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圈采蘑菇、摘野果盛行,别让“灭绝式打野”抢了小动物的过冬口粮
别让“灭绝式打野”抢了小动物的过冬口粮
采几朵蘑菇、捡几颗橡果、再摘一串红艳艳的南天竹果实,今年盛行的边徒步边“打野”,让户外活动有了更多“收获感”。然而记者从南京徒步圈了解到,“打野”行为如今渐渐变味,一些“灭绝式打野”不仅抢了小动物赖以熬过寒冬的口粮,还可能对生态造成更长久的破坏。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刘丽媛
变味的“灭绝式打野”令人忧心
“自从带他认植物、捡果子之后,我家小孩就喜欢上了户外活动。”市民小雅告诉记者,过去几个月,只要周末天气好,小雅和儿子都会到南京的几座山里面转转,对照图册和动植物识别APP,认识了很多动植物,还捡了一些树枝、松柏果实制作冰箱贴,这种每次都有收获的感觉,让儿子喜欢上户外活动。由于经常徒步,小雅在社交平台上加入了一些群组,她发现,一些网友分享的“打野”图渐渐有些变味了。“有些人一次采摘好几筐栗子、橡果、蘑菇,甚至还有一些有毒的果实。”
“老山的酸枣、拐枣爆筐啦”“一窝一窝的鸡枞菌”“幕府山打野,好多中药材”……记者在社交平台搜索关键词“南京打野”,发现分享“打野”攻略的博主非常多,而他们分享的图片经常是满筐的果子、几袋蘑菇和木耳。在一名博主分享的“打野”收获图下面,有网友留言表示“给小动物留点口粮吧”。这遭到博主和其他网友的“回怼”,认为野果有很多,小动物吃不完也是浪费。
很多鸟类专业人士或博物爱好者早就呼吁过停止“灭绝式打野”,但可能由于“圈子”不同,来自业内的呼声,并没有引起大多数普通人的注意。记者发现,马上就要入冬,野外菌类和果实有所减少,但在社交平台,每周依然有不少网友自发组团,相约到老山、幕府山等处“打野”。
“灭绝式打野”伤害比想象中大
博物爱好者朱文启告诉记者,很多野果是为鸟类和陆生小动物准备的,动物吃了没事,但对人类来说却是有毒的;或者虽然能吃,但野生的并不如人类一代代选育出来的栽培品种好吃。他举例,松鼠和鸟类吃的橡果,人不能吃;龙葵的果子是圆圆的紫黑色的,看起来像缩小版的葡萄,但大量食用有中毒风险;南天竹的果子红红的,鸟吃了没事但人吃了有毒;野柿看起来可口,但其实果肉又硬又涩,只适合野生动物食用。他说,人类一时兴起摘了这些野果,最后却当作垃圾随意丢弃,让它们失去原本在自然的作用。此外,还有些野果是保护植物,比如中华猕猴桃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不能随意采摘。
看似不起眼的菌类在生态系统中也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蘑菇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大量采集会影响生态系统的平衡。”朱文启介绍,采蘑菇时需要保留部分子实体让它们散播孢子,否则会影响繁殖扩散;采摘后一般还要回填土壤,保护原生环境。但“灭绝式采摘”往往不会注意这些细节,对原生环境造成较大破坏。此外,部分菌类和植物是共生关系,过度采集也会影响森林的健康。有些昆虫依赖特定的真菌繁殖,过度采集会导致食物短缺,影响它们的生长繁殖。
“无痕山林”是亲近自然最好方式
如何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不破坏生态,朱文启提到“无痕山林”原则,即经过野外而不留下任何痕迹。
“无痕山林”原则最基础的一点就是不乱丢垃圾,不仅包括难以降解的塑料制品,也包括吃剩的食物残渣、果皮果核,因为野生动物食用这些人类垃圾会改变其生活习惯,降低捕食能力,长期食用还可能导致营养不良甚至疾病。紫金山的野猪经常出现在垃圾桶旁就是这个原因,而这会增加风险隐患。朱文启说,他在野外产生的垃圾都会自己带走,看到别人丢掉的垃圾也会顺手捡了带走。
朱文启推荐用拍照的方式记录大自然,非科研用途不随意采集,采集时也尽量做到减少对采集对象和环境的破坏。对于一些敏感物种的产地信息要做好保密工作,防止不法分子破坏。不随便采集,也是对自身安全负责,野外有很多长得像可食用种类但其实有毒的蘑菇和野果,有些外观相似到专业研究人员都难以区分,普通人千万不要尝试。
此外,他提醒市民驾车在山区道路上行驶时尽量减速慢行,防止“路杀”野生动物。如果遇到路杀,可以拍照记录点位上传到“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微信小程序,然后将动物尸体挑到道路两侧,防止二次路杀的发生。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红帮裁缝”之乡如何引领潮流?数字赋能绘就产业新图景
- 中国红基会集中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班 校医称将更好守护学生健康
- 尺素金声 | 美丽中国建设,拿了不少全球第一
- 海南东方市:110联片调解室、背篼警务,“枫警”便民有新招
- 粤东城际铁路桑浦山站完成桩基施工
- 第十四届国际甲状腺知识宣传周启动 专家呼吁关注女性甲状腺健康
- 国家发改委:加快推动出台更大力度吸引外资的综合性政策措施
- 南京:国家公祭仪式活动期间采取临时交通管控措施
- 宁夏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跨年度接续实施
- 安徽境内扬子鳄野外稳定种群数量超1000条
- 云南严打跨境犯罪 2023年批捕近1.3万人
- 长春光博会签约项目投资额达206亿元
- 中国与东盟18支队伍竞逐“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
- 京哈普速铁路旅客列车恢复运行
- 宁夏与央企深化合作招商推介活动在京举办
- 中央民族乐团与景德镇市将在演出、创编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
- 联大通过中国提出的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决议
- 大型通俗理论电视节目《书山有路》第二季讲述优秀中外典籍故事
- 【2023打卡中国】外国网红打卡安徽创新馆 感受合肥的“科里科气”
- 比利时甜椒、奥地利乳品——新滋味奔向中国餐桌
- 热门推荐
-
- 中华文明为何能延绵5000年未出现中断?快到“国家书房”一探究竟
- 江西景德镇博物馆“热”持续升温
- 中国湖羊之乡的共富路:小产业激活农民增收大动能
- 铁路公安严打“盗抢骗” 全力守护平安旅途
- 世经述评 | 欧汽车业电动化转型挑战大
- 阿塞拜疆观察人士:中国引领绿色技术发展 带来巨大机遇
- (财经天下)鲍威尔“泼冷水”,美联储降息节奏或放缓
- 2023青岛影视周启幕 业界专家关注中国影视科技与文化融合
- 敦煌艺术沉浸式画剧展启幕 以“艺术科技”助力非遗传播
- 泽连斯基发布与拜登合影,乌英双语欢迎拜登访乌
- “玉耀长河——凌家滩文化展”亮相晋祠 再现中国史前治玉文化中心繁华盛景
- 新华时评:日本的“划算”是全世界的“代价”——一论福岛核污染水处理
- 第二届全国网约配送员职业技能竞赛决赛在嘉兴举办
- 两种蛋白质可能导致中风复发
- “洗米华”确定获刑18年,判赔248亿港币!
- (身边的变化)浙江海岛治水焕新颜 题写群众获得感“新篇”
- 广西园林职工“玩转”枯枝败叶 公园秒变“动物园”
- 央行开展1360亿元7天期和14天期逆回购操作
- 财政部将在沙特利雅得发行美元主权债券
- 打压中国光伏产业,美国损人害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