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门锁被商家拍摄短视频带货 法院:道歉并赔偿
短视频带货是新兴的电商形式,但拍摄时拍到了不知情的消费者是否算侵权呢?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前些日子就审理了这样一起网络侵权责任纠纷案。今年2月,重庆的王女士在网上购买了一把智能门锁,安装的时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卖商家拍摄了视频短片并发到了网上。
觉得被侵权的王女士协商无果后起诉了商家。最终,法院判决商家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我们通过这起案件的审理,来看看拍摄视频的侵权是如何界定的。
这是商家发布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的视频,原告王女士正是因为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了这条视频,才决定起诉对方的。
王女士说自己当时想要给家里的防盗门更换智能门锁,刚好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了这家智能门锁商家的短视频,于是就在网上下了单。
王女士下单后的第二天下午,工作人员来到王女士家中安装门锁,并进行了视频拍摄,经过剪辑后发布在短视频平台。在这条视频中王女士和她的家人都被拍摄入镜。
自家更换智能门锁,却被商家拍摄成了短视频,自己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成了商家的龙套演员,甚至还被观看这条短视频的网友评头论足。这让王女士十分气愤。
于是王女士第一时间就联系了这家智能门锁的商家,要求对方将这条短视频进行下架处理。
大约一个多小时之后,智能门锁的商家下架并删除了这条短视频,但双方对王女士要求的赔偿金额协商未果。于是王女士将商家起诉到了法院,要求智能门锁的商家对自己赔礼道歉并且赔偿自己的名誉损失、肖像损失及精神损失费共计2万元。
商家是否构成对原告肖像权和名誉权侵犯
王女士认为商家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肖像权、名誉权。智能门锁的商家则认为在此前的微信聊天记录里,王女士已经同意了他们拍摄短视频,也就是默认可以发布上网了。面对原被告双方的意见,法院将如何审理呢?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法官 刘畅:被告将安装门锁过程中,拍摄视频时,拍摄到了原告及家人的肖像,并且用于广告宣传,是否构成对原告肖像权和名誉权的侵犯,这是双方的争议焦点。
原告王女士认为,双方在微信聊天中,自己从未明确同意过被告对自己安装门锁的过程进行拍摄。被告在未经自己授权同意的情况下,私自拍摄了安装视频,并且上传到网络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已经侵犯自己和家人的肖像权。
被告对这个说法并不认可。被告提出,他们在为原告提供门锁安装服务时,已经提前一天在微信上告知了原告会有视频拍摄,但原告没有明确提出意见,因此他们认为,原告对于现场拍摄行为是表示默认的。
被告还提出,自己长期拍摄门锁安装视频并在短视频平台进行宣传,原告王女士也是因为看到了他们此前发布的短视频才会选择购买门锁。所以王女士早应该知晓上门安装会有视频拍摄。并且被告在安装门锁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拍摄的行为,王女士是可以看到且默许的。
对此,原告王女士表示,当时被告在安装智能门锁时,由于楼道灯光灰暗,自己只认为对方的行为是在照明,并没有留意到对方在拍摄视频。
法官释法:构成侵害肖像权有两大要件
本案中,要认定事实的关键在于被告使用原告的肖像权拍摄短视频,是否取得了原告的同意,拍摄的短视频是否以营利为目的。于是法官调取了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进行了分析。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条规定:“行为人可以明示或者默示做出意思表示。沉默只有在法律规定、当事人约定或者符合当事人之间的交易习惯时,才可以视作意思表示。”
法官表示,对于被告安装门锁时的拍摄行为,原告虽有知晓,但并未以意思表示的方式予以认可,不能以原告未作回应就认定原告已经接受和同意被告取得和使用其肖像。
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法官 刘畅:被告在微信中只是告知说上门安装门锁拍视频,但是原告没有回复,有可能原告没有看见,也有可能原告没有同意。没有证据证明原告以自己的方式,不管明示默示的方式,同意被告拍摄她的视频。
此外,法官介绍,民法典第一千零二十条规定,合理实施下列行为的,可以不经肖像权人同意。
在本案中,被告拍摄的视频对象特定,王女士并非偶然入镜,且被告将王女士的肖像用于商业宣传和营利,目的明确,不属于法律规定地对个人肖像权的“合理使用”范畴,因此被告的行为构成对王女士肖像权的侵犯,应当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024年8月9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做出判决,判决被告在其注册经营的网络账号上对其未经许可使用原告王女士肖像一事发布致歉声明,并赔偿王女士经济损失1500元。
消费者如何维护权益 商家如何规范其行为
如今,许多商家热衷于将线下消费实况以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展示在网络上,以此来吸引更多客流,却未注意对消费者的保护。对此,消费者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商家和网络平台又该如何规范此类行为呢?
记者发现,许多消费者在线下场所消费时并不知道自己被商家拍摄上传或直播到网上,消费者时常会担心自己被动充当商家的引流道具,同时给自己相关行踪、面部等信息带来泄露的不确定风险。
专家表示,随着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加快融合,商家创新营销方式,将消费者真实消费过程制作成短视频上传到网上进行宣传,可以给更多的消费者提供真实的消费场景感受,同时这类短视频也可能会在短视频平台获取更多的流量推广。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在购买、使用商品和接受服务时,享有个人信息依法得到保护的权利。《个人信息保护法》也规定,商家在拍摄、直播消费者,应取得个人同意;同时,个人对其个人信息的处理享有知情权、决定权,有权限制或者拒绝他人对其个人信息进行处理。因此专家也指出,商家在进行宣传推广的同时,也应遵循合法、合理原则,充分告知消费者拍摄的内容、目的、使用范围等,征求消费者意见。
除了商家要规范自身行为,网络平台对涉及消费场景的短视频或直播内容也要加强审核力度。快速反应、处理、下架涉嫌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短视频或者直播内容。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浙江乐清:从新生代企业家近况 折射民企接班潮
- 逾百位两岸知名作家和高校青年厦门共话两岸文学交流合作
- 印尼玛琅孔院举办中国元素环保服装秀
- 江苏扬州市“好地方少年行”IP发布 吉祥物“扬笑笑”登场
- 山东科技成果迈步“生产线” “落地生金”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 展现生态文明建设研究成果 四部生态文明著作出版
- “爆款”大模型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赋能多元化具体场景应用
- 宁夏头茬枸杞迎来采摘季
- 中国2023年银行结售汇呈逆差 外汇市场韧性较强
- 建设银行亮相2024年网络安全博览会
- 二月二“龙抬头”,这个“龙”从何而来?
- 第三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启动 设立1亿元发展基金
- “文物医生”四十余载漫漫科研路 赋能文物“焕新生”
- 澳专家点赞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做得出色,利好世界丨世界观
- 【光明论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 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85后”香港青年入湘开拓创“佳业” 激活创新“生命力”
- 贵州一网点开出双色球6.8亿巨奖
- 北京今天晴晒在线最高气温31℃ 明天降雨来扰气温下降
- “陪拍”流行ing! “爆单”之下暗藏隐患
- 美前检察官:特朗普正以检方梦寐以求的方式自证其罪
- 热门推荐
-
- 中国面食产业龙头企业“牛肉面之城”组团取“出海经”
- 端午假期首日,各地景区人气值咋样?数据来了
- 有聊丨曹曦文:演技难有绝对标准,尽力打动观众就足够
- 高温来袭,卒中发作风险加大 专家呼吁:快速识别 就医勿延误
- 非盟执行理事会会议呼吁加快非洲一体化
- 樊吉社:观察美国外交需从内政开始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世界铜都”江西鹰潭:“四位一体”助力铜产品“买全球、卖全球”
- 前7个月电力行业利润增幅领跑 行业加速转型激活电力消费“源动力”
- 俄国家杜马官员:俄方将就驻叙军事基地问题开展相关工作
- 中国交响乐团发布2024音乐季 中外经典纷至沓来
- 美国俄亥俄州居民接连出现病症 担忧列车脱轨事故影响长期化
- 以军轰炸加沙城内两栋住宅楼 已致至少50人死亡
- “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巴黎举行
- 广州发布全国首单涉农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
- 俄罗斯任命新海军总司令及两大舰队司令
- 中国主张强化对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国际监督
- 大庆油田“数智测试”与“数智油田”建设融合发展
- 辽宁大力推进“平安护航”专项行动 违法犯罪警情环比下降2.14%
- 六集纪录片《归来》首播 全景展现上世纪五十年代2000多名海外科学家一片赤诚向祖国的故事
- 乌克兰多地停电、传出爆炸声,这个核电站又出事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