人的目光。特别是三星堆祭祀区新一轮考古发掘取得多项重要收获,新发现文物数量之丰、制作之精、造型之奇,令人叹为观止,堪称考古界的“顶流”,让“理解三星堆”展览十分火爆,开展首个周末就吸引了大量深圳市民前往观展。
这并非三星堆、金沙首次亮相深圳。早在2009年,深圳博物馆就曾举办大型文物展览“神秘的古蜀王国——三星堆、金沙出土文物珍宝展”。时隔13年,此次展出的“理解三星堆”展览分为施祭者、建木通天、受祭者三个单元,展出了来自三星堆和金沙的15件(套)文物,除了金沙出土的象牙尚未定级,其余14件(套)都是一级文物,较为完整地展现了3000多年前古蜀国祭祀的场景。通过展览的场景模拟和珍贵的出土文物,观众可以领略古蜀国祭祀文化的精华,感受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此次展览南科大考古专家唐际根以实物加科技的手段,用实物文物和3D打印文物复原三星堆祭祀场景。那些难以解读的、笼罩在三星堆文明上的厚厚迷雾,就这样拨云见日地呈现在深圳观众眼前。
3D打印再现文物
三星堆送展的8件文物,都是1986年从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一级文物,包括铜人面具、铜人头像、铜跪坐人像、铜尊、虎牙和玉璋等。而最新出土的形似奥特曼的青铜戴尖帽立人像、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则以3D打印文物的形式出现在展厅。
金沙送展的文物之中,既有商周时期的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玉贝,也有石虎、石蛇、石跪坐人像、小石磬和象牙,与三星堆出土的文物相得益彰。
三星堆和金沙都有玉璋出土,此次展览展出的3件玉璋各有千秋。《周礼》中曾载璋为六瑞之一,是中国古代祭祀活动中重要的礼器,同时也是社会等级与权力的代表。金沙遗址出土了200多件玉璋,色彩绚丽,形式多样,雕琢细致精美,有的在玉璋阑部装饰有多道细密的平行直线纹或曲线纹;有的刃部呈“V”字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值得注意的是,金沙遗址送展的肩扛象牙人形纹玉璋,两面刻有相同图案,上面的人物头戴高冠、双膝着地,左手持握着一件前尖后宽之物扛在肩上。有学者认为,这一块玉璋反映的是古蜀人扛着象牙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这一生动的画面与展厅还原的祭祀场景交相辉映。
《周礼·秋官·壶涿氏》中有关于用象牙殴杀水神的记载:“壶涿氏掌除水虫,以炮土之鼓殴之,以焚石投之。若欲杀其神,则以牡橭午贯象齿而沉之,则其神死,渊为陵。”其中,象齿,就是象牙。古蜀时期,成都平原常发洪水灾害。古蜀人用象牙祭祀,或许是希望象牙可以镇杀河中精怪,保佑自己的家园不被洪水淹没。
展览还原古蜀祭祀场景
学术界普遍认为三星堆发现的6个埋藏坑是祭祀坑,但祭祀的是谁,如何祭祀,一直尚无定论。唐际根希望用展览完成对祭祀现象的解读。完整的祭祀活动至少包含受祭者、祭祀者、祭器和祭法四个部分,如果埋藏坑的功能的确是祭祀,那就应该可以找到相应的祭祀器物与祭祀现象。
于是,观众可以在深圳博物馆的展厅里看到这样的场景:第一单元“施祭者”中,青铜大立人立于高台,身着龙纹衣,头戴“天目冠”,表情庄重、双手持物,当为主祭之人;青铜跪姿顶尊人像、青铜跪姿执璋人像、青铜兽冠人像、青铜跪坐人像等体量较小,同样穿戴整齐,虔诚庄重,当为从祭之人。
第二单元“建木通天”,以复制的三星堆二号祭祀坑出土的二号青铜树作为展示核心,表现古蜀国人透过神树将心中所念传达给上天。人面鸟在受祭者与青铜树之间飞翔,表现受祭者与神树之间的关联,是“建木通天”的重要佐证。
第三单元“受祭者”以纵目面具、鼓目面具等代表受祭者,其最大特点是高处悬挂或高处矗立,且不表现肢体动作。
通过展览的场景模拟和珍贵的出土文物,观众可以领略古蜀国祭祀文化的精华,感受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青铜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深圳博物馆展览上新之后,吸引了市民排队围观古蜀传奇。深圳博物馆古代艺术馆(位于福田区同心路6号)自2022年8月2日至8月31日期间,将周二至周日的开馆时间提前至9:30,方便更多市民领略古蜀文明的精华。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中国—东盟信息港助力建设“数字丝绸之路”
- 报告:部分城市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开始呈现脱钩趋势
- “猫尾草代表”履职记
- 促销活动不得先涨价再打折
- (乡村行·看振兴)淄博桓台马踏湖“藕花深处”掘“金”
- 外媒:以色列凌晨空袭叙利亚首都 致5人死15人伤
- 西藏拉萨出台8条政策 包括购房购车补贴等
- 青海农业农村部门协调落实项目资金2.3亿元助企暖企
- 也门首都萨那传出爆炸声
- 庆祝芳华入闽65周年越剧尹派折子戏专场演出举办
- 广州:未经批准擅自放生野生动物外来物种或面临最高罚款5万元
- 江苏患者跨省来浙求“秘方” 优质院内制剂显疗效
- 绿色便民做好“公交优先”
- 山东释放AEO政策红利 助企拿下国际贸易“绿色通行证”
- 埃及一栋建筑物倒塌 已致1人死亡6人受伤
- 变“流量”为“留量” 网红景点增设化妆间服务游客
- 2024第十届欧洲论坛在巴黎举办 聚焦“创新与共赢”
- 保障能力增强、技术装备突破 我国原油稳产基本盘进一步夯实
- 新疆“打馕兄弟”圆“舌尖上”的创业梦
- 探索更多“工”字特色化解劳动争议新模式
- 热门推荐
-
- 今年夏季能源电力能否顺利迎峰度夏?国家发改委回应
- 被罚超70亿元后,蚂蚁集团为重启IPO铺路?
- 前三季度中国环境空气质量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持续改善
- 今明两天广铁管内受暴雨影响的线路逐步恢复
- 中消协发布消费提示:谨慎对待 无需抢购食盐
- (经济观察)中国央行买卖国债影响几何?
- “不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 我国人工智能如何弯道超车?
- 甘肃去年修复古籍1.9万余页
- 手工吹制玻璃的匠心光影
- 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如何提升能级 专家建言扩大制度型开放
- 美军伞降事故不断,深层原因值得思考
- 云南“野生菌”香飘天涯海角
- 凡人微光|书的这边,山的那边
- “中国美食地标城市”福建福鼎举办啤酒美食节
- 中越边民“一期一会” 河口联欢共迎龙年春节
- 中国中亚谱写“丝路合作”新篇章
- 保护文化遗产 传承城市文脉
- @技能人员:小心“山寨证书”,这些分辨方法快收藏
- 载有153名乘客 印尼两飞行员在飞行途中同时睡着
- 赏冰雪品民俗 “华夏东极”佳木斯六大版块玩转冬季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