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他把最好的论文都“写”在企业里
“他把最好的论文都‘写’在企业里”
——追忆“中国质量管理之父”刘源张
【科星百年】
◎本报记者 姜 靖
2025年1月1日,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源张诞辰100周年。“刘先生把最好的论文都‘写’在了企业里,他的研究成果与全国各地企业的成长紧密相连。今天中国制造能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刘先生功不可没。”追忆起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的刘源张,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汪寿阳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距离刘源张辞世已10年有余,但国际质量科学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郞志正仍清楚地记得,在近千人的送行队伍中,来了好多退休厂长、车间主任和普通工人,甚至还有不少老工人派孩子前来。
“刘老在中国大地播下了第一颗质量管理的种子,在他的精心照料和呵护下,质量管理之树茁壮成长,现已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森林。”中国质量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段永刚说。
与质量管理结缘
1956年8月25日,从日本舞鹤港开来的“兴安丸”轮船停靠天津港。时隔15年,刘源张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在刘源张身边学习和工作了30余年的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佟仁城告诉记者,刘源张自幼命运多舛。他原本姓张,家庭变故,被过继给了外祖母刘氏,这也是他名字的由来。
1941年秋,刘源张考入燕京大学,然而仅读了3个月,太平洋战争就爆发了,学校被迫关闭。次年3月,刘源张赴日留学,辗转长崎、高松、山口等地,于1946年4月考入京都帝国大学(现京都大学)经济学部。在那里,刘源张遇到对他影响深远的导师青山秀夫。
1950年12月,在青山秀夫推荐下,刘源张进入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学习。
“你毕业后想干嘛呀?”青山秀夫问。
“我想回家。”刘源张生前接受采访时说,导师原本希望他回到京都大学教书,见他执意回国,迟疑了一下,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为此建议他不要搞纯理论,学点实用的,回国用得上。
于是,刘源张改学运筹学,质量管理正是其中的重要内容。斯坦福大学教授格兰特是当时国际质量管理界的大师。为了听格兰特的课,连续两个暑假,刘源张索性搬到斯坦福。格兰特学识渊博,上课时引经据典、妙趣横生,使刘源张逐渐对质量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回国后不久,原本想去长春一汽的刘源张收到时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所长钱学森的信,力邀其加入运筹学研究室。
当了解到刘源张想从事质量控制工作时,钱学森给他放了1个月的假,让他去各个工厂跑一跑,了解一下情况。
最终,在钱学森的帮助下,刘源张建立起我国第一个质量控制研究组,致力于研究、应用和推广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1957年9月,刘源张与第一机械工业部合办的质量控制讲习班开讲。这是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的质量控制讲习班。随后,他又与纺织工业部、电子工业部等合作办了讲习班,为我国企业撒下了一颗颗质量管理的种子。
做研究室与工厂间的“搬运工”
北京国棉一厂、上海第二纺织机械厂、长春一汽、鞍钢……在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杨翠红印象里,刘源张一年有300多天都泡在企业,跑遍了大江南北的大小工厂,介绍推广质量控制理论和方法。
1960年,冬日的长春一汽车间。彼时,驾驶杆下端的涡轮蜗杆是“解放”牌卡车的关键零部件,废品率颇高。刘源张带着专家小组,一边帮工人扫地、递零件、擦机床,一边观察工人的操作动作。几天记录了500多个测量数据,画成波动图和控制图,计算出统计分析结果。最后他们发现,是机床一端机座里的垫片被磨损3微米导致了高废品率。
从此,刘源张“工厂大夫”的美誉不胫而走。不过,他却戏称自己是“搬运工”:把西方的东西搬到东方来,把东方的东西搬到西方去;把研究室的东西搬到工厂来,把工厂的东西搬到研究室去。
“我不需要你成为大名鼎鼎的科学家,但你一定要把专业做好,成为你这个领域的专家。”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杨晓光对刘源张的这句教导印象颇深。刘源张口中的专家,不能“宅”在研究室,必须泡在车间一线。
“刘先生特别注重将理论与中国企业实际相结合,他强调要‘把自己的变成大家的’‘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他不在意自己的管理理论是否变成大部头的著作,而是将它们简化成为工人朗朗上口的口诀。”佟仁城说。
就这样,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渐渐在国内推广开来。1960年,刘源张在试点工作经验基础上,出版《运筹学在纺织工业中的应用》一书,开启了我国管理科学理论联系行业实际的先河。
“我不写那些大部头的著作,我就带我编写的这些小册子下工厂,给工人们看。”刘源张生前接受采访时说。
一生追逐质量强国梦
一个偶然的机会,以前在北京国棉一厂的合作伙伴、彼时任北京清河毛纺厂副总工程师的王槐荫邀请刘源张到清河毛纺厂工作。在那里,刘源张开办了第一个全面质量管理讲习班,组建了我国第一个质量管理(QC)小组。
刘源张学生、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仲何回忆说,为解决清河毛纺厂纺织断纱问题,刘源张在车间蹲了3个月。“老头往机器边上一站,就知道声音对不对,最终让成品率从70%提到99%以上,让用了几十年的老设备生产出获国优金奖的产品。”王仲何说。
此后,刘源张又到北京内燃机总厂、二汽等10多个大型企业推广全面质量管理工作。国家有关部门召开现场会,推广刘源张倡导的全面质量管理做法。1979年,全面质量管理开始在全国企业中推行。为此,刘源张被授予了“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武艰告诉记者,刘源张一生获奖无数,几乎囊括了国际质量管理领域所有大奖,但他最看重“全国劳动模范”这一荣誉,并将其印在自己的名片上。在刘源张看来,这个奖是国家对所有质量工作者的肯定。
随后几年,刘源张以电视讲座为切入口,将全面质量管理由工业企业扩大到服务业。一套名为《服务工作全面质量管理》的电视讲座在中央电视台反复播放,在中国质量管理界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郞志正说:“刘源张先生把全面质量管理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入到中国,结合中国国情,强调以用户为中心、过程控制、PDCA程序应用,以及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的活动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质量管理。先生亲自讲课培养了一批质量骨干,并辅导了一批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活动。”
年近古稀,刘源张当选“全国质量管理与质证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参与组织了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宣贯和实施。在他和同行们的努力下,国家先后出台了《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ISO9000族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等,这些标准的实施为我国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作出了贡献。
2011年,在《质量发展纲要》发布前的讨论会上,刘源张最后发言:“我只说两句话,一是我干了一辈子质量,实现质量强国是我的梦;二是追求和享受高质量的生活,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梦。不圆这个梦,我死不瞑目!”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刘源张工作到住院前的最后一刻。“刘先生是中国质量管理界的一面旗帜,我们说美国有戴明、朱兰,日本有石川馨,中国有刘源张。”郞志成说,刘先生的辞世,被国际质量科学院原理事长玛丽·简·瑞恩称之为“全球质量进步的一大损失”。
可以告慰的是,刘源张的梦想,正在中国逐渐成为现实。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丁晓蕾、魏蕾、许清对本文亦有贡献)
人物简介
刘源张(1925年1月1日—2014年4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管理科学和管理工程专家、我国全面质量管理领域开拓者和奠基人,被誉为“中国质量管理之父”。他在国内率先倡导全面质量管理,致力于质量管理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身体力行在全国各地工厂进行宣传;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中国科学院重大科研成果一等奖、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费根堡姆终身成就奖、兰卡斯特奖、石川馨—狩野奖等国内外奖项。
(科技日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总台记者专访丨阿富汗官员:美国发动战争导致大量阿富汗平民残疾
- AI“复活”逝者引热议 数字生命需理性看待
- 北京:多措并举加快市民生活恢复正常
- 国际热评:亚太不是地缘对抗的角斗场
- 2024年澳门大学生就业与实习招聘会规模创新高
- 协同十载硕果丰 大兴发展正当时
- 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当前全球贸易数字化发展趋势呈现三大新特征
- 2023年中国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大赛开赛 千余名选手同场竞技
- 美最高法院8日将听取特朗普对科州参选资格裁决的上诉
- 为“最坏情况”做准备?美政府或从中东撤离数十万美国公民
- 山东今年或受1至2个台风影响 发生极端强降水的概率大
- 曹禺名作《北京人》十年后回归人艺舞台
- 儿童文学缘何在成年人中热了起来
- 南方地区有强降雨和强对流 新疆内蒙古有沙尘
- 山西岢岚:“帮”出新面貌 “扶”上幸福路
- 乌克兰切尔尼戈夫遭袭逾百人死伤 泽连斯基发声
- 2024浙江国际电子商务博览会开展 中外客商共拓贸易新蓝海
- 湖南省气象台发布强对流蓝色预警
-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铁路连接线全线通车
- 韩政府发布航天产业集群计划
- 热门推荐
-
- 国际识局:黎以冲突持续升级超2000人死伤,联合国秘书长警告!
- 珍稀丹霞梧桐首次实现整群异地迁种 落户华南国家植物园
- 一颗红枣,何以成新疆昆玉市的名片?
- 氢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制造基地在天津竣工投产
- “五一”期间 西藏接待海内外游客134.82人次
- 莫斯科发生枪击事件导致2死7伤
- 埃及和土耳其同意将尽快恢复两国大使级外交关系
- 涉嫌下注选举日期,英国首相苏纳克一保镖被捕
- 填补文物资源空白 山西太原公布“四普”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情况
- 安徽600余克低体重试管双胞胎闯过“呼吸关”
- 中物联:今年前两个月我国社会物流总额55.4万亿元 同比增长5.9%
- 【寻味中华 | 文博】风雨沧桑屈原祠 追思屈风延千年
- 土耳其逮捕百余名与“伊斯兰国”有关的嫌疑人
- 四川凉山州金阳县“8·21”山洪灾害责任追究情况公布
- 美食“逛吃购”一条龙 2023全球预制食材博览会郑州开幕
- “悟空”点燃多个产业“黑神话效应”
- “丝路情缘”影视节目展映活动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启动
- 齐齐哈尔市:打造“四所一庭一中心”模式 延伸基层法治服务
- 德军工企业计划向乌克兰提供翻新坦克
- 中外游客在吉林边陲小城遇到暖心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