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牵手”餐饮 跨界创新未来几何
中药咖啡、奶茶、面包、冰淇淋……近年来,中医药跨界风席卷全国各地,老字号中医药企业卖起了草本饮品,中医院开设了药膳房、研发了中药茶饮,一些医院的明星产品在网络上掀起热潮广受追捧。中医药似乎正以一种更亲切、贴近日常的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
对此,有人表示十分支持、愿意尝试,并希望在更大范围推广;有人则感到有些疑惑,认为这又是一种新型“智商税”。“中医药+餐饮”这一创新模式,究竟能开启怎样一番天地?同时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承担起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任?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开始了调查采访。
跨界碰撞 市场火热
走进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院区,门诊大厅右手边“药食坊”的招牌格外醒目,不少人慕名来此购买中药面包。“上面两排货架摆的是含中药成分的面包,下边有配料表。”售货员向记者介绍,面包店开了两年,其中黄芪养生包是招牌产品,无油无糖的面包卖得也不错。
为一探究竟,记者购买了一个黄芪养生包。面包的材料扎实,内馅包裹着芋泥和红枸杞,口感类似白面馒头,并没有传统面包的甜味和黄油香味,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就是有种“健康的味道”。
为何不去面包店却偏偏青睐医院?顾客赵大娘告诉记者,自己这次来是想要购买枇杷面包,儿子经常买这种面包,指望它治治咳嗽。店员也表示,“药食坊”的常客,是一些追求健康生活、减肥的年轻人,以及来医院开药或者针灸的人。
与中医院类似,不少老字号和新品牌也纷纷加入做起了药膳生意,尝试将咖啡、奶茶等餐饮与中医药概念“牵手”,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新奇体验。
北京王府井某商场的同仁堂知嘛健康咖啡养生BAR内,商品琳琅满目,各种特色咖啡、茶饮等正在热卖中。网红饮品旁的小盘子内,展示着这些饮品内的具体成分。其中一款广受年轻人欢迎的“熬夜水”旁,摆放着西洋参片、罗汉果、大枣、贡菊、蜂蜜等,入口成分一目了然。门店顾客络绎不绝,“逛街走累了,想找个地方喝点东西,这里的咖啡比较有特色,我就带外国朋友尝试一下,正好也能体验中国文化”,一位顾客对记者说。
与医院售卖的产品不同,一些老字号和药膳、饮品店多主推“草本”概念以区别于中药本身,主打中医的食补养生和健康观念,不强调自身的治疗和药材属性。“现在的年轻人比较注重健康,想喝一些甜的东西,又怕添加剂太多,草本产品虽口感有限,但契合了消费者对于健康和食品安全相结合的需求。”店铺负责人介绍。
“这些年走进中医门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这说明,年轻人对以中医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可度越来越高。”北京中医医院副主任医师朱培一在工作中深刻地感受到年轻人心态的变化,“中医药餐饮的发展给人们以新的体验,也对健康有所帮助,其传递出的健康生活理念在我看来很重要。”
传统文化的吸引力、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医所强调的健康理念、对新事物的好奇……多种因素正促使着中医药加速跨界创新,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
科学监管 理性消费
中医药餐饮创新的基础在于中医的“药食同源”理念和传统的食疗治疗方式。所谓“药食同源”,即在传统理论中,食物和药物为同一起源,食物有药的作用,药也可以当作食物来使人饱腹。中国的药膳是中医食疗的具体体现,随着时代发展也产生了很多新颖的吃法。
“作为药物使用时,我们用药物的偏性去纠正人体的偏性。但这些药食同源的物质并非大寒大热,偏性相对较弱,我们日常生活中可以长期食用。”朱培一解释道。
有些材料本身也存在着差异,同仁堂店铺负责人告诉记者:“以桑葚为例,虽然名字一样,但食品桑葚和药品桑葚在质量上、标准上有很大的差别,店里的草本茶饮用的就是食品桑葚。”
究竟什么是药品成分、什么是食品成分?这些入口的东西又是否受到相关的监督管理?对此,江南大学食品营养与功能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授范柳萍解释说:“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生产经营的食品中不得添加药品,但是可以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
近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将106种中药材纳入了《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又先后将其他19种物质增补纳入食药物质目录。2021年,《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目录管理规定》施行,明确了药食同源物质的动态调整和管理规范,要以保障食品安全和维护公众健康为宗旨,遵循依法、科学、公开的原则制定食药物质目录并适时更新。记者走访发现,市场上的中医药餐饮经常使用的枸杞、陈皮、罗汉果、决明子等人们熟知的具有养生效果的材料,以及当归、地黄、党参等不太常见的材料,都在目录之中。
购买产品的顾客各有诉求,但就大多数而言,还是看中了其中主打的“健康牌”。这些含有中药成分的食物、饮品又是否真有相应的功效?对此朱培一解释道,“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要成分对证,有些是有即刻效果的。例如一些饮品店生津润喉的茶饮,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嗓子不适的症状”。朱培一同时也表示,与食物相比,中药的一大特点是疗效,药材本身、药物配比、炮制手法等也都有区别,虽然讲究药食同源,但中药餐饮并不与中药画等号。“如果单纯依赖一杯奶茶、一个面包就期望达到治疗或养生的效果,也是不现实的。”朱培一说。
而面对新事物,消费者认知不清,跟风购买的现象仍然十分突出。在浙江省中医院销售中药茶饮的互联网平台上,消费者在购买前需先做“测试”,通过回答问题判断体质,再进行辨证施治。然而,却有些因“测试”不通过无法购买的顾客,花尽心思“迎难而上”,去社交平台上找寻答题攻略。
在接诊过程中,朱培一也注意到,不少就诊患者对自身体质的认知来源于短视频平台,根据一两个症状就片面下结论的现象居多。“体质的判断十分复杂,不少人即使知道辨证施治的重要性,但对自身的认识却不一定正确。想要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问题,恐怕还是要寻求正规渠道和中医医生的帮助。”
对此,范柳萍建议消费者在选择中医养生产品时应当理性对待商家的宣传和推销,避免盲目跟风和过度消费,在购买前应当仔细了解产品的成分、功效和使用方法等信息,确保产品符合自己的需求和体质。“中医养生不仅依赖于产品本身,更需要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这样才能实现最佳的养生效果。”范柳萍说。
与时俱进 让中医药产品更“年轻”
在中医药餐饮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也有许多消费者表示对这一跨界创新不感兴趣。近期,社交平台上出现这样一个投票:“38元一份的中药冰淇淋你是否愿意尝试”。投票结果显示,大多数人表示“不会尝试”。
有分析认为,部分消费者对中医药餐饮无感大致有几个原因:一是认为中药和食品的组合比较奇怪,“想起喝过的中药顿时就没胃口了”;二是认为价格昂贵且味道不佳,“沾上网红两个字就又贵又难吃”;三是认为中药餐饮只是噱头,“既然不能治病,还打着中药的旗号,多少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思”。
虽然形式新颖,但不确定因素诸多,消费者对于不同的商家和不同的产品反响不一,并非一味迎合全部买账。中医药与餐饮的跨界合作若只是追随潮流,很难持久发展。
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康复教研室教师张清怡认为,要想实现更好的创新发展,品质内涵和文化要素缺一不可,“食药物质有上百种,要坚持‘内容为王’,通过高品质选材、高质量研发、高水准设计融入生产生活。同时注重产品设计审美与艺术,彰显文化自信。宣传与科普也很重要,使好的产品和服务能被更多人看到与接受”。
今年2月,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卫生健康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生产生活”“推动中医药文化加快从内容供给向产品供给转化”。
这为中医药食品、餐饮寻求创新之道提供了有力支撑。跨界融合使得中医药的应用领域不再局限于传统医疗领域,而是拓展到了养生保健、食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在我国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持续增加的背景下,食药物质产品开发市场也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范柳萍说。
为更好地挖掘传承中医药文化精髓,中医药餐饮产品和服务需要在守正创新方面做出努力。对此范柳萍还建议,应将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营养学相结合,将传统食疗配方与现代食品工程、智能制造相结合,加快布局药食同源创新链和产业链。利用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开发如药膳预制菜、功能性食品等既符合传统食药同源理念又满足现代消费需求的新产品。
不局限于中医药餐饮等药食同源产品,中医药在不同领域的跨界发展亦如此。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近年来,中医药在不同领域频频“现身”,中医药养生产品、中医药护肤品、中医药旅游等物质和文化产业领域的开发和应用也更加广泛,“中医药+”各类产品正加速出圈。中医药通过不断创新,顺应大众对健康生活诉求的大趋势,以更加时尚、贴近生活的方式出现在大众视野中,不断“解锁”更多元消费场景。
作为中华民族瑰宝,中医药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医疗实践成果,当它以更加“日常”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时,自然能够引发兴趣和共鸣。除了文化自觉与情怀消费外,如何在传统与现代的新融合中找到方向、让经典焕发新生,一直是中医药发展绕不开的必答题。未来,还有更多方向值得探索。
(本报记者 杨心悦 岳佳仪)
《光明日报》( 2024年10月08日 07版)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旅游业反弹 英国航空公司大幅加薪
- 悄然走红的中药饮品,是风口还是噱头?
- 安理会举行中东巴勒斯坦问题公开会 中国代表强调三点
- 汉口火车站出现旅客滞留情况 武汉铁路致歉
- “槐”抱春天 花开为“信” 辽宁举办第十五届“首山槐花节”
- “你好!中国”——2024日本旅行商大连·丹东踩线之旅圆满结束
- 观众期待“退改方案”更加完善
- 江西高安通报“太阳镇城管酒后执法”:情况属实 已责令停职检查
- 十二部门:到2026年我国建成自主可控的标识解析体系
- 中国驻英国使馆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情况
- “华流”逆袭,这些中国元素最近为何在韩国爆火?
- “深度体检”达标 黄茅海跨海通道完成荷载试验
- 首批港澳跨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在穗达成
- 在华留学生“花式”共度“国际中文日”
- 中国石化入股哈萨克斯坦最大聚乙烯项目
- 总台专访丨巴基斯坦总统:巴中关系始终坚如磐石 历久弥新
- 社交平台变“歌圩” 千年山歌成“网红”
- 聚焦多元化融合探索 《天降大任》研讨会举行
- 突发!英国南威尔士一工业区发生爆炸
- 古韵新声歌不断 玉茗花开春满园
- 热门推荐
-
- 联合国儿基会:1100万名也门儿童受战乱影响需要援助
- 广东省委书记、省长指挥调度梅大高速塌方应急处置
- 广东茂名警方破获一起家族式“网络水军”案
- 涉赌人员现身说法 感叹:贪欲膨胀,上桌容易下桌难
- “青字号”绿色生态产品亮相2023无锡现代农业博览会
- 电影级水景如何拍?揭秘室内人工真空造浪
- 央行:支持征信机构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进行产品创新
- 商务部:将推动汽车、家电等以旧换新
- 又一地宣布:“试管婴儿”费纳入医保
- 学者:西方社会是非洲国家债务问题的最大根源
- 药企布局带状疱疹疫苗,目前研发进展如何
- 宁夏已培育引进620个工业APP
- 腕饰巧搭新国风 年轻人“戴”出新消费
- 黑龙江警方集中销毁非法枪爆物品
- 北京打造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品牌
- 如何看待飞速变化的媒介
- 百强房企前11月成绩单出炉 12月份新房成交或保持一定规模
- “格美”接下来会去哪儿?台风叠加汛情如何应对?
- 《云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印发 部署12个生态修复重点工程
- 小众水果“黄皮”成为新“顶流” 商超销量增长超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