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如何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防汛避险应知晓)
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怎么办?如何应对地质灾害,实现成功避险?怎样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进行了采访。
织密“安全网”,发挥“人防+技防”作用
8月初,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推广1—6月全国228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据相关统计,超过80%的案例是群测群防员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后,通过加强巡查排查,实现成功避险。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同良介绍,我国已查明27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建立了以26万余名基层监测员为主体的群测群防体系,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些山高坡陡的高位灾害人力难以到达,这就需要‘技防’发挥作用,从以前的‘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不断转变。”刘同良说。
安装在地灾隐患点上的监测预警设备,是紧盯地质灾害风险的“眼睛”。据介绍,全国已有超过5万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并自动接入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全国范围数据快速汇聚、重大灾情研判、快速响应等,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据统计,近半数险情发生在夜间,短时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往往具有突发性,预警和疏散时间有限,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具有‘全天候、准实时’的优势,是对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补充。”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灾监测技术方法室主任张鸣之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成功预警预报灾情险情约640起,“人防+技防”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畅通“关键点”,完善防灾体系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灾监测预警室主任肖锐铧建议,住在山区或者是汛期前往山区,应随时关注地质灾害预警情况,以便采取防灾避灾措施或调整行程。
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怎么办?肖锐铧提示,目前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包括红、橙、黄、蓝4个等级,不同预警级别有不同的响应措施,收到预警信息后,防灾工作人员按照“防灾明白卡”组织相关人员撤离。撤离时不要慌张,要听从防灾工作人员安排,按照避险路线,快速有序撤离到安置点。接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要及时调整行程,避免前往高风险预警区;身处预警区时,要保持冷静并及时求助,注意附近警示标志,远离沟谷、斜坡陡坎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避免在高风险地带逗留。
刘同良说,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防灾减灾成效,但也应看到,我国地质灾害“存量大”,气候变化、破坏性地震等导致“增量快”,人类工程活动等造成“变量多”,目前在减灾和预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难点,仍需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切实健全完善防灾体系,不断筑牢灾害防线。
打好“主动仗”,做好防范应对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危害严重,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时空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强等特点。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在多地形成严重洪涝灾害,也引发了点多面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1—7月,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28次,其中Ⅱ级响应1次、Ⅲ级响应9次、Ⅳ级响应18次,涉及25个省份。6月20日以来,自然资源部针对12个省份启动Ⅲ级防御响应,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趋势分析、会商研判和专家调度。
主汛期,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滚动会商,深入研判灾情险情发展形势,在及时发布72小时、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基础上,滚动发布短临预警信息,细化预警单元,逐步提升预警精度。
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汛期分省驻守和机动防御响应,是自然资源部为加强汛期地灾防治建立的工作制度之一。自然资源系统驻守专家长期蹲点、机动专家闻“汛”而动,下乡进村、入户到点,为基层防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据初步统计,今年入汛以来共成功预警预报地质灾害253起,有效避免2443人可能因灾伤亡。(人民日报 记者 常钦)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钟声:启动排海,日方将自己置于国际被告席
- 贵州省持续稳步提高城乡低保标准
- 【世界说】美媒:美国公民称被美政府“抛弃” 独自挣扎于苏丹冲突中
- 网传“幼儿园教师教唆学生殴打同学”,天津西青通报
- 暴雨黄色预警继续发布:河南、海南等地部分地区有大暴雨
- 天津警方利用“协同警务系统”跨越千里快速寻回离家女孩
- SIU主席谢立平:中国医生在泌尿外科领域需加强原始创新
- 低糖粽、养生粽、云腿粽……这个端午,你更“粽”意谁?
- 乌兹别克斯坦外长到访哈萨克斯坦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萍乡:公路“串”起山乡“幸福链”
- 印尼外交部:印度尼西亚成为金砖国家正式成员
- 展柜内文物发霉?博物馆别成文保盲区
- 湖南儿童医院精准帮扶 柬埔寨国家儿童医院专科能力全面提升
- 美国非裔男子戴着手铐仍遭警察按压在地身亡 视频曝光
- 甘肃“花式”推销冬春游 敦煌等景区“惠”迎天下客
- 北京:受降雪影响临时管控的道路全部正常通行
- “翼”往无前 新疆第二座高高原机场飞行校验工作圆满成功
- 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布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好人榜”
- 10万余彩灯挂件贺岁 2025年京彩新春彩灯嘉年华将启幕
- 甘肃积石山县地震已致百余人死亡 一图了解地震来了如何避险
- 热门推荐
-
- 不少景区开启“免费模式” 激发大众旅游消费意愿
- 两岸学者对谈台青“统独”观:所谓“天然独”观念正在崩解
- 专家:建议胰腺疾病高危患者50岁后定期筛查
- 天津市剧协、书协、曲协、文志协等四协会换届
- 2024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21日至22日在长沙举行
- 谎称有进名校“门路”,男子诈骗多名家长逾500万元
- 国际移民组织发出首个“全球年度呼吁” 望2024年筹资79亿美元
- 蒲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
- 助推两岸经贸转型发展 第四届海峡两岸民间论坛在沪举行
- 尹正:当演员与角色重合的一刻
- 湖南祁阳栽桑养蚕铺就乡村振兴新“丝”路
- 90岁老人被养老院护工殴打?广东一地民政局回应:已去了解情况
- 今年前8个月北京PM2.5平均浓度为历年同期次优
- 第49届南丁格尔奖获得者邢少云:把麻风病患者当成自己的亲人
- 警方通报“儿童遭‘开门杀’后被公交碾压”:小客车驾驶人已被刑拘
- 现代科技守护布达拉宫
- 菲律宾宣布全面禁止离岸博彩业
- “00后”草原青年的三年公益路
- 守护“夕阳红”:江苏为万名高龄独居老人发放智能手环
- “飞禽四两” 营养一定高过“走兽半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