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先民智慧的217组文物,藏着“何以中国”的密码
■本报记者 李婷
作为上海博物馆“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系列首展,“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昨天拉开帷幕。本次展览汇集了河南博物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等20家文博机构收藏的217组文物,展品总计314件,涉及89个重要考古遗址,其中定级的一级品达67组。
无论从展品规模、数量和等级上,该展堪称上博今年最重磅的精品大展。它引发广泛关注最重要的原因是“以物论史”,借助实实在在的考古发掘成果阐释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深层原因。
“中国”一词最早的记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的腹底铭文
“通过这个展览,可以解答‘何以中国’几个重要问题——中国从哪里来,中国之中在哪,中国的文化概念是什么?”河南省文物局局长田凯介绍,本次展览名称“宅兹中国”来自于西周青铜器何尊,其腹底铭文记载了武王灭商和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洛邑的重要史实,这是“中国”一词最早出现的记载。虽然铭文里的“中国”是方位词,意思是“国之中央”,指今洛阳一带,但隐含着当时的天地意识和国家观念。
据记载,距今4000年左右,中华文明多元文化在经历漫长的发展和交融后,在河洛之间凝聚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形成以王都为中心的辐射性统治格局。中国的社会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构建了古代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河南是夏商周三代文明的核心区,这里发掘的二里头遗址是一处经缜密规划、布局完整的大型都邑,它和诸多夏代遗存一起见证了夏文化。
本次展览的第一件展品夏代晚期网格纹鼎,便出土自二里头遗址。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青铜鼎,被称为“中华第一青铜鼎”。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告诉记者,这只鼎的造型和纹饰风格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陶鼎形制一脉相承。二里头青铜鼎的出现,是王权礼制萌生的象征。
一件商代中期兽面纹方鼎是商人置都于郑州的实物依据。该方鼎腹部呈斗形,口沿上有两个对称的圆拱形竖耳。承托器身的四根鼎足粗壮浑厚,为上粗下细的圆柱形。器壁四面与四隅各有兽面纹一组,四壁的两侧及下部用乳钉纹带装饰,足有兽面纹及弦纹。它出土于郑州商城遗址,结合窖藏坑规模、同出器物以及与同时代青铜器的比对,可以判定该鼎是王室重器。
周的代表性器物为一件战国晚期嵌金银团花纹带流鼎。全器饰错金银四瓣花纹、三角云纹,布局匀称和谐。这件鼎是战国时期错金银工艺的典型,纹饰非常罕见,铺首钮也很少见,造型精巧玲珑,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
记者注意到,展厅中有多件文物与妇好有关。这是一个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物,是商王武丁的妻子,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女政治家。比如,一件商代晚期的司母辛觥,是商王武丁的子辈为其母妇好所做的祭器,盖内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三字铭文。该器造型雄奇,为立兽状,兽嘴前倾,头上有卷曲犄角一对,圆目外突,后部呈鸟状,足为两蹄两爪,尾部有兽首状鋬。器表通体饰以精致繁复的纹饰,以雷纹衬底,饰有兽面纹、夔纹、羽纹等,兽脊与下额至胸铸有扉棱很是细腻精致。一件近半环形片状的凤首人身形玉佩则出土自安阳小屯妇好墓。佩的前部为凤首,钩嘴、臣字眼、高冠,冠上雕锯齿形扉牙。器身以双阴线饰变形云纹。佩的下端屈曲如跽坐人形。该玉佩两端各有一穿孔用于穿系,或为妇好生前使用之物。
整个展览以时间为线,带领观众顺着历史的轴线溯源而上,探寻先秦时期波澜壮阔文明的神采与魅力,最终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晚期商鞅方升收尾。这件器物是长方形有柄量器,外壁刻有75字铭文,分为商鞅和秦始皇两次所刻。铭文大意讲,秦孝公十八年,大良造商鞅颁布量器的标准容量。底部铭文是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衡的诏令。夏商周三代文明,奠定了中华文明绵延不断发展的基础。此后,秦统一六国,开启了中华民族大一统的帝国时代。
“何以中国?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切入点和观察立场审视研究这个问题时作出了多元多维的不同阐述,博物馆因其自身承载的历史也拥有着助力解答中华文明起源这个宏大命题的天然使命。”上海博物馆馆长杨志刚透露,该馆将联合国内文物大省,在今后五至十年内举办一系列“何以中国”文物考古大展,用考古发现讲好中国故事,以史增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据悉,上海博物馆自行研发的数字藏品平台“海上博物”将于8月5日正式上线。届时,此次展出的两件国宝藏品商鞅方升和西周保卣将以数字藏品形式登场。此外,驻守上海博物馆南大门20余载的八尊神兽,也将以“上博META少年”形象陆续亮相。这是迄今全国博物馆界自行研发、自主拥有知识产权的首个数字藏品平台及区块链技术体系。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电影《边海》演绎中越跨国恋情 将在全国上映
山西省人大代表张宏亮:加大扶持非遗项目单位力度 助力乡村振兴
“寻获——姚河塬遗址考古成果展”亮相宁夏彭阳博物馆
大寒·冬将尽天渐暖 “忙年”正当时丨文化中国行
官宣!总台《2025年春节联欢晚会》新闻发布会介绍创新亮点 发布主持人阵容
山东“文创+”融合城市特色 助推传统文化“出圈”海外
近50件珍贵文物亮相“古青州造像艺术特展” 呈现动人“青州微笑”
“大漠长歌—敦煌石窟艺术特展”在四川广安开幕
首日销售突破1.7亿 6部新片争流春节档
“禅心妙韵”——星云大师书法作品展开幕
“85后导演”撑起“前春节档”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嘉峪关国际短片电影展开幕 王宝强等联袂演唱主题曲首发
- 新版RDPAC行业行为准则在京发布
- 山海关中国长城博物馆(暂定名)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 安徽去年新增注册商标超12万件
- 山东省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 芬兰执政党在议会选举中落败 总理马林承认败选
- 退休5个月后,中国中冶原总裁张孟星被查
- 珠江防总针对粤、闽启动防汛Ⅳ级应急响应
- 春季养生 这几个食疗方用起来
-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境内发现大型古墓葬群及石人像
- 福建龙岩多部门联合开展水域救援演练
- 辛弃疾祖籍地与出生地、终老地首次携手 探“名士文化”传承新径
- 西安机场三期建成后将接入阿里云通义大模型
- 中日韩166件书法篆刻作品聚兰亭 致敬“书圣”共促交流
- 新闻1+1丨持续高温下,多地旱情如何应对?
- 首个全国生态日北京宣传活动开启 启动绿色榜样人物评选
- “链”就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 徐工集团发布“领航·攀登”行动计划
- 中国文化和旅游资源全球发布系列活动之新疆秋冬季文旅资源推介会举办
- 中国能源头部企业“碳”路未来 联手打造绿色供应链
- 霜降:霜华凌凌 秋实累累
- 热门推荐
-
- 世卫组织正式将阿斯巴甜列为“可能致癌物”
- 面向星海孜孜以求 他们“对话”宇宙、定格黑洞
- 华为将在柬埔寨启动“1-100-1000”项目
- 延缓大脑衰退 补充膳食纤维有功效
- 1月16日“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比昨天上升0.16个点
- 一根网线,连通经济新蓝海(评论员观察)
- 2024国考笔试今日开考 报名人数首破300万
- 安徽合肥公安机关交出2022年经侦“成绩单”: 挽损10.13亿余元
- 从房价大跌到GDP增速第一,鹤岗经历了什么?
- 2022年中国“三新”经济增加值相当于GDP的比重为17.36%
- 让“考古热”走得更久远
- 中新真探:荞麦面升糖指数很高,不利于控制血糖?
- 俄国防部:在莫斯科州击落两架乌克兰无人机
- 宁夏沙湖:夏日湿地 绿意盎然
- “五一”假日消费活跃 大宗消费稳步增长
- 天津出台实施方案 24.8亿元规模资金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 湖南浏阳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营商环境更优
- 法国小伙的就诊小作文走红:在中国看病太“丝滑”了
- 【文化评析】期待更多传统村落焕发新生机
- (身边的变化)“生态司法守护一件事”助推浙闽两省携手共护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