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霁翔新书带读者“听”故宫之美
《故宫的声音》书封 故宫出版社供图
中新网北京8月5日电 (记者 应妮)中国文物学会会长、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单霁翔新书《故宫的声音》5日在京发布。单霁翔现场做了“46种声音,听见故宫之美”为主题的公益读书讲座,从声音角度切入,向读者展现一个庄严中不失亲切、雅致中蕴含趣味的故宫。
全书分五辑,辑一由故宫的开门声开篇,介绍了自动讲解器的声音、水法声、手铲的声音、拍照的声音、建造宫殿的声音等。辑二从声音角度展现了一个富有生活趣味的紫禁城:从中和韶乐声说起,介绍紫禁城里怎样过大年;从凿冰的声音,探索紫禁城里怎样过夏天;还有瓷器的声音、电话铃声、炒菜的声音、滑冰的声音、唱戏的声音、读书声、自鸣钟声等。辑三重点介绍故宫中的人,如金属焊接声,讲述了文物医生的故事;志愿者的讲解声,介绍故宫的志愿者们;消防演练声,告诉大家紫禁城里的消防员是怎样防火的。辑四介绍了故宫里的新生事物,如能说话的AI机器人声、上元之夜的戏曲声、皇宫里集市的叫卖声等。最后一辑介绍了故宫里有趣的动物,有大家熟悉的故宫里的猫保安、犬侍卫,也有每日来故宫打卡的乌鸦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书一大特色是可以“收听”。书封附有二维码,扫码后可收听由作者讲述的“听见这座城”音频节目。46种声音都是从故宫实地采样,在单霁翔富有感染力的讲述中,关于故宫的故事长卷缓缓展开。读文、赏图、听书,读者可以得到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
单霁翔坦言,作为一个老故宫人,他希望把更多的故宫知识传递给读者,尤其是广大青少年。但紫禁城里的古建筑、陈列在展厅里的文物都不会说话。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匆匆而过,会留下很多遗憾。这本书从声音角度入手讲述故宫的故事,意在使冰冷、单调的文物陈列变得可亲可近,更有吸引力,让读者和观众更加喜爱这座城。
他介绍,有的声音引导读者寻访故宫里的古建筑,领略古人的智慧,比如水法声带大家来到御花园,看古代工匠堆石成山的巧思;凿冰声带大家来到皇家冰窖,去一窥古代帝王如何过夏天。有的声音带读者穿越时光,沉浸式体验传统。比如读者们可以跟着茶碗、茶碟的碰撞声,围观乾隆皇帝的宫廷年会;跟着中和韶乐的音乐声,体验在紫禁城过大年的仪式感。有的声音则打破空间隔阂,把读者拉进故宫,跟随宫里的叫卖声、故宫猫的叫声、自动讲解器的声音,来一场耳朵的游园之旅。还有的声音连接古今,从历史照进现实:在鹿鸣声中,从紫禁城里的小动物,讲到故宫博物院的动物展览……这些各种各样的声音,如果闭上眼睛去聆听,其实就是在用一种独特的方式与古人对话,也将带领读者穿越历史长河,了解600余年的紫禁城所承载的文化与记忆。
故宫出版社社长章宏伟表示,《故宫的声音》一书是故宫老院长单霁翔的心血之作,通过“故宫的声音”这个横切面,用声音做媒介,把故宫的历史与现在、传统与创新,从一个全新的维度呈现给大家,同时讲述故宫的有趣故事。让走进故宫的观众,边听边读边看,了解故宫的历史,听懂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是以不同角度宣传故宫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这本新书的出版愿景。
活动由故宫出版社和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同时也是故宫出版社“故宫百本优秀图书”公益阅读活动中的重要一环。(完)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甘肃静宁苹果“远走他乡” “致富果”串起乡村振兴路
- 克宫:俄罗斯愿与美国关系正常化 但不会“独自跳探戈”
- 广州将建设三个中西特色美食集聚区
- 2023年玉树传统赛马会暨三江源生态文化旅游节启幕
- 迟福林: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贸港要务实推进经济一体化进程
- 商务部:近期将陆续出台促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等专项政策措施
- 第九届东方经济论坛开幕
- 两岸人士聚“浙江之心” 签约投资额73.1亿元人民币
- 数字艺术如何“脱虚向实” 专家建言以学术研究引领市场
- 上海首个24小时公园图书馆“和平书院”开馆
- 高温催热“夏日经济” 前7月广东“清凉家电”出口增长
- 闽港数字经济合作论坛福州举办
- 泰国办研讨会探讨中国-东南亚互联互通高质量发展
- 西媒文章:伊拉克战争带给中东地区无尽苦难
- 大型原创交响组歌《万象——生生不息的中国》厦门奏响 著名指挥家于海执棒
- 景区防游客破坏亟需地方立法给力
- 多举措、出实招“护航”外贸企业生产 新业态成外贸增长亮点
- “蛇”我其谁!新年临近 蛇年生肖饰品走俏市场
- “云中黔歌”亮相北京时代美术馆 14组艺术作品阐释“声”之生生不息
- 大熊猫“云川”和“鑫宝”在美国圣迭戈动物园适应良好
- 热门推荐
-
- 黄河大桥护栏“一吹就倒”,需更多调查解释
- 丰收“新”盛景丨美味“桃”不掉 采摘正当时
- 从看景到入景 武汉黄陂“木兰游”持续升温
- 英国央行维持利率不变 决策投票出现新迹象
- 兰州出台黄河文化保护办法
- 全球迎技术革新浪潮,自动驾驶面临什么挑战?
- “兔圆圆”跃新春!2023年总台春晚标识和吉祥物官宣
- 吴哥古迹、希瓦古城……我国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了这些文物援助项目
- 邹训精个展“勢”开幕,呈现对“笔墨当随时代”的探索
- (新春走基层)“山棚彩楼”亮相杭州德寿宫 再现宋代皇家节庆习俗
- 浙江将再加码“两新”:范围、力度、流程三管齐下
- 绝不让医保基金成为“唐僧肉”(人民时评)
- 辽宁省筹措2.7亿元动物防疫等补助防范“双疫叠加”
- 一季度广东各级消委会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1.17亿元
- 首都机场海关查获濒危小玛瑙螺标本2292枚
- 秋分至暑热尽 哪里秋高气爽天转凉
- 中国第一大油气田连续四年油气当量突破6000万吨
- 业界共话创作与传播 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展示产业发展成果
- 本月中旬起 旅游线路迎来降价潮
- 印度学者:中国式现代化脱贫成就令人瞩目丨两会·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