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预先十日作秋天
杨秀
春夏秋冬的季节转换中,春夏和秋冬两两相继,春和秋的节点变化相对明显。春夏季,阳气由初生至盛;至秋冬,阴气渐强。春发秋收,一扬一敛。物候继替,很多习俗也相互对应。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日期在公历8月7—9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载:“立秋,七月节……秋,揫也,物于此而揫敛也。”揫敛意为聚集、收敛。自立秋开始的三候依次为:“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降;三候寒蝉鸣。”立秋时节,初有凉风,甚至会提前感知到丝丝凉意。《清嘉录》里收有谚语:“预先十日作秋天。”虽然秋凉会早到,但并不会短时间退去暑热,立秋时节仍在“三伏天”里,民间有“秋后一伏热死人”的说法,并以“秋老虎”来形容这种燥热。历经三候,暑气渐消,凉意转浓。到下一个节气处暑,才基本告别夏天。
迎秋
我国古人讲究顺天应时、承天运。早在周代,季节变换时,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至四郊迎新。逢立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举行祭祀仪式。宋代,朝廷于立秋日要举行“报秋”仪式。立秋这天,宫内要把盆栽的梧桐从外边移入殿内,待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落下一两片叶子,一叶而知秋,以寓报秋之意。
至立秋,完成夏秋季节转换,人们的生活模式也有明显变化。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赐冰”条载:“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民间亦有卖冰水儿的。饮冰至立秋止。
在没有现代制冰技术的古代,冰自何来?看清代潘荣陛的《帝京岁时纪胜》“窖冰”记载可解惑:“腊八日御河起冰贮窖,通河运冰贮内窖,太液池起冰贮雪池冰窖,开謻门运之。各门护城河打冰,于河边修土窖贮之,夏日出易甚便。”在“腊七腊八,冻掉下巴”的数九寒天,存储天然冰,早早地为炎炎夏日备好清凉饮,不得不佩服古人的解暑智慧。
立秋吃瓜是很多地方的食俗。《帝京岁时纪胜》载:“立秋预日,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院中露一宿,新秋日阖家食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清嘉录》中有“立秋西瓜”记载:“立秋前一月,街坊已担卖西瓜,至是立秋日,居人始荐于祖祢,并以之相馈贶,俗称‘立秋西瓜’。或食瓜饮烧酒,以迎新爽。”西瓜作为夏季解暑的主打瓜果,在立秋日,还兼做敬宗法祖的供品和亲邻之间流动的礼物。与立春吃萝卜的“咬春”习俗对应,有些地区还将立秋吃瓜称为“咬秋”,清《津门杂记·岁时风俗》载:“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东北地区早年间还将“打春的萝卜立秋的瓜”视为赏味的期限,之后不再视为美味。
称人、贴秋膘也是流传较广的立秋习俗。与此对应的是前期的立夏习俗。立夏节气始,进入高温天气,人们容易出现消瘦、倦怠等“疰夏”症状,依俗有尝新、称人等习俗。立秋再度称人。《清嘉录》载:“家户以大秤权人轻重,至立秋日又秤之,以验夏中之肥瘠。”古时,立夏、立秋称人,不似今天的求精准,重在求吉。体重数就高不就低,秤砣只能往外打。讲究的司称人还会边称边说些吉祥话。比如祝老人“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祝小孩“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等等。贴秋膘与称人所求相似,是希望借立秋日的食补长膘增重,提振精气神。东北一些地区,立秋日贴秋膘除了要吃大鱼大肉等富营养品之外,同进食的人选也很重要。会选比自己胖的人同餐,以求快速达到对方的体重。昔日求重求胖的做法与长期以来求温饱的生活水准相应;时下,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和新的健康理念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为减重塑身努力。立秋称人、贴秋膘的诉求可能是求轻求瘦。这样看来,打秤花的里外、同餐人的选择会不会反向选择呢?
迎秋习俗中,湘西苗族地区还有“赶秋节”习俗。立秋日,人们穿上盛装,相聚到秋坡上,荡秋千、吹芦笙,尽情欢庆。还会选出两位有声望的人装扮成“秋老人”,向大家送去丰收的祝福,祈望秋来五谷丰登。
卜秋
春种秋收、春祈秋报,是传承久远的农作节奏和农事俗信。时进立秋,拉开了大范围秋收的序幕,民间有很多卜秋、求丰收的经验总结和做法。《帝京岁时纪胜》载:秋前五日为大雨时行之候,若立秋之日得雨,则秋天畅茂,岁书大有。谚云:“骑秋一场雨,遍地出黄金。”民间有“立秋三场雨,秕稻变成米”“立秋雨淋淋,遍地是黄金”等说法。立秋的及时雨为即将收获的作物提供了关键性保障、丰收可望。但立秋雷则为人所忌。《清嘉录》载:立秋日雷鸣,主稻秀不实。谚云:“秋毂碌,收秕谷。”毂碌,形容雷声滚滚。干打雷不下雨,稻谷没有水的滋养,结实就不饱满。
秋收是春种、夏耘的目标,有了收获,民生才有基本保障。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个人、群体的礼节、荣辱,社会公序良俗的养成,端赖于这一保障。
秋爽来学
《帝京岁时纪胜》载:京师小儿懒于嗜学,严寒则歇冬,盛暑则歇夏,故学堂于立秋日大书“秋爽来学”。与秋季开学对应的是二月二的春季开学:小儿辈懒学,是日始进书房,曰“占鳌头”。拥有“懒学”待遇的京师小儿歇完冬夏,在宜人的春秋两季开启学习生涯,张弛有度。自然是顺应时令、应时而动的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写照。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秘书长)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工会助力港口行业产业工人“跨界”联合创新取得新成果
- 超长期特别国债将聚焦重点领域
- 第十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在成都开幕
- 进口九价疫苗在国内适用人群扩大,9-45岁都可接种
- 最新“MS患者生存质量报告”出炉 专家倡导早期使用高效DMT药物
- 上月招生,这月跑路!记者调查培训机构乱象
- 希腊闽商总商会举行换届典礼 陈千枝先生连任第二届会长
- 巴以冲突已致近4000人遇难 拜登与双方领导人通话
- 不断增强意志力坚忍力自制力
- 外资企业展开中国“绿色机遇”新”碳“索
- 探访海南文昌老侨宅:古韵绵长留乡愁
- 内蒙古餐饮人“复刻”元代营养学专著《饮膳正要》
- (聚焦中国高质量发展)智能生产破局新能源下半场 推动常州汽车产业革新
- 福建广东海南等地强降雨持续 局地有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 图解|稳步推进服务业开放
- 泰国一载有中国游客的巴士发生翻车事故 27人受伤
- 封禁百万个高频访问IP 国博配合公安打击黄牛
- 没尝试过的美好,都是活着的意义
- “三八”国际妇女节:认识更年期 关爱身边的她
- 上海虹桥边检站及时寻找失主 数十万日元”完璧归赵”
- 热门推荐
-
- 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传递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 “思源工程”向新疆捐赠1000万元开展“空中课堂”公益项目
- 快来体验开车穿湖!国内最长干线公路湖底隧道正式通车
- 像“人”一样的智能伙伴,飞书是如何做到的?
- 宠物有望上高铁?官方回应来啦→
- 中央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
- 中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投运
- 印度北部一客运大巴坠崖 已致36人死亡
- 央行行长潘功胜:房地产金融和地方债风险总体可控
- (新春走基层)守护“晋城蓝” 惬意“深呼吸”
- 北京拟明确将住房租金纳入监管 租客可查询监管账户余额
- 北京师范大学原创音乐剧《往事歌谣》登台北京天桥艺术中心
- 粤剧南派武打技艺展演在广州举行
- 以岭药业4款创新专利中药在尼日利亚获批注册
- “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研讨会在泰国举办 关注在泰中资企业发展
- (第六届进博会)缤纷“好物”亮相 企业直播助“全球展品”变“直播爆品”
- 金豆“含金量”掺假、直播间首饰过度“美颜”,被点名!
- 北京调整灵活就业社会保险补贴发放方式 实行先缴后补
- “茶和天下”·端午雅集活动在柏林举办
- 哥伦比亚首都将限水以缓解干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