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辍学打工到斩获全国金奖
24岁的大三学生李云龙离自己的职业梦想又近了一步。此前,他立志成为一名制冷工程师。
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首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上,来自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智能制造学院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的李云龙斩获学生就业赛道金奖。大赛累计报名学生952万人,覆盖全国高校2740所,经过激烈角逐,600余名大学生脱颖而出晋级全国总决赛。
现场,5分钟主题陈述、6分钟综合面试、1分钟“天降offer”等环节,李云龙将自己助力“双碳”目标的技能探索和创新之路和盘托出。
但更多的故事和情怀还藏在他心底。李云龙的8年技能之路充满坎坷,从辍学打工到复学到中职、高职求学、接触技能和创业,他觉得每一段经历都是追梦路上的财富。
离开学校,成为一名空调维修工
李云龙出生在农村,2016年,16岁的李云龙中考没能考入普通高中,选择了就业。他投靠了做家电维修生意的亲戚,跟着学习维修空调技术,想练就一技之长。
李云龙动手能力强,小时候经常会捣鼓家中的收音机、电风扇,拆开后再慢慢装好还原。他还记得,自己随手用赛车马达做成的小船模型,让班上同学很是羡慕,“大家都想玩,就撵着我追”。
告别了学校的那个夏天,李云龙面对的是繁琐的空调维修作业。
他记得,第一单任务是从空调清洗做起,跟在师父后面,学拆机、清洗、组装、调试。“我把一台空调柜机拆得七零八落,记不住零部件用途和位置,就用手机拍下来,然后对着图片一点点组装,前后花了四五个小时。”
李云龙第一次上手组装时,发现竟然多出了几个螺丝,他又重新拆开柜机,把缺失的螺丝拧上。
李云龙白天装空调、修空调、洗空调,晚上,反复看说明书和电路图,琢磨空调原理和修理方法,他将不懂的问题记在本上,第二天跟在师父后面讨教。
除了维修空调,李云龙还接下修冰箱的活儿。白天和师父一道,把用户家的冰箱拖到修理部,等夜里不忙的时候,拆机找故障、换配件。
短短两个多月的时间,李云龙熟练掌握了空调维修技巧:遇到故障机,看故障代码、问使用情况、看空调运行,很快就能准确判断故障原因,平均一天要修理20多单。
重返校园,投身技能比赛练本领
经历大半年漂泊和历练,李云龙决定继续回校园求学,系统性学习更多技能知识,以补足自身短板。2017年9月,他来到淮南市职业教育中心就读中职。
一次偶然机会,他看到校园宣传栏上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通知,其中就有制冷与空调项目。
李云龙找到老师要报名,摆在他面前的是一道实践题——组装一台冰箱。这是他的专长。花了两个多小时,本是一堆零部件的冰箱被李云龙组装完成,运行良好。
选拔赛环节,李云龙拿到淮南市赛一等奖,但止步安徽省赛二等奖。第二年,他继续参赛,取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二等奖。
读到中职二年级,李云龙可以独立完成制冷工艺实操、系统设计、造型计算等。在校期间,李云龙考取了多项与岗位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2021年,乘着政策东风,他凭借在岗考取的电工二级职业资格证书,被保送至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实现学历提升。
2021年10月,由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电工项目二等奖,李云龙破格晋升为电工高级技师;大二那年,他受邀为安徽省制冷集训队做技术支持,负责队员的实操训练和原理图设计;学业之余,他还额外帮助10多家商超做冷库整体设计方案,被聘为各级相关技能比赛的裁判……
8年行业经历,李云龙做过售前、售后支持、产品研发、一线工人;7年技能比赛磨炼,李云龙还成功申请淮南市技能大师工作室,为有技工需求的学校和企业提供学徒制培训,培养青年技能人才。
探索创新创业,立志技能报国
在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就读期间,李云龙经常来到学校钳工实训基地参与实践,完成进入企业岗位前的“热身”。在此期间,李云龙又找到了研发的新目标。
他记得,2022年3月的一堂实操课上,全班50多个人围着两台实训设备,后面的同学只能踮着脚尖,看不见也听不清。
李云龙由此展开调研,发现这种“围观问题”是实训教学的通病——学生上课由于看不见、听不清,导致兴趣不高、教学效果变低。
在学校支持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下,看到问题的李云龙,着手组建一支由制冷与空调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学生组成的跨界项目团队,研究如何破题。不久后,在所有成员共同努力下,研发出一款可视化教学实训系统。这个类似小型推车的设备,具备无线传输、录制、直播、点播、数字音频处理、无线投屏等功能,在一个陌生的实操场景,只需5分钟就能完成实验室设备连接调试,打造“沉浸式”课堂。
如今,这套系统已经应用在安徽部分职业院校,被推荐成为安徽省级优秀创业项目。
目前,他已经成立了一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针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特点,提供教学仪器设备个性化定制。他还在智能制造领域获得包括液压气动设备实验台等在内的4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
“我很感谢从事空调维修工的那份工作,一路磕磕绊绊,那是我人生中最没有退路的时候。”李云龙说,“学习改变命运,勤奋改变人生”,这也成为自己“绝处逢生”的出路。
“这些年,经历一次次失败、学习、总结、成长,即使被轻视、被嘲笑、被拒绝,我依然从容面对。社会需要更多青年技能人才立志成为能工巧匠、大国工匠,让我们干一行、精一行,制造强国,我们一定可以!”
2023年,在一场题为《青春因坚持而绚丽多彩》的交流会上,李云龙的分享掷地有声。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张敏 来源:中国青年报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推荐
黑龙江饶河再现野生东北虎足迹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发生3.2级地震 震源深度10千米
海南将迎来春节前出岛车客高峰 各港口出岛秩序总体平稳
(新春走基层)“喜迎全运会 瑞蛇贺新春”新春庙会在广州举行
羊角把、牛角、十字扣,春运涨知识→小设计大用途
岁暮冰嬉 寒尽春生 这些“速度与激情”谁看了不想玩一把?
“家门口能挣钱,好日子有盼头”(新春走基层)
国家中医药局:九成以上三级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类临床科室
湖南零陵腊肉飘香年味浓 供销两旺助增收
春节临近 你的家乡举办哪些活动?一起来寻找年味儿→
新春走基层丨让每一盏车灯都安然明亮 他们是“魔鬼风口”的风雪护路人
中国将386.7万家固定污染源纳入排污许可管理
- 最近发表
-
- 随机阅读
-
- 以那达慕之名,内蒙古锡林郭勒大草原的多样经济
- 前5月广东工业经济稳中向好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
- 锦绣中国年|新疆木垒 “村晚”演绎村民幸福 展现乡村新气象
- 过不过端午,打什么要紧
- 美国佛州度假城市发生三起枪击事件 致一死三伤
- 河北“回乡”主题美术展亮相 拉开“美术馆里过大年”序幕
- 患帕金森病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和治疗?一文了解
- 对债市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央行对3家机构开罚单
- 埃及前外长:解决加沙问题需靠“两国方案” 冲突有望在两年内解决 | 世界观
- 多地强降雨持续 各地积极应对
- 近期小龙虾需求降低 价格指数小幅回落
- 从山川到星辰,“小海豚计划”呵护秦岭女孩的“园丁梦”
- “文化中国——名家开讲啦”举行 首讲重温“五一口号”
- 《全职高手》动画第三季收官 小说完结十年IP热度持续走高
- 在“玩泥巴”的过程中让非遗活起来
- 新春走基层|三峡航运“神经中枢”:从“基本靠喊”到智能调度
- 美司法部特别检察官提议明年1月2日开审特朗普试图推翻大选结果案
- 中国驻日本使馆:提醒在日中国公民注意暑期出行安全
- 杭州三大千亿基金亮相 合力打造产投融“新天堂”
- 视细胞是怎么被电子屏幕伤害的
- 热门推荐
-
- 世界读书日丨通过书籍,他们与中国结缘
- 高考倒计时不足1个月,教育部部署这个重中之重
- 美国27个州的总检察长支持保留特朗普2024年总统选举党内初选的资格
- 绥芬河铁路口岸开行中欧班列五周年 班列运输持续保持高位运行
- 25国网络达人走进四川:想了解中国必须来到中国
- 大型原创话剧《马叙伦》 再现老一辈民主人士家国情怀
- 马来西亚拒绝接手举办2026年英联邦运动会
- 2023年12月规模以上工业主要能源产品生产保持稳定增长
- 中国老年人群健康素养水平亟待提高
- 也门暴雨引发洪灾已致45人死亡 数百人流离失所
- 第20届东博会境外客商全面恢复线下参展参会
- 外媒: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被紧急送医
- 热播剧插播那么多广告,观众买账吗
- 4月末中国外汇储备为32008亿美元
- 陕西51种慢性病地方病纳入门诊慢特病保障范围
- 巴西歌唱家玛丽莉亚:中国音乐一直让我着迷
- 《太原解放75周年》纪念封发行
- 江苏发布暴雨蓝色预警 秦淮河洪水蓝色预警
- 摩尔多瓦公投结果揭晓 超半数选民支持加入欧盟
- 名家追忆顾锡东:一支“善笔”浇灌戏剧“百花园”