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新设“记”|台湾青年陈晓文:在老家的日新月异中收获成长与幸福
编前语:
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
《老家新设“记”》记录台湾青年与大陆老家的“双向奔赴”,珍藏乡情的血脉相牵,感受家乡的新颜蝶变。以青春之名,跨越海峡,寻根、寻梦。
陌生又熟悉的老家
既陌生又熟悉,这是陈晓文第一次跟随家人从台湾来到苏州探亲时的感受。“好像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但其实我又感觉和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听到了很多苏州话,这种吴侬软语的腔调就是我小时候经常听到的。”
陈晓文的爷爷奶奶都是苏州人,从小他们就会对她讲述苏州的种种故事。对于年幼的陈晓文来说,老家虽然素未谋面,却依然可感可知。奶奶烧的苏州菜满是家乡的味道,远方的来信,长辈探亲带回的毛笔、特色字画也都带有家乡的韵味。
“爸爸带回来的风景画里总是有寒山寺,我从小也特别会背《枫桥夜泊》这首唐诗。” 提到自己第一次来到寒山寺的场景,陈晓文用“不可思议”描述,“带着一点小小的激动,我居然来到了在历史课本里面才有的一个地方。”正是在这些代表性的地方,陈晓文对老家的初印象更加具象化:历史悠久的古典水乡。而与大陆亲人们的初次见面,真正拉近了陈晓文与老家的距离。
“大家都很亲切,相处非常融洽。我觉得特别有意义的就是虽然我们相隔着海峡,但共同的血脉、共同的根又把我们联系在一起。”
陈晓文家人早期来苏州探亲旧照
陈晓文回忆说,两岸恢复往来后,奶奶和姑姑来到苏州寻亲,辗转一年多后找到了大陆的亲人,实现了大家族的团圆。“之后两岸的亲戚们就一直保持着来往。九十年代的时候,我的叔叔和姑姑就过来苏州发展,也算是当时比较早期的一批台商。”
2002 年,陈晓文也来到了苏州,期待着探索新的世界。
跟随时代潮流的成长
陈晓文来到苏州之后进入了一家美容美发化妆培训学校,她从化妆助教做起,一待就是二十多年,如今已经成为这家培训学校的校长。
最初来到苏州时,陈晓文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没有想过自己的发展之路可以走到多远。一次参赛经历给了陈晓文“底气”,更延续了她和苏州老家的缘分。
陈晓文参加2002年苏州市美容美发技能大赛
在2002年苏州市美容美发技能大赛中,陈晓文获得了她在化妆职业生涯中的第一个奖。回过头再看,陈晓文觉得这个奖杯就是她成长之路的一个“分水岭”。“那时候我是很兴奋,也很开心的,带着这个奖杯回到台湾之后,我还想回来参加江苏省的比赛。”回来后,陈晓文在江苏省的比赛中获得银奖,这大大增加了她留下的信心。“我感觉又更上了一个台阶,又进步了,后来我就觉得要在这边发展。”
职业发展早期,陈晓文很努力,每天都反复练习化妆技能,坐在公交车上时也会抓住零碎时间练习打粉底的手腕动作。最开始,陈晓文的工资并不多,还会从父母那里拿些“零用钱”。逐渐地,她不再需要家里“补贴”,自己能攒够每年回台湾的机票费用和其他花费。持续了四五年后,她感到“生活又更好了一点”。
陈晓文指导学生化妆
“我刚好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得到了机会。整个社会对于美的意识提升了,苏州文化活动也特别多,对于我们化妆师、造型师以及学生来说,会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在不断的历练中,陈晓文收获无数奖状和荣誉。国家美容高级技师(一级)、江苏省产业教授、苏州市姑苏高技能突出人才……陈晓文迎来了自己的 “高光时刻”。
发展与融合下的幸福
“我觉得在苏州非常幸运,职业发展得非常好,也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在大陆老家,陈晓文认识了土生土长的苏州青年蔡鹤龄,在恋爱将近十年后,两人步入婚姻。
最开始,陈晓文的父母并不支持两人的恋爱。当时,在他们眼中,不同地方长大的两个人在生活习惯等方面总归有差异,但来到大陆的良好体验给陈晓文父母吃下了“定心丸”。“她的爸爸妈妈每次来大陆、来苏州玩,感受都很好。后来他们 2008 年也来苏州定居,我们的感情也越来越顺利。” 回忆起这段爱情长跑,蔡鹤龄深有感触。
2014年,陈晓文和蔡鹤龄参加了首次海峡两岸新人结婚集体颁证仪式,他们的结婚纪念邮票也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如今,两人已经结婚十年,有了可爱的一儿一女。“他们会用台湾腔叫我妈妈,但是叫爸爸就是标准普通话的发音。”陈晓文笑说,蔡鹤龄则用“融合”去概括。“他们这一代是两岸融合得很好的一代。像语言、饮食这些习惯上,两岸或多或少有差异,但我和晓文经过磨合、融合之后非常融洽地生活在一个家里,而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已经完全将这些融为一体了。”
“融合”也是陈晓文最深切的感受。2018年,陈晓文拿到了江苏省第一张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她的融入感与归属感也更深了。“最简单的像交通方面,坐高铁进出站变得更加便捷,我们也可以办理医保、社保,基本上就是同城待遇。”
“融合”还是陈晓文对苏州的评价。“既古典又现代。”陈晓文坦言,在苏州生活了二十多年后,自己越来越喜欢苏州。“整个城市也一直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生活在金鸡湖一带,感受非常深。”陈晓文表示,城市的发展让生活更好了,也特别容易感受到苏州的文化气息,经常兜兜风,看看演出、展览,让自己和家人得到熏陶和提升。
“感觉我跟着这座城市一起成长,我真正在这里扎根了。” 陈晓文直言,苏州就是自己的家,“未来,我和苏州、我的家庭和苏州还会有更多美好的故事。 ”
来源:荔枝新闻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春风十里,天津等你”春季文旅活动全面开启
- 云南寻甸“浪漫花海旅游季”启动 邀游客体验“美好生活在云南”
- 全国专家聚首寻找答案 沉睡千年霍州窑怎样“活”起来?
- 吉林市建设“筑梦空间” 服务新兴青年群体
- 深圳建成73个鹏辰驿站 创新禁毒社会治理
- 湖北聚“链”成群 加快节能环保产业发展
- 中国社会组织在联合国肯尼亚办事处举办“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未来”边会
- 液化气罐事故频发 事故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安全隐患?
- 孟加拉国东北部发生洪水灾害 受灾人数超73万人
- 意大利众议院否决政府提出的增加预算议案
- 俄罗斯商务日在长春举办 商讨地区间多领域合作
- 湖南遇近50年来最强寒潮 各地各部门全力保畅保供
- 广东“星火贷”累计发放贷款超2500亿元
- 天津首辆自动驾驶旅游巴士“奇幻海洋号”正式运营
- 女高音歌唱家孙秀苇领衔 “歌剧二重唱音乐会”展现和音之美
- 首都机场海关在入境航班客舱内捕获活体蝙蝠
- 杭州一大学推出“AI辅导员” 可为学生解答事务性问题
- 探秘铁路编组站:“钢铁蜘蛛侠”这样织就行车网
- 宁夏银川“一单制”铁海联运覆盖27个国家、地区
- 2024年羽毛球世青赛团体赛:中国队大练兵轻取两连胜
- 热门推荐
-
- 《桐城派经典古文选读(青少年版)》首发 为学生展现桐城派古文之美
- 一条民资控股高铁线,为市场准入制度改革提速
- 团伙利用AI换脸视频通话诈骗企业30万元 警方发布提示
- 马里发生汽车坠桥事故 已致31人遇难10人受伤
- 高市早苗宣布参选日本自民党总裁 系第二次挑战
- 北京市园林绿化系统已清理倒伏树木864棵 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
- 加拿大政府收紧临时外国工人吸纳政策
- 中国代表:反对在朝鲜半岛举行大规模联合军演
- 以数字引领乡村 浙江将建1000家数字工厂、100家未来农场
- 中国石墨产业高质量发展论坛举行 “中国石墨之都”8条产业链强势崛起
- 七十五载砥砺奋进 外媒称赞中国书写发展奇迹
- 北京铁警开展夏季治安整治行动 重拳打击危及行车安全等行为
- 四川在建最大跨径斜拉桥——新市金沙江特大桥主塔封顶
- 交通运输部:今天全国预计发送旅客总量5344.2万人次
- 2022年广州跨境电商规模突破千亿元 继续领跑全国
- 冯骥才:非遗学人才不是从教室走出 而是从田野走来
- 聚焦“人工智能”主题 2024年柏林IFA展开幕
- 俄反对派人士纳瓦利内在狱中死亡 狱方:散步后失去知觉
- 广州推出“低空经济20条” 发布12个应用场景
- 第21届东博会旅游展区在桂林开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