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专业“任意转”,自由还是脱轨?
想学财务管理,却被调剂到社会学?学了一段时间建筑学,发现自己不适合?
开学季来临,经过高考的激烈竞争,一批新生进入大学校园。面对刚刚开启的专业学习,有人欢喜有人忧。有的学生被目标志愿录取,在期待中开启人生新篇章;有的人不喜欢所学专业,刚入学便为转专业做准备,为“重新掌舵”人生奋力一搏。
如今已毕业5年的王苏属于后者。从高中起,她就一直对中文专业抱有浓厚的兴趣,大学却被调剂到社会学。当时王苏所在的学校,对学生转专业的要求很严苛。想要转专业,学生大一期间的成绩须排在前两名,而后参加目标专业的笔试和面试,通过后才能转换成功。王苏排名第四,自然没有获得转专业资格。“如果转专业没有门槛该有多好!”她时常想。
如今,期待变成了现实,国内不少高校陆续放开转专业政策。在同济大学,本科生拥有7次转专业的机会,更有中外合作办学转出、医科转入、文转理工等多种选择。在上海交通大学,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均可多次申请转专业。有些高校甚至推出“零门槛、全放开”“专业任意转”等政策,专业选择的限制渐渐消减。
当高校转专业的门槛逐渐降低,学生能否找到“心之所向”?转还是不转,我们该如何判断?
当高校开启转专业“任意门”
来自中国海洋大学的徐佳颖,入学仅一年就转了两次专业。起初她的专业是德语,但徐佳颖不感兴趣,一节课没上就转去了法语,觉得这和自己“自由”的性格更相配。而后在学习的过程中,她偶然接触到电影,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编导曾经是徐佳颖的梦想,可惜当时未能如愿,这次接触让她的“电影梦”重新被点燃,又一次开启转专业之旅。
有的人转专业是兴趣使然,有的人则是了解之后,发现专业与自身预期不符,及时调整。高喆贤就读于同济大学,一开始他学的专业是土木工程,学习后他觉得,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自己的职业规划不符。大二暑假,他选择转到光电信息专业。
对于在上海就读的大二学生张林来说,转专业门槛的降低为自己提供了进入热门高分专业学习的机会。填报志愿时,他的目标意向本是自动化专业,但专业录取分数较高,以张林的成绩被录取的可能性较低。保险起见,他填报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这是当时学校新开的专业,分数线较低”。在学校放宽的转专业政策下,张林如愿转入自动化专业。
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副教授高艳看来,很多高校转专业门槛的降低,是利弊权衡之后的结果。“专业选择是学生的人生大事,以往的转专业政策有些死板,有些学生不喜欢自己的专业又转不出去,就会没有学习动力,消极对待所学专业,这会产生很大的问题。”此外,由于转专业门槛的降低,有一些比较会利用政策的同学,选择先低分考入学校,再转入高分专业,“这可能涉及到公平问题”。
转专业,“零门槛”不等于“零风险”
“零门槛”并不等于“零投入”“零风险”。“转专业需要谨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瑞酒店管理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授课教师范阳阳提醒,时间管理和基础知识的学习等,都可能是学生转专业后将面临的难题。
“转专业后,你需要比其他同学付出更多的时间,在完成本学期课程的同时,还要补齐其他学期的课时。”她说,在很多学校,学生不是转完后从大一内容开始学,而是和同年级学生一起上课。这意味着,转专业的学生要在没有学完基础课的情况下,直接学习难度更高的专业课,这将是很大的挑战。
从社会学转到法学的周祉因表示,自己上学期期末有8门考试,周围同学只有三四门。考试科目众多,她觉得难以兼顾,最后的成绩并不理想。
为了从食品科学与工程转到自动化,张林选择降了一级。然而学习后他觉得,两个专业的基础课区别不大,这时原专业的同学已经开始做科研,自己还停留在起步阶段,他很迷茫,“心理有一些落差”。而后,张林决定提前修读自动化专业的高年级课程,来看看“真正”的自动化专业到底什么样。在不断了解的过程中,他逐渐找回了信心。
范阳阳认为,“零门槛”转专业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对学生有一定的好处,但这同时意味着高校对老师的要求更高了。“大学生还没有步入社会,他们的很多决策偏向于自我感动。”她认为,这时老师有责任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职业规划。“如果一个学生专业转了3次或以上,我很怀疑,在转专业之前老师和学生之间是否存在沟通环节?和学生沟通的老师是不是需要负责?”
日益开放的转专业政策还会给高校、专业发展等各方面带来挑战。在高艳看来,如果学生真的可以随便转,有些专业就会被转没了,没人学了,而这些专业可能又是国家发展所必需的,这涉及到系统的调整。“高校决策者需要在学校自身发展和社会整体发展中寻求平衡,有些专业虽然现在是冷门,但是从社会整体发展角度又是必需的,冷门和热门也是动态变化的。”
避免在不断转换赛道中陷入迷茫
对于不感兴趣的专业,转专业不是必要方式。给专业一点时间,你或许能发现一条新路。
实际上,王苏没有获得转专业资格后,她不是完全没有学习中文专业的机会。当时学校对双学位几乎没有要求,所有学生都可以选。然而,在这样“零门槛”的情况下,她仍然犯了难:两个专业的上课时间冲突了怎么办?同时学两个专业,我会不会太忙了?在纠结中,王苏最终放弃了学习中文专业。
回想这段经历,王苏觉得当时的担忧只是表象,实则是自己对于目标专业的不坚定。“其实那时经过一年的学习,我已渐渐对社会学产生了兴趣。”她说,加之自己对中文专业并不了解,仅仅因为爱好文学,便动了学习的念头。王苏后来才知道,中文专业不培养作家,“如果当时转专业成功,大概率会后悔吧”。
在她看来,学校对转专业的门槛,让她更加认真地对专业进行思考,对职业发展方向的选择更加谨慎。王苏觉得,对自身发展认知不清晰的学生,反而容易在不断转换赛道中陷入迷茫。
“刚刚步入大学时,很多学生对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了解,仅凭道听途说就觉得不喜欢,未来没有发展。”王苏认为,学生要给专业多一点时间,同时给自己一些时间。在认真学习的过程中,或许会发现,原以为无聊的专业其实非常有趣,本以为不适合自己的专业其实和未来的目标十分契合。在4年社会学的学习过程中,王苏逐渐感受到了专业的魅力。“社会学教会我看待世界的新视角与新方式,让我看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连接。”
转还是不转?及时调整还是为专业留一些时间?本质上都是学生对于专业是否适合的判断。
在北京工作的李冉,已有近20年HR的工作经验。在她看来,“零门槛”转专业意味着学校将责任下放,对学生自身的要求更高了。“有的学生没有目标,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看到别人学了自己就想学,最后很可能虽然接触了很多专业,却什么都学不好。”她建议,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有较强的自控力,给自己制订严格的计划。
“转专业不是逃避问题的方式,不要因为挂科、不喜欢某个老师等原因而去转专业,而是要找到一个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范阳阳提醒,专业是有倾向性的,要和个人未来的发展方向、能力等相匹配。
高艳建议,学生一定要“主动”做好信息搜集工作,比如参加学兄学姐的经验分享会、旁听想要转入专业的课程、积极跟就业指导老师沟通等。她提醒,如果学生在转专业过程中遇到一些心理问题,需要及时向专业的心理老师寻求帮助。
对于转专业的学生,高艳认为,合适的才是最长久的,不要相信所谓的“一见钟情”。高艳提醒,不要盲目跟风热门专业,也不要因为逃避而匆忙地转去下一个专业,没有哪一个专业是可以轻轻松松就学好的,对一个专业的热爱是需要慢慢培养起来的。
(应受访者要求,李冉、王苏为化名)
实习生 王凤鸣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丹萍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联合国安理会将于14日就伊朗袭击以色列举行紧急会议
- 远隔缺血适应疗法 有助于保护卒中患者神经
- 媒体称美国或将公布新一轮对乌克兰军事支持
- 螺蛳壳里做道场,小龙虾吃出大产业
- 5月份国民经济延续回升向好态势
- 美佛罗里达州枪击事件已造成1死1伤
- 名字最长的村,为啥在安徽?
- 美国历史学家:中国将成为欧亚大陆和平缔造者
- 土茯苓赤小豆老鸭汤祛湿排毒,精神爽利
- 花钱进国企?原是“关系”圈套 起底求职骗局
- “一带一路”项目“坍塌”?《华尔街日报》的谎言与真相
- 泰国国会上议院议长蓬佩:泰国愿意与四川保持密切合作
- 琼江洪峰过境重庆潼南 已转移10706人
- “上海古丽”何泓姗与新疆重逢:喀什美食美景更让我无法拒绝
- 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45周年 “世界遗产 大丝绸之路展”将于9月在东京举办
- 黑龙江一煤矿发生事故 造成11人遇难
- 新疆新源县文旅推介会在北京举行
- 外媒:特朗普称期待与普京会面 以解决乌克兰危机
- 中国团队最新研究:CAR-T疗法展示出对胃肠癌症的可靠活性
- 报告预测端午假期出行:绿色出行将成风尚 乡镇景区吸引目光
- 热门推荐
-
- 中新教育丨上海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体系 纵向衔接、横向贯通
- 移动“洒水车”!台风“格美”进入巅峰期 或导致北方局地极端降雨
- 中国—中南半岛重点陆路口岸发起智慧互联合作倡议
- 受部分地区强降雨影响 重庆火车站今日停运32趟列车
- 冰岛一火山喷发 熔岩流入附近小镇
- 广东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全覆盖 14地市实行“免备案”
- “我感到中国被误解和欺负了”
- 平安反诈志愿者服务队伍走进苏州公安警营开放日,线上线下开展金融反诈宣教
- 北京市将建立名城保护统一信息平台 具备多维展示等功能
- 第四届海南锦绣世界文化周开幕
- 中国科研团队发现微塑料对猪肉品质的“隐秘”影响
- 国家方志馆南方丝绸之路分馆开馆 再现茶马古道千年风貌
- 近二十岁的《博物》,用短视频点燃孩子们的热爱
- 台风“银杏”将在南海掀风浪 海南提醒船只避风
-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合奇县发生3.8级地震 震源深度12千米
- 稳稳兜住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
- 冷饮火热,本土茶饮品牌崛起
- 北京:本市生活垃圾减量近三成
- 今年或成“人类有史以来最热一年”
- 河南漯河发现战国至东汉古墓葬群 出土战国青铜剑依然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