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
如何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防汛避险应知晓)
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怎么办?如何应对地质灾害,实现成功避险?怎样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记者进行了采访。
织密“安全网”,发挥“人防+技防”作用
8月初,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推广1—6月全国228起地质灾害成功避险典型案例。据相关统计,超过80%的案例是群测群防员接收到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后,通过加强巡查排查,实现成功避险。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主任刘同良介绍,我国已查明27万余处地质灾害隐患,建立了以26万余名基层监测员为主体的群测群防体系,在防灾减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有些山高坡陡的高位灾害人力难以到达,这就需要‘技防’发挥作用,从以前的‘人防’为主,向‘人防+技防’不断转变。”刘同良说。
安装在地灾隐患点上的监测预警设备,是紧盯地质灾害风险的“眼睛”。据介绍,全国已有超过5万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每天24小时不间断产生大量的监测数据和预警信息,并自动接入全国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实现全国范围数据快速汇聚、重大灾情研判、快速响应等,为防灾减灾提供数据服务支撑。
“据统计,近半数险情发生在夜间,短时强降雨引发的滑坡往往具有突发性,预警和疏散时间有限,自动化监测预警设备具有‘全天候、准实时’的优势,是对群测群防体系的有效补充。”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灾监测技术方法室主任张鸣之介绍,截至今年7月底,累计成功预警预报灾情险情约640起,“人防+技防”模式发挥了积极作用。
畅通“关键点”,完善防灾体系
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地灾监测预警室主任肖锐铧建议,住在山区或者是汛期前往山区,应随时关注地质灾害预警情况,以便采取防灾避灾措施或调整行程。
收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怎么办?肖锐铧提示,目前我国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包括红、橙、黄、蓝4个等级,不同预警级别有不同的响应措施,收到预警信息后,防灾工作人员按照“防灾明白卡”组织相关人员撤离。撤离时不要慌张,要听从防灾工作人员安排,按照避险路线,快速有序撤离到安置点。接到地质灾害预警信息后,要及时调整行程,避免前往高风险预警区;身处预警区时,要保持冷静并及时求助,注意附近警示标志,远离沟谷、斜坡陡坎等地质灾害易发区域,避免在高风险地带逗留。
刘同良说,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取得了积极的防灾减灾成效,但也应看到,我国地质灾害“存量大”,气候变化、破坏性地震等导致“增量快”,人类工程活动等造成“变量多”,目前在减灾和预报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难点,仍需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演练,切实健全完善防灾体系,不断筑牢灾害防线。
打好“主动仗”,做好防范应对
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地质灾害数量多、分布广、危害严重,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时空不确定性和动态变化性强等特点。今年,我国气候年景偏差,强降雨过程多、历时长,在多地形成严重洪涝灾害,也引发了点多面广的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
1—7月,自然资源部启动地质灾害防御响应28次,其中Ⅱ级响应1次、Ⅲ级响应9次、Ⅳ级响应18次,涉及25个省份。6月20日以来,自然资源部针对12个省份启动Ⅲ级防御响应,进一步加强组织协调、趋势分析、会商研判和专家调度。
主汛期,自然资源部要求各地自然资源部门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主动加强与气象、水利、应急等部门滚动会商,深入研判灾情险情发展形势,在及时发布72小时、24小时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基础上,滚动发布短临预警信息,细化预警单元,逐步提升预警精度。
地质灾害防治专家汛期分省驻守和机动防御响应,是自然资源部为加强汛期地灾防治建立的工作制度之一。自然资源系统驻守专家长期蹲点、机动专家闻“汛”而动,下乡进村、入户到点,为基层防灾工作提供有力支撑。据初步统计,今年入汛以来共成功预警预报地质灾害253起,有效避免2443人可能因灾伤亡。(人民日报 记者 常钦)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甘陕以“茶”为媒:扩大“朋友圈” 续写“丝路故事”
- 梅雨影响杭州西湖 一周排掉近半水量
- 老区建宁,擦亮种子品牌
- (神州写真)“Z世代”玩转文房四宝 松弛感为新春添彩
- 世遗云冈石窟“第一伟窟”搭架维护 专家学者可预约考察
- “精神的力量——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在林州启动
- 重庆开展2024年汽车消费购置补贴活动 拿出2000万元补贴自然人车主
- 马可·波罗数字人登陆上海 多维度展现“书中世界”
- 贴秋膘儿就是吃肉?养肺才是主打
- 疫情提升控糖意识,为何这些甜食反而卖得更好了
- 浙江义乌“抢”电商人才 中外大学生成“香饽饽”
- 中央气象台停止对“格美”编号 湖南辽宁吉林等地仍有强降雨
- 开云集团掌门人皮诺:中国对全球精品市场非常重要
- 大厂和创企,谁能跑出中国Sora?
- 11名学生联合举报导师,“不愿带着污点毕业”
- 河北发现多种世界濒危物种 含昆虫和水生生物
- 卫龙辣条抽检不合格 厂家称标准不同
- “花花世界”?噢,原来在这里……
- 过去15年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整体趋好
- 湖北宜昌:滨江脏码头蝶变“生态打卡地”
- 热门推荐
-
- (新春走基层)2024平遥中国年启动 传统年俗吹入“国潮风”
- 青海省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开幕
- 手术室里 九旬老战士享受“特殊”待遇
- 暑气逼人 名中医支招解暑养脾
- 拉萨市消防: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体验进校园活动
- 云南普洱景迈山古茶林申遗成功背后有哪些原因?专家解读→
- 专家:广州十三行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缩影
- 新疆石河子300余万亩棉花机采拉开序幕
- 夏季达沃斯外企看中国:中国市场复苏带来无限机遇
- 格库铁路扩能改造青海段站改工程开建
- 经济半年报·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新业态持续活跃
-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公布一处新导弹基地
- 未来,让机器人为你做康复可好?
- 通胀压力持续 经济学家忧美国经济未来或陷入衰退
- 国际锐评丨为什么世界喜爱中国车?
- 石头科技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涨95.23%,推新速度加快新品效应显著
- 价格低、保障高 “物美价廉”的惠民保如何持续“惠民”
- 周末我国大部维持偏暖格局 南方降水将短暂增多
- 新加坡机场回应国航飞机发动机起火:人员均已安全撤离
- 如何适用与完善存疑不起诉 专家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