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留学生走进青岛胶州体验中国乡村之美
中新网青岛12月11日电(胡耀杰 张孝鹏)“大家烤着炉火聊天,真诚互动的感觉,让我想起了家乡。”俄罗斯籍留学生李康丽11日说。当日,“外籍留学生走进洋河镇 沉浸式体验胶州乡村文旅‘新样板’”活动举行,来自近10个国家的21名留学生走进青岛市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沉浸式”体验中国乡村之美。
“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舍外寒风凛冽,舍内满是热情,在艾山乡村振兴示范片区曹家庄村天泽茶舍,来自吉尔吉斯斯坦的留学生诺娜与当地青年一起,用熟练的中文朗诵起诗歌《再别康桥》。
现场,外籍留学生泡茶、烤橘子,争相体验围炉煮茶。留学生们还与当地村民依次上台,分别表演歌曲《喀秋莎》与快书《话洋河》,各具特色的节目吸引阵阵掌声。李康丽说,中国的乡村既有天然的亲近感,又有十足的吸引力,她今后要更加深入地感受中国、了解中国。
结束对曹家庄村的探访,留学生们走进了有着约150年手造历史的兴郭村。近年来,胶州市依托兴郭村打造“上合有礼·艾上手造”特色村,在该村建设指尖造物坊、有艾工坊、礼遇匠心馆等空间,有效拓展了手造产业体验场景。
在兴郭村,外籍留学生学习剪纸技巧、体验香囊制作,深入感受当地风土人情。“印度尼西亚有着丰富的手工艺传统。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乡村对手工艺的传承和发展,这里将传统文化现代化、产业化,给了我很大启发。”印度尼西亚籍留学生何维理说。
据悉,本次活动由胶州市委宣传部、中国—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胶州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胶州市洋河镇承办,旨在发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公共产品属性,搭建外国友人深度感知中国、了解中国的桥梁,促进多国文化交流,讲述中国乡村振兴故事。(完)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下周今年来最大范围雨雪将上线 春节前有大规模晾晒计划的抓紧安排
- 用公益之心 为少年喝彩——首钢体育携手尚赫公益基金会走进校园 传递篮球梦想
- 尼加拉瓜宣布与厄瓜多尔断交
- 第14届全国世界语大会在京举行
- 广州南沙与香港深化养老服务合作
- 第六届进博会进一步优化专区 “黑科技”将集中亮相
- 儿童呼吸道疾病诊疗量呈波动下降趋势 国家卫健委最新通报→
- 冷空气携冰霜冻南下 广州今年首发寒冷预警
- 春运收官 青藏集团公司客运量创历史新高
- 鸟儿唱歌为何差异这么大
- 马来西亚与印尼领导人称将携手维护棕榈油产业
- 中国自主量子算力已出口销售
- 多位经济学家把脉明年 政策发力仍有空间
- 全国三分之一的泡菜,竟都来自苏东坡的家乡
- 第七届进博会全球推介路演首站在越南举办
- 2024中关村论坛4月举办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首次作为支持单位
- 逾百个药品新增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 更多哮喘患者有望获益
- (新春见闻)台胞公寓里围炉话新年
- 纳吉布涉嫌篡改“一马公司”报告案被判无罪
- 苏州“周公墩”之谜
- 热门推荐
-
- 中国最新完成7次“奋斗者”号载人深潜作业 最深达7735.9米
- 国家发改委:全力做好供暖季的能源保供各项工作
- 多媒体辅助,不可喧宾夺主
- 全力保障“菜篮子”货足价稳
- 锡剧《烛光在前》获文华大奖 主演孙薇:主旋律是地方戏曲的广阔天地
- 落实“东数西算”战略 快手智能云乌兰察布数据中心正式投运
- 台风“格美”携强降雨北上 南方高温进一步缩减
- 文化出海 江西南康城市超级IP《天才小鲁班》亮相法国戛纳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走近钢铁生产和运营的最强“大脑”
- 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月供能省多少
-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稳步改善 引数万羽候鸟迁飞
- 重庆脑瘫青年写书记录生活:人生就是且行且珍惜
- 北京“美丽乡村路”超千公里 评出16条“最美乡村路”
-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日本强行批准核污染水排放方案极其不负责任
- 津子围:书写新城乡写作的时代印记
- G36宁洛高速跨淮河特大桥主塔封顶
- 加拿大广播公司宣布大幅裁员并削减节目
- 湖北警方打掉一跨省组织作弊团伙 抓获40人
- 电动自行车超标电池售卖乱象:线下门店称可订购超标电池
- (中国新貌)从陆地到水下,“数字考古”丰富山东“历史图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